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动物学实验技术   

标签: 实验动物 基本操作 麻醉方法

顶[6] 发表评论(12) 编辑词条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剂

(一)动物实验中常用的麻醉剂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

1、挥发性麻醉剂

包括乙醚、氯仿等,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其麻醉量和致死量差距大,所以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后苏醒较快。其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醉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出现以上情况。

2、非挥发性麻醉剂

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氨基甲酸乙脂和水合氯醛。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但缺点是苏醒较慢。

3、中药麻醉剂

动物实验时有时也用到象洋金花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等中药麻醉剂,但由于其作用不够稳定,而且常需加佐剂麻醉效果才能理想,故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得到普及,因而,多数实验室不选用这类麻醉剂进行麻醉。

(二)几种常用的麻醉药及其用法

1、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

常用于兔、狗、猫、蛙类等动物。本药易溶于水,常配成20%或25%的注射液,注射时可先快后慢,一次给药可维持4~5h,麻醉过程较平稳,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但动物苏醒慢,麻醉深度和使用剂量较难掌握。

2、巴比妥类

用于动物实验的主要有三种:戊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其中最常用的是戊巴比妥钠,常配成3%~5%的注射液。此药作用发生快,持续时间3~5h。配制方法:戊巴比妥钠3~5g加入95%乙醇溶液l0ml,加温助溶(不可煮沸)后,再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l00ml。静脉注射时,前1/3剂量可推注,后2/3剂量则应缓慢注射,并密切观察动物的肌紧张状态,呼吸变化及角膜反射。动物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的作用以及肌肉松弛和皮肤血管扩张而致使体温缓慢下降,所以应设法保温,不使肛温降至37℃以下。

3、氯醛糖

此药溶解度小,常配成1%水溶液,使用前需在50℃水浴锅中加热使其全部溶解,但不宜直接加热,更不能煮沸,以免影响药效。加温后不宜久置,以免沉淀而失效。配制时若加入适量硼砂,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一般取氯醛糖1g,硼砂2g,加水至100ml。

4、普鲁卡因

局部注射麻醉药。手术前,常用1%或2%水溶液注入手术部位皮下或肌肉,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提高感受器官的感觉阈值,因而能够耐受手术操作。

5、乙醚

吸入性麻醉药,可用于各种动物,尤其是时间短的手术或实验,吸入后20~30s开始发挥作用。其特点是,麻醉深度易掌握,较安全,麻醉后苏醒快,但麻醉时有明显的兴奋现象,且对呼吸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分泌作用,使黏液分泌增加,易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乙醚为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燃烧和爆炸,在光和空气作用下,可生成乙醛或过氧化物而具有较大毒性,因此,开瓶后不能久置。

二、动物的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

(1)吸入法

用一块圆玻璃板和一个钟罩或一个密闭的玻璃箱作为挥发性麻醉剂的容器,多选用乙醚作麻药。麻醉时用几个棉球,将乙醚倒入其中,迅速转入钟罩或箱内,让其挥发,然后把待麻醉动物投入,约隔4~6分钟即可麻醉,麻醉后应立即取出,并准备一个蘸有乙醚的棉球小烧杯,在动物麻醚变浅时给套在鼻上使其补吸麻药。本法最适于大、小鼠的短期操作性实验的麻醉,也可用于较大的动物。

由于乙醚燃点很低,遇火极易燃烧,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

(2)腹腔和静脉给药麻醉法

非挥发性和中药麻醉剂均可用作腹腔和静脉注射麻醉,操作简便,是实验室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腹腔给药麻醉多用于大小鼠和豚鼠,较大的动物如兔、狗等则多用静脉给药进行麻醉。由于各麻醉剂的作用长短以及毒性的差别。所以在腹腔和静脉麻醉时,一定要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注射量。

2、局部麻醉

⑴ 猫的局部麻醉一般应用0.5~1.0%盐酸普鲁卡因注射。粘膜表面麻醉宜用2%盐酸可卡因。

⑵ 兔在眼球手术时,可于结膜囊滴入0.02%盐酸可卡因溶液,数秒钟即可出现麻醉。

⑶ 狗的局部麻醉用0.5~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眼鼻、咽喉表面麻醉可用2%盐酸可卡因。

3、麻醉效果的观察

动物的麻醉效果直接影响实验的进行和实验结果。如果麻醉过浅,动物会因疼痛而挣扎,甚至出现兴奋状态,呼吸心跳不规则,影响观察。麻醉过深,可使机体的反应性降低,甚至消失,更为严重的是抑制延髓的心血管活动中枢和呼吸中枢,使呼吸、心跳停止,导致动物死亡。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必须善于判断麻醉程度,观察麻醉效果。

判断麻醉程度的指标有:

①呼吸:加快或不规则,则麻醉过浅,可再追加麻醉,若呼吸由不规则转变为规则且平稳,说明已达到麻醉深度。若动物呼吸变慢,且以腹式呼吸为主,说明麻醉过深,动物有生命危险。

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灵敏,则麻醉过浅;反射迟钝,麻醉程度适宜;反射消失,伴瞳孔散大,则麻醉过深。

③肌张力:亢进,麻醉过浅;全身肌肉松弛,麻醉合适。

④皮肤夹捏反应:麻醉过程中可随时用止血钳或有齿镊夹捏动物皮肤,若反应灵敏,则麻醉过浅;若反应消失,则麻醉程度合适。

 三、使用麻醉剂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动物个体差异  不同的动物个体对麻醉剂的耐受性不同。在使用麻醉剂时,必须密切注意观察动物的状态,以决定麻醉药用量。麻醉的深浅,可根据呼吸的深度和频率、角膜反射的敏感度、四肢和腹壁肌肉的紧张性以及皮肤夹捏反应等指标进行判断。当上述指标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立即停止给药。

另外,麻醉剂量往往与动物的种类、健康状况有关。如灰兔比大白兔抵抗力要强;妊娠兔对麻醉药的耐受量较小,如按常规剂量麻醉往往会过量,使用时应酌减原剂量。

(二)注意给药速度  在采用静脉注射麻醉药时,注射速度应缓慢;或者药量的前一半快速注入,使其迅速渡过兴奋期,后一半药缓慢注入。如果没有把握,最好不要给全量,麻醉稍浅可追加药量,否则注射过速,用药过量,易导致动物死亡。

 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立即停止注射。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兔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

(三)注意麻醉剂的新鲜度  麻醉剂配制时间过久,发生絮状混浊及冷天有结晶沉淀,均不宜使用。后者经加热,结晶溶解还可使用。

 (四)注意补加麻醉剂的方法  当麻醉深度不够,动物出现挣扎、呼吸急促等反应,可临时适当补加麻醉剂,一般每次补加剂量不宜超过注射总量的1/10~1/5。

(五)注意体重与麻醉剂量的关系  麻醉前一定要先称动物体重,然后严格按照参考剂量给药。

(六)注意麻醉过量的处理  当麻醉过量时,动物呼吸慢而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跳微弱或停止。此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如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必要时用苏醒剂。 

(七) 麻醉时需注意保温。麻醉期间,动物的体温调节机能往往受到抑制,出现体温下降,可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此时常需采取保温措施。保温的方法有,实验桌内装灯,电褥,台灯照射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加温都应根据动物的肛门体温而定。

常用实验动物正常体温

猫为38.6℃±1.0℃
  兔为38.4℃±1.0℃
  大鼠为39.3℃±0.5℃。

(八)作慢性实验时,在寒冷冬季,麻醉剂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实验动物尿液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下一篇糖尿病动物模型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6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