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生物与医药   

标签: 侵蚀性葡萄胎

顶[0] 发表评论(16) 编辑词条

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又称恶性葡萄胎(malignant mole)。它和良性葡萄胎不同之处是:良性葡萄胎的病变局限于子宫腔内,而恶性葡萄胎的病变已侵入肌层或转移至近处或远处器官。肌层内的葡萄组织继续发展,可以穿破子宫壁,引起腹腔内大出血,亦可侵入阔韧带内形成宫旁肿物。经血运可转移至阴道、肺、甚至脑部而造成不良预后。

目录

[显示全部]

病因学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侵蚀性葡萄胎理论上讲均应继发于良性葡萄胎,但临床上亦可因病史不详,或流产标本未作详细检查,未发现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多发生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一年以内,故其发病年龄与良性葡萄胎相似。葡萄胎转变为侵蚀性葡萄胎可能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免疫力降低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排斥异体细胞的能力弱。患者年龄较大易出现免疫力下降。
  (二)葡萄胎滋养细胞的侵蚀力较强
     如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血-hCG滴度过高以及病理以小葡萄为主者等均提示葡萄胎滋养细胞侵蚀力很强。

病理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特点为葡萄胎组织侵蚀子宫肌层或其他部位。葡萄胎组织的肌层侵蚀可以是浅表的,也可以蔓延到子宫壁,导致穿孔并累及韧带和附件。由于这种病变的破坏性较强且绒毛较小,肉眼观并不总能看到葡萄状囊泡。当绒毛和滋养细胞造成子宫肌层和子宫外组织器官的破坏性侵蚀时,即可成立侵蚀性葡萄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临床表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阴道流血
为侵蚀性葡萄胎最常见的症状。葡萄胎清宫后持续不规则出血时应高度警惕侵蚀性葡萄胎的可能。
  (二)腹痛及腹部包块
子宫病灶增大明显时,可出现下腹疼痛及腹部包块。若病灶穿出子宫浆膜层时可引起腹痛加重,甚至穿孔后内出血休克。
  (三)其他症状
血hCG水平很高者,可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若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应警惕肺转移;脑转移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警惕脑转移;出现血尿时注意膀胱转移。

诊断措施及临床意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典型的侵蚀性葡萄胎,诊断一般不太困难。在葡萄胎排出后,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血hCG持续8~12周仍不能恢复至正常值,或一度正常后又转阳性,在除外残余葡萄胎后,即可诊为侵蚀性葡萄胎。如X线胸片已出现肺内转移结节或阴道出现转移结节,则诊断更为明确。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诊断标准为肉眼或镜下可见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血管,或转移灶中见葡萄胎组织。
  (一)血hCG测定
    葡萄胎完全清除后,血HCG水平将逐渐下降。正常情况下,血hCG水平一般在葡萄胎清除术后8~12周降至正常范围,如超过8~12周血hCG未降至正常,或下降后又上升,此时在除外残余葡萄胎的情况下,即应考虑发生恶变的可能。研究表明,不同成分hCG的含量高低亦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葡萄胎患者中,如果血清游离-hCG/hCG比值较高,恶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二)超声波检查
侵蚀性葡萄胎具有亲血管的特点,一旦病灶侵蚀子宫肌层,超声检查常可发现广泛的肌层内肿瘤血管浸润及低阻性血流频谱,葡萄胎清宫术后未满2个月而超声检查已出现子宫肌层病变的特征时,即可早期作出恶变的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三)盆腔动脉造影
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特征多表现为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破坏血管,并在肌壁间形成较大的血窦为其特征,该技术可清楚地了解病灶部位及侵蚀程度,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且对判断化疗效果及预测病变转归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鉴别诊断编辑本段回目录

侵蚀性葡萄胎应与胎盘植入异常如植入胎盘、残余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相区别,胎盘植入的主要特征是缺乏底蜕膜,绒毛直接粘附于子宫肌层,且绒毛没有侵蚀性葡萄胎特有的水肿性变化特征;葡萄胎清宫不全可导致子宫复旧不全及持续不规则出血,超声检查及再次刮宫有助于鉴别早期葡萄胎及残余葡萄胎。

预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发现有效化疗药物之前,侵蚀性葡萄胎的死亡率可达25%,自50年代后期证实大剂量甲氨蝶呤能有效治疗该肿瘤以及随后发现了一系列有效化疗药物之后,侵蚀性葡萄胎已基本无死亡。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发病潜伏期、血hCG滴度以及临床期别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下一篇葡萄胎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