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生物化学技术   

标签: 液相色谱 HPLC

顶[3] 发表评论(34)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也称现代液相色谱。

HPLC的特点和优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色谱法分类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GC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GLC应用最广。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此外还有电泳。)
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

色谱分离原理 编辑本段回目录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1.液固色谱法 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粒度5~10μm。适用于分离分子量200~1000的组分,大多数用于非离子型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易产生拖尾。常用于分离同分异构体。
2.液液色谱法 使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 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 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RPC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它占整个HPLC应用的80%左右。
随着柱填料的快速发展,反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应用于某些无机样品或易解离样品的分析。为控制样品在分析过程的解离,常用缓冲液控制流动相的pH值。但需要注意的是,C18和C8使用的pH值通常为2.5~7.5(2~8),太高的pH值会使硅胶溶解,太低的pH值会使键合的烷基脱落。有报告新商品柱可在pH 1.5~10范围操作。
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比较表
正相色谱法 反相色谱法
固定相极性 高~中 中~低
流动相极性 低~中 中~高
组分洗脱次序 极性小先洗出 极性大先洗出
从上表可看出,当极性为中等时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没有明显的界线(如氨基键合固定相)。
3.离子交换色谱法 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常用苯乙烯与二乙烯交联形成的聚合物骨架,在表面未端芳环上接上羧基、磺酸基(称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季氨基(阴离子交换树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树脂上可电离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及被测组分的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根据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具有不同的电荷吸引力而分离。
缓冲液常用作离子交换色谱的流动相。被分离组分在离子交换柱中的保留时间除跟组分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作用强弱有关外,它还受流动相的pH值和离子强度影响。pH值可改变化合物的解离程度,进而影响其与固定相的作用。流动相的盐浓度大,则离子强度高,不利于样品的解离,导致样品较快流出。
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及核酸。
4.离子对色谱法 又称偶离子色谱法,是液液色谱法的分支。它是根据被测组分离子与离子对试剂离子形成中性的离子对化合物后,在非极性固定相中溶解度增大,从而使其分离效果改善。主要用于分析离子强度大的酸碱物质。
分析碱性物质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为烷基磺酸盐,如戊烷磺酸钠、辛烷磺酸钠等。另外高氯酸、三氟乙酸也可与多种碱性样品形成很强的离子对。
分析酸性物质常用四丁基季铵盐,如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铵磷酸盐。
离子对色谱法常用ODS柱(即C18),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水中加入3~10 mmol/L的离子对试剂,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进行分离。被测组分保时间与离子对性质、浓度、流动相组成及其pH值、离子强度有关。
5.排阻色谱法 固定相是有一定孔径的多孔性填料,流动相是可以溶解样品的溶剂。小分子量的化合物可以进入孔中,滞留时间长;大分子量的化合物不能进入孔中,直接随流动相流出。它利用分子筛对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各组分排阻能力的差异而完成分离。常用于分离高分子化合物,如组织提取物、多肽、蛋白质、核酸等。

基本概念和理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色谱图和峰参数
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 profile)。
基线(base line)——经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噪音(noise)——基线信号的波动。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漂移(drift)——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色谱峰(peak)——组分流经检测器时响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线)。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leading peak)和拖尾峰(tailing peak)。前者少见。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T=,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中国药典》规定T应为0.95~1.05。T<0.95为前延峰,T>1.05为拖尾峰。
峰底—基线上峰的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峰高(peak height,h)—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峰宽(peak width,W)—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W=4σ
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h/2=2.355σ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正常峰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σ小,分散程度小、极点浓度高、峰形瘦、柱效高;反之,σ大,峰形胖、柱效低。
峰面积(peak area,A)—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A=×σ×h=2.507σh=1.064 Wh/2h
2.定性参数(保留值)
死时间(dead time,t0)——不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即流动相(溶剂)通过色谱柱的时间。在反相HPLC中可用苯磺酸钠来测定死时间。
死体积(dead volume,V0)——由进样器进样口到检测器流动池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间。它包括4部分:进样器至色谱柱管路体积、柱内固定相颗粒间隙(被流动相占据,Vm)、柱出口管路体积、检测器流动池体积。其中只有Vm参与色谱平衡过程,其它3部分只起峰扩展作用。为防止峰扩展,这3部分体积应尽量减小。V0=F×t0(F为流速)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
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VR)——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流出溶剂的体积。又称洗脱体积。VR=F×tR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结构time,t'R)——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也称折合保留时间(reduced retention time)。在实验条件(温度、固定相等)一定时,t'R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因此,t'R(或tR)可用于定性。t'R=tR-t0
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V'R)——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V'R=VR-V0或V'R=F×t'R
3.柱效参数
理论塔板数(theoretical plate number,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N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粒度、粒径分布等)、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如果峰形对称并符合正态分布,N可近似表示为:N=()2=16()2=5.54()2
N为常量时,W随tR成正比例变化。在一张多组分色谱图上,如果各组分含量相当,则后洗脱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渐加宽,峰高则逐渐降低。
用半峰宽计算理论塔数比用峰宽计算更为方便和常用,因为半峰宽更易准确测定,尤其是对稍有拖尾的峰。
N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越大。用N表示柱效时应注明柱长,如果未注明,则表示柱长为1米时的理论塔板数。(一般HPLC柱的N在1000以上。)
若用调整保留时间(t'R)计算理论塔板数,所得值称为有效理论塔板数(N有效或Neff)。
理论塔板高度(theoretical plate height,H)——每单位柱长的方差。H=。实际应用时往往用柱长L和理论塔板数计算:H=,H有效=。
4.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在一定温度下,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K=。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但一般情况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
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小,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因此,只有尽可能减少进样量,使组分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值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值小的组分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因此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在HPLC中,固定相确定后,K主要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k)——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量之比。k=。因此容量因子也称质量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之间有如下关系:k===K=,t'R=k t0。上式说明容量因子的物理意义:表示一个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t'R)是不保留组分保留时间(t0)的几倍。k=0时,化合物全部存在于流动相中,在固定相中不保留,t'R=0;k越大,说明固定相对此组分的容量越大,出柱慢,保留时间越长。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不同点是:K取决于组分、流动相、固定相的性质及温度,而与体积Vs、Vm无关;k除了与性质及温度有关外,还与Vs、Vm有关。由于t'R、t0较Vs、Vm易于测定,所以容量因子比分配系数应用更广泛。
选择性因子(selectivity factor,α)——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或容量因子之比。α==(设k2>k1)。因k=t'R/t0,则α=,所以α又称为相对保留时间(《美国药典》)。
要使两组分得到分离,必须使α≠1。α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性质、柱温有关,与柱尺寸、流速、填充情况无关。从本质上来说,α的大小表示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分配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5.分离参数
分离度(resolution,R)——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R=。当W1=W2时,R=。当R=1时,称为4σ分离,两峰基本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5.4%,内侧峰基重叠约2%。R=1.5时,称为6σ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9.7%。R≥1.5称为完全分离。
《中国药典》规定R应大于1.5。
基本分离方程——分离度与三个色谱基本参数有如下关系:
R=××
其中称为柱效项,为柱选择性项,为柱容量项。柱效项与色谱过程动力学特性有关,后两项与色谱过程热力学因素有关。
从基本分离方程可看出,提高分离度有三种途径:①增加塔板数。方法之一是增加柱长,但这样会延长保留时间、增加柱压。更好的方法是降低塔板高度,提高柱效。②增加选择性。当α=1时,R=0,无论柱效有多高,组分也不可能分离。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a. 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b. 改变柱温;c. 改变固定相。③改变容量因子。这常常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k2趋于0时,R也趋于0;k2增大,R也增大。但k2不能太大,否则不但分离时间延长,而且峰形变宽,会影响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一般k2在1~10范围内,最好为2~5,窄径柱可更小些。
二、塔板理论
1.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
塔板理论是Martin和Synger首先提出的色谱热力学平衡理论。它把色谱柱看作分馏塔,把组分在色谱柱内的分离过程看成在分馏塔中的分馏过程,即组分在塔板间隔内的分配平衡过程。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1) 色谱柱内存在许多塔板,组分在塔板间隔(即塔板高度)内完全服从分配定律,并很快达到分配平衡。
2) 样品加在第0号塔板上,样品沿色谱柱轴方向的扩散可以忽略。
3) 流动相在色谱柱内间歇式流动,每次进入一个塔板体积。
4) 在所有塔板上分配系数相等,与组分的量无关。
虽然以上假设与实际色谱过程不符,如色谱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很难达到分配平衡;组分沿色谱柱轴方向的扩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塔板理论导出了色谱流出曲线方程,成功地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浓度极大点的位置,能够评价色谱柱柱效。
2.色谱流出曲线方程及定量参数(峰高h和峰面积A)
根据塔板理论,流出曲线可用下述正态分布方程来描述:C=e或C=e
由色谱流出曲线方程可知:当t=tR时,浓度C有极大值,Cmax=。Cmax就是色谱峰的峰高。因此上式说明:①当实验条件一定时(即σ一定),峰高h与组分的量C0(进样量)成正比,所以正常峰的峰高可用于定量分析。②当进样量一定时,σ越小(柱效越高),峰高越高,因此提高柱效能提高HPLC分析的灵敏度。
由流出曲线方程对V(0~∞)求积分,即得出色谱峰面积A=×σ×Cmax=C0。可见A相当于组分进样量C0,因此是常用的定量参数。把Cmax=h和Wh/2=2.355σ代入上式,即得A=1.064×Wh/2×h,此为正常峰的峰面积计算公式。
三、速率理论(又称随机模型理论)
1.液相色谱速率方程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人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概念,并把影响塔板高度的动力学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它把色谱过程看作一个动态非平衡过程,研究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对峰展宽(即柱效)的影响。
后来Giddings和Snyder等人在Van Deemter方程(H=A+B/u+Cu,后称气相色谱速率方程)的基础上,根据液体与气体的性质差异,提出了液相色谱速率方程(即Giddings方程):H=2λdp++\s\up5(2p+\s\up5(2p+\s\up5(2f
2.影响柱效的因素
1)涡流扩散(eddy diffusion)。由于色谱柱内填充剂的几何结构不同,分子在色谱柱中的流速不同而引起的峰展宽。涡流扩散项A=2λdp,dp为填料直径,λ为填充不规则因子,填充越不均匀λ越大。HPLC常用填料粒度一般为3~10μm,最好3~5μm,粒度分布RSD≤5%。但粒度太小难于填充均匀(λ大),且会使柱压过高。大而均匀(球形或近球形)的颗粒容易填充规则均匀,λ越小。总的说来,应采用细而均匀的载体,这样有助于提高柱效。毛细管无填料,A=0。
2)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又称纵向扩散。由于进样后溶质分子在柱内存在浓度梯度,导致轴向扩散而引起的峰展宽。分子扩散项B/u=2γDm/u。u为流动相线速度,分子在柱内的滞留时间越长(u小),展宽越严重。在低流速时,它对峰形的影响较大。Dm为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由于液相的Dm很小,通常仅为气相的10-4~10-5,因此在HPLC中,只要流速不太低的话,这一项可以忽略不计。γ是考虑到填料的存在使溶质分子不能自由地轴向扩散,而引入的柱参数,用以对Dm进行校正。γ一般在0.6~0.7左右,毛细管柱的γ=1。
3)传质阻抗(mass transfer resistance)。由于溶质分子在流动相、静态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传质过程而导致的峰展宽。溶质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扩散、分配、转移的过程并不是瞬间达到平衡,实际传质速度是有限的,这一时间上的滞后使色谱柱总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工作,从而产生峰展宽。液相色谱的传质阻抗项Cu又分为三项。
①流动相传质阻抗Hm=Cmd2pu/Dm,Cm为常数。这是由于在一个流路中流路中心和边缘的流速不等所致。靠近填充颗粒的流动相流速较慢,而中心较快,处于中心的分子还未来得及与固定相达到分配平衡就随流动相前移,因而产生峰展宽。
②静态流动相传质阻抗Hsm=Csmd2pu/Dm,Csm为常数。这是由于溶质分子进入处于固定相孔穴内的静止流动相中,晚回到流路中而引起峰展宽。Hsm对峰展宽的影响在整个传质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固定相的颗粒越小,微孔孔径越大,传质阻力就越小,传质速率越高。所以改进固定相结构,减小静态流动相传质阻力,是提高液相色谱柱效的关键。
Hm和Hsm都与固定相的粒径平方d2p 成正比,与扩散系数Dm成反比。因此应采用低粒度固定相和低粘度流动相。高柱温可以增大Dm,但用有机溶剂作流动相时,易产生气泡,因此一般采用室温。
③固定相传质阻抗Hs=Csd2fu/Ds(液液分配色谱),Cs为常数,df为固定液的液膜厚度,Ds为分子在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在分配色谱中Hs与df的平方成正比,在吸附色谱中Hs与吸附和解吸速度成反比。因此只有在厚涂层固定液、深孔离子交换树脂或解吸速度慢的吸附色谱中,Hs才有明显影响。采用单分子层的化学键合固定相时Hs可以忽略。
从速率方程式可以看出,要获得高效能的色谱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进样时间要短。②填料粒度要小。③改善传质过程。过高的吸附作用力可导致严重的峰展宽和拖尾,甚至不可逆吸附。④适当的流速。以H对u作图,则有一最佳线速度uopt,在此线速度时,H最小。一般在液相色谱中,uopt很小(大约0.03~0.1mm/s),在这样的线速度下分析样品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来说都选在1mm/s的条件下操作。⑤较小的检测器死体积。
3.柱外效应
速率理论研究的是柱内峰展宽因素,实际在柱外还存在引起峰展宽的因素,即柱外效应(色谱峰在柱外死空间里的扩展效应)。色谱峰展宽的总方差等于各方差之和,即:
σ2=σ2柱内+σ2柱外+σ2其它柱外效应主要由低劣的进样技术、从进样点到检测池之间除柱子本身以外的所有死体积所引起。为了减少柱外效应,首先应尽可能减少柱外死体积,如使用“零死体积接头”连接各部件,管道对接宜呈流线形,检测器的内腔体积应尽可能小。研究表明柱外死体积之和应<VR/。其次,希望将样品直接进在柱头的中心部位,但是由于进样阀与柱间有接头,柱外效应总是存在的。此外,要求进样体积≤VR/2。
柱外效应的直观标志是容量因子k小的组分(如k<2)峰形拖尾和峰宽增加得更为明显;k大的组分影响不显著。由于HPLC的特殊条件,当柱子本身效率越高(N越大),柱尺寸越小时,柱外效应越显得突出。而在经典LC中则影响相对较小。

HPLC系统编辑本段回目录

HPLC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有的仪器还有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HPLC仪还有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制备型HPLC仪还备有自动馏分收集装置。
最早的液相色谱仪由粗糙的高压泵、低效的柱、固定波长的检测器、绘图仪,绘出的峰是通过手工测量计算峰面积。后来的高压泵精度很高并可编程进行梯度洗脱,柱填料从单一品种发展至几百种类型,检测器从单波长至可变波长检测器、可得三维色谱图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确证物质结构的质谱检测器。数据处理不再用绘图仪,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最简单的积分仪、计算机、工作站及网络处理系统。 
一、输液泵
1.泵的构造和性能
输液泵是HPLC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泵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输液泵应具备如下性能:①流量稳定,其RSD应<0.5%,这对定性定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②流量范围宽,分析型应在0.1~10 ml/min范围内连续可调,制备型应能达到100 ml/min;③输出压力高,一般应能达到150~300kg/cm2;④液缸容积小;⑤密封性能好,耐腐蚀。
泵的种类很多,按输液性质可分为恒压泵和恒流泵。恒流泵按结构又可分为螺旋注射泵、柱塞往复泵和隔膜往复泵。恒压泵受柱阻影响,流量不稳定;螺旋泵缸体太大,这两种泵已被淘汰。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柱塞往复泵。
柱塞往复泵的液缸容积小,可至0.1ml,因此易于清洗和更换流动相,特别适合于再循环和梯度洗脱;改变电机转速能方便地调节流量,流量不受柱阻影响;泵压可达400
kg/cm2。其主要缺点是输出的脉冲性较大,现多采用双泵系统来克服。双泵按连接方式可分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一般说来并联泵的流量重现性较好(RSD为0.1%左右,串联泵为0.2~0.3%),但出故障的机会较多(因多一单向阀),价格也较贵。
各品牌输液泵的基本参数:
项目    Waters 515型    HP 1100型    LC-10ATvp型    Elite P200 II型    检定要求
流速范围    0.001~10    0.001~10    0.001~9.999    0.01~4.99
调节精度    0.001    0.001    0.001    0.01
流量精密度    RSD0.1%    0.15%(<0.3%)    0.3%    0.5%    1.5%
流量准确度            ±2.0%    ±5.0%    ±2.0%
最高压力    4000 Psi    40 MPa    39.2MPa    40.0MPa
密封圈寿命
流动相的脉冲
2.泵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为了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维持其输液的稳定性,必须按照下列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①防止任何固体微粒进入泵体,因为尘埃或其它任何杂质微粒都会磨损柱塞、密封环、缸体和单向阀,因此应预先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流动相最好在玻璃容器内蒸馏,而常用的方法是滤过,可采用Millipore滤膜(0.2µm或0.45µm)等滤器。泵的入口都应连接砂滤棒(或片)。输液泵的滤器应经常清洗或更换。
②流动相不应含有任何腐蚀性物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不应保留在泵内,尤其是在停泵过夜或更长时间的情况下。如果将含缓冲液的流动相留在泵内,由于蒸发或泄漏,甚至只是由于溶液的静置,就可能析出盐的微细晶体,这些晶体将和上述固体微粒一样损坏密封环和柱塞等。因此,必须泵入纯水将泵充分清洗后,再换成适合于色谱柱保存和有利于泵维护的溶剂(对于反相键合硅胶固定相,可以是甲醇或甲醇-水)。
③泵工作时要留心防止溶剂瓶内的流动相被用完,否则空泵运转也会磨损柱塞、缸体或密封环,最终产生漏液。
④输液泵的工作压力决不要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否则会使高压密封环变形,产生漏液。
⑤流动相应该先脱气,以免在泵内产生气泡,影响流量的稳定性,如果有大量气泡,泵就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输液泵产生故障,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
①没有流动相流出,又无压力指示。原因可能是泵内有大量气体,这时可打开泄压阀,使泵在较大流量(如5ml/min)下运转,将气泡排尽,也可用一个50ml针筒在泵出口处帮助抽出气体。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密封环磨损,需更换。
②压力和流量不稳。原因可能是气泡,需要排除;或者是单向阀内有异物,可卸下单向阀,浸入丙酮内超声清洗。有时可能是砂滤棒内有气泡,或被盐的微细晶粒或滋生的微生物部分堵塞,这时,可卸下砂滤棒浸入流动相内超声除气泡,或将砂滤棒浸入稀酸(如4mol/L硝酸)内迅速除去微生物,或将盐溶解,再立即清洗。
③压力过高的原因是管路被堵塞,需要清除和清洗。压力降低的原因则可能是管路有泄漏。检查堵塞或泄漏时应逐段进行。
3.梯度洗脱
HPLC有等强度(isocratic)和梯度(gradient)洗脱两种方式。等度洗脱是在同一分析周期内流动相组成保持恒定,适合于组分数目较少,性质差别不大的样品。梯度洗脱是在一个分析周期内程序控制流动相的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和pH值等,用于分析组分数目多、性质差异较大的复杂样品。采用梯度洗脱可以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分离度,改善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但是常常引起基线漂移和降低重现性。
梯度洗脱有两种实现方式:低压梯度(外梯度)和高压梯度(内梯度)。
两种溶剂组成的梯度洗脱可按任意程度混合,即有多种洗脱曲线:线性梯度、凹形梯度、凸形梯度和阶梯形梯度。线性梯度最常用,尤其适合于在反相柱上进行梯度洗脱。
在进行梯度洗脱时,由于多种溶剂混合,而且组成不断变化,因此带来一些特殊问题,必须充分重视:
①要注意溶剂的互溶性,不相混溶的溶剂不能用作梯度洗脱的流动相。有些溶剂在一定比例内混溶,超出范围后就不互溶,使用时更要引起注意。当有机溶剂和缓冲液混合时,还可能析出盐的晶体,尤其使用磷酸盐时需特别小心。
②梯度洗脱所用的溶剂纯度要求更高,以保证良好的重现性。进行样品分析前必须进行空白梯度洗脱,以辨认溶剂杂质峰,因为弱溶剂中的杂质富集在色谱柱头后会被强溶剂洗脱下来。用于梯度洗脱的溶剂需彻底脱气,以防止混合时产生气泡。
③混合溶剂的粘度常随组成而变化,因而在梯度洗脱时常出现压力的变化。例如甲醇和水粘度都较小,当二者以相近比例混合时粘度增大很多,此时的柱压大约是甲醇或水为流动相时的两倍。因此要注意防止梯度洗脱过程中压力超过输液泵或色谱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④每次梯度洗脱之后必须对色谱柱进行再生处理,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需让10~30倍柱容积的初始流动相流经色谱柱,使固定相与初始流动相达到完全平衡。
二、进样器
早期使用隔膜和停流进样器,装在色谱柱入口处。现在大都使用六通进样阀或自动进样器。进样装置要求:密封性好,死体积小,重复性好,保证中心进样,进样时对色谱系统的压力、流量影响小。HPLC进样方式可分为:隔膜进样、停流进样、阀进样、自动进样。
1.隔膜进样。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专门设计的与色谱柱相连的进样头内,可把样品直接送到柱头填充床的中心,死体积几乎等于零,可以获得最佳的柱效,且价格便宜,操作方便。但不能在高压下使用(如10MPa以上);此外隔膜容易吸附样品产生记忆效应,使进样重复性只能达到1~2%;加之能耐各种溶剂的橡皮不易找到,常规分析使用受到限制。
2.停流进样。可避免在高压下进样。但在HPLC中由于隔膜的污染,停泵或重新启动时往往会出现“鬼峰”;另一缺点是保留时间不准。在以峰的始末信号控制馏分收集的制备色谱中,效果较好。
3.阀进样。一般HPLC分析常用六通进样阀(以美国Rheodyne公司的7725和7725i型最常见),其关键部件由圆形密封垫(转子)和固定底座(定子)组成。由于阀接头和连接管死体积的存在,柱效率低于隔膜进样(约下降5~10%左右),但耐高压(35~40MPa),进样量准确,重复性好(0.5%),操作方便。
六通阀的进样方式有部分装液法和完全装液法两种。①用部分装液法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大于定量环体积的50%(最多75%),并要求每次进样体积准确、相同。此法进样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决定于注射器取样的熟练程度,而且易产生由进样引起的峰展宽。②用完全装液法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小于定量环体积的5~10倍(最少3倍),这样才能完全置换定量环内的流动相,消除管壁效应,确保进样的准确度及重复性。
六通阀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①样品溶液进样前必须用0.45µm滤膜过滤,以减少微粒对进样阀的磨损。②转动阀芯时不能太慢,更不能停留在中间位置,否则流动相受阻,使泵内压力剧增,甚至超过泵的最大压力;再转到进样位时,过高的压力将使柱头损坏。③为防止缓冲盐和样品残留在进样阀中,每次分析结束后应冲洗进样阀。通常可用水冲洗,或先用能溶解样品的溶剂冲洗,再用水冲洗。
4.自动进样。用于大量样品的常规分析。
三、色谱柱
色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分离是核心,因此担负分离作用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心脏。对色谱柱的要求是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市售的用于HPLC的各种微粒填料如多孔硅胶以及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多孔碳等,其粒度一般为3,5,7,10μm等,柱效理论值可达5~16万/米。对于一般的分析只需5000塔板数的柱效;对于同系物分析,只要500即可;对于较难分离物质对则可采用高达2万的柱子,因此一般10~30cm左右的柱长就能满足复杂混合物分析的需要。
柱效受柱内外因素影响,为使色谱柱达到最佳效率,除柱外死体积要小外,还要有合理的柱结构(尽可能减少填充床以外的死体积)及装填技术。即使最好的装填技术,在柱中心部位和沿管壁部位的填充情况总是不一样的,靠近管壁的部位比较疏松,易产生沟流,流速较快,影响冲洗剂的流形,使谱带加宽,这就是管壁效应。这种管壁区大约是从管壁向内算起30倍粒径的厚度。在一般的液相色谱系统中,柱外效应对柱效的影响远远大于管壁效应。
1.柱的构造
色谱柱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片)、接头、螺丝等组成。柱管多用不锈钢制成,压力不高于70 kg/cm2时,也可采用厚壁玻璃或石英管,管内壁要求有很高的光洁度。为提高柱效,减小管壁效应,不锈钢柱内壁多经过抛光。也有人在不锈钢柱内壁涂敷氟塑料以提高内壁的光洁度,其效果与抛光相同。还有使用熔融硅或玻璃衬里的,用于细管柱。色谱柱两端的柱接头内装有筛板,是烧结不锈钢或钛合金,孔径0.2~20µm(5~10µm),取决于填料粒度,目的是防止填料漏出。
色谱柱按用途可分为分析型和制备型两类,尺寸规格也不同:①常规分析柱(常量柱),内径2~5mm(常用4.6mm,国内有4mm和5mm),柱长10~30cm;②窄径柱(narrow bore,又称细管径柱、半微柱semi-microcolumn),内径1~2mm,柱长10~20cm;③毛细管柱(又称微柱microcolumn),内径0.2~0.5mm;④半制备柱,内径>5mm;⑤实验室制备柱,内径20~40mm,柱长10~30cm;⑥生产制备柱内径可达几十厘米。柱内径一般是根据柱长、填料粒径和折合流速来确定,目的是为了避免管壁效应。
2.柱的发展方向
因强调分析速度而发展出短柱,柱长3~10cm,填料粒径2~3µm。为提高分析灵敏度,与质谱(MS)联接,而发展出窄径柱、毛细管柱和内径小于0.2mm的微径柱(microbore)。细管径柱的优点是:①节省流动相;②灵敏度增加;③样品量少;④能使用长柱达到高分离度;⑤容易控制柱温;⑥易于实现LC-MS联用。
但由于柱体积越来越小,柱外效应的影响就更加显著,需要更小池体积的检测器(甚至采用柱上检测),更小死体积的柱接头和连接部件。配套使用的设备应具备如下性能:输液泵能精密输出1~100µl/min的低流量,进样阀能准确、重复地进样微小体积的样品。且因上样量小,要求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仪在这方面具有突出优点。
3.柱的填充和性能评价
色谱柱的性能除了与固定相性能有关外,还与填充技术有关。在正常条件下,填料粒度>20µm时,干法填充制备柱较为合适;颗粒<20µm时,湿法填充较为理想。填充方法一般有4种:①高压匀浆法,多用于分析柱和小规模制备柱的填充;②径向加压法,Waters专利;③轴向加压法,主要用于装填大直径柱;④干法。柱填充的技术性很强,大多数实验室使用已填充好的商品柱。
必须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柱的获得,装填技术是重要环节,但根本问题还在于填料本身性能的优劣,以及配套的色谱仪系统的的结构是否合理。
无论是自己装填的还是购买的色谱柱,使用前都要对其性能进行考察,使用期间或放置一段时间后也要重新检查。柱性能指标包括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样品、流动相、流速、温度)下的柱压、理论塔板高度和塔板数、对称因子、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的重复性,或分离度。一般说来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的重复性在±5%或±10%以内。进行柱效比较时,还要注意柱外效应是否有变化。
一份合格的色谱柱评价报告应给出柱的基本参数,如柱长、内径、填料的种类、粒度、色谱柱的柱效、不对称度和柱压降等。
4.柱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色谱柱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降低柱效、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在色谱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以维护色谱柱。
① 避免压力和温度的急剧变化及任何机械震动。温度的突然变化或者使色谱柱从高处掉下都会影响柱内的填充状况;柱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也会冲动柱内填料,因此在调节流速时应该缓慢进行,在阀进样时阀的转动不能过缓(如前所述)。
② 应逐渐改变溶剂的组成,特别是反相色谱中,不应直接从有机溶剂改变为全部是水,反之亦然。
③ 一般说来色谱柱不能反冲,只有生产者指明该柱可以反冲时,才可以反冲除去留在柱头的杂质。否则反冲会迅速降低柱效。
④ 选择使用适宜的流动相(尤其是pH),以避免固定相被破坏。有时可以在进样器前面连接一预柱,分析柱是键合硅胶时,预柱为硅胶,可使流动相在进入分析柱之前预先被硅胶“饱和”,避免分析柱中的硅胶基质被溶解。
⑤ 避免将基质复杂的样品尤其是生物样品直接注入柱内,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者在进样器和色谱柱之间连接一保护柱。保护柱一般是填有相似固定相的短柱。保护柱可以而且应该经常更换。
⑥ 经常用强溶剂冲洗色谱柱,清除保留在柱内的杂质。在进行清洗时,对流路系统中流动相的置换应以相混溶的溶剂逐渐过渡,每种流动相的体积应是柱体积的20倍左右,即常规分析需要50~75ml。
下面列举一些色谱柱的清洗溶剂及顺序,作为参考:硅胶柱以正已烷(或庚烷)、二氯甲烷和甲醇依次冲洗,然后再以相反顺序依次冲洗,所有溶剂都必须严格脱水。甲醇能洗去残留的强极性杂质,已烷使硅胶表面重新活化。反相柱以水、甲醇、乙腈、一氯甲烷(或氯仿)依次冲洗,再以相反顺序依次冲洗。如果下一步分析用的流动相不含缓冲液,那么可以省略最后用水冲洗这一步。一氯甲烷能洗去残留的非极性杂质,在甲醇(乙腈)冲洗时重复注射100~200µl四氢呋喃数次有助于除去强疏水性杂质。四氢呋喃与乙腈或甲醇的混合溶液能除去类脂。有时也注射二甲亚砜数次。此外,用乙腈、丙酮和三氟醋酸(0.1%)梯度洗脱能除去蛋白质污染。
阳离子交换柱可用稀酸缓冲液冲洗,阴离子交换柱可用稀碱缓冲液冲洗,除去交换性能强的盐,然后用水、甲醇、二氯甲烷(除去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有机物)、甲醇、水依次冲洗。
⑦ 保存色谱柱时应将柱内充满乙腈或甲醇,柱接头要拧紧,防止溶剂挥发干燥。绝对禁止将缓冲溶液留在柱内静置过夜或更长时间。
⑧ 色谱柱使用过程中,如果压力升高,一种可能是烧结滤片被堵塞,这时应更换滤片或将其取出进行清洗;另一种可能是大分子进入柱内,使柱头被污染;如果柱效降低或色谱峰变形,则可能柱头出现塌陷,死体积增大。
在后两种情况发生时,小心拧开柱接头,用洁净小钢将柱头填料取出1~2mm高度(注意把被污染填料取净)再把柱内填料整平。然后用适当溶剂湿润的固定相(与柱内相同)填满色谱柱,压平,再拧紧柱接头。这样处理后柱效能得到改善,但是很难恢复到新柱的水平。
柱子失效通常是柱端部分,在分析柱前装一根与分析柱相同固定相的短柱(5~30mm),可以起到保护、延长柱寿命的作用。采用保护柱会损失一定的柱效,这是值得的。
通常色谱柱寿命在正确使用时可达2年以上。以硅胶为基质的填料,只能在pH2~9范围内使用。柱子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有一些吸附作用强的物质保留于柱顶,特别是一些有色物质更易看清被吸着在柱顶的填料上。新的色谱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柱顶填料可能塌陷,使柱效下降,这时也可补加填料使柱效恢复。
每次工作完后,最好用洗脱能力强的洗脱液冲洗,例如ODS柱宜用甲醇冲洗至基线平衡。当采用盐缓冲溶液作流动相时,使用完后应用无盐流动相冲洗。含卤族元素(氟、氯、溴)的化合物可能会腐蚀不锈钢管道,不宜长期与之接触。装在HPLC仪上柱子如不经常使用,应每隔4~5天开机冲洗15分钟。
四、检测器
检测器是HPLC仪的三大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把洗脱液中组分的量转变为电信号。HPLC的检测器要求灵敏度高、噪音低(即对温度、流量等外界变化不敏感)、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和适用范围广。
1.分类
1)按原理可分为光学检测器(如紫外、荧光、示差折光、蒸发光散射)、热学检测器(如吸附热)、电化学检测器(如极谱、库仑、安培)、电学检测器(电导、介电常数、压电石英频率)、放射性检测器(闪烁计数、电子捕获、氦离子化)以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2)按测量性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属型(又称选择性)。通用型检测器测量的是一般物质均具有的性质,它对溶剂和溶质组分均有反应,如示差折光、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通用型的灵敏度一般比专属型的低。专属型检测器只能检测某些组分的某一性质,如紫外、荧光检测器,它们只对有紫外吸收或荧光发射的组分有响应。
3)按检测方式分为浓度型和质量型。浓度型检测器的响应与流动相中组分的浓度有关,质量型检测器的响应与单位时间内通过检测器的组分的量有关。
4)检测器还可分为破坏样品和不破坏样品的两种。
2.性能指标
1)噪音和漂移:在仪器稳定之后,记录基线1小时,基线带宽为噪音,基线在1小时内的变化为漂移。它们反映检测器电子元件的稳定性,及其受温度和电源变化的影响,如果有流动相从色谱柱流入检测器,那么它们还反映流速(泵的脉动)和溶剂(纯度、含有气泡、固定相流失)的影响。噪音和漂移都会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应尽量减小。
2)灵敏度(sensitivity):表示一定量的样品物质通过检测器时所给出的信号大小。对浓度型检测器,它表示单位浓度的样品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大小,单位为mV?ml/g。对质量型检测器,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检测器的单位质量的样品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大小,单位为mV?s/g。
3)检测限(detection limit)
检测器灵敏度的高低,并不等于它检测最小样品量或最低样品浓度能力的高低,因为在定义灵敏度时,没有考虑噪声的大小,而检测限与噪声的大小是直接有关的。
检测限指恰好产生可辨别的信号(通常用2倍或3倍噪音表示)时进入检测器的某组分的量(对浓度型检测器指在流动相中的浓度——注意与分析方法检测限的区别,单位g/ml或mg/ml;对质量型检测器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量,单位g/s或mg/s)。又称为敏感度(detectability)。D=2N/S,式中N为噪声,S为灵敏度。通常是把一个已知量的标准溶液注入到检测器中来测定其检测限的大小。
检测限是检测器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其数值越小,检测器性能越好。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方法的检测限除了与检测器的噪声和灵敏度有关外,还与色谱条件、色谱柱和泵的稳定性及各种柱外因素引起的峰展宽有关。
4)线性范围(linear range):指检测器的响应信号与组分量成直线关系的范围,即在固定灵敏度下,最大与最小进样量(浓度型检测器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也可用响应信号的最大与最小的范围表示,例如Waters 996 PDA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0.1~2.0A。
定量分析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检测器所产生的信号是否与被测样品的量始终呈一定的函数关系。输出信号与样品量最好呈线性关系,这样进行定量测定时既准确又方便。但实际上没有一台检测器能在任何范围内呈线性响应。通常A=BCx,B为响应因子,当x=1时,为线性响应。对大多数检测器来说,x只在一定范围内才接近于1,实际上通常只要x=0.98~1.02就认为它是呈线性的。
线性范围一般可通过实验确定。我们希望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尽可能大些,能同时测定主成分和痕量成分。此外还要求池体积小,受温度和流速的影响小,能适合梯度洗脱检测等。
几种检测器的主要性能:
UV    荧光    安培    质谱    蒸发光散射
信号    吸光度    荧光强度    电流    离子流强度    散射光强
噪音    10-5    10-3    10-9
线性范围    105    104    105    宽
选择性    是    是    是    否    否
流速影响    无    无    有    无
温度影响    小    小    大        小
检测限(g/ml)    10-10    10-13    10-13    <10-9g/s    10-9
池体积(ul)    2~10    ~7    <1    ——    ——
梯度洗脱    适宜    适宜    不宜    适宜    适宜
细管径柱    难    难    适宜    适宜    适宜
样品破坏    无    无    无    有    无
5)池体积:除制备色谱外,大多数HPLC检测器的池体积都小于10µl。在使用细管径柱时,池体积应减少到1~2µl甚至更低,不然检测系统带来的峰扩张问题就会很严重。而且这时池体、检测器与色谱柱的连接、接头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会严重影响柱效和灵敏度。
3.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 detector)
UV检测器是HPLC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当检测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时,又称为紫外-可见检测器。它灵敏度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对流速和温度均不敏感,可于制备色谱。由于灵敏高,因此既使是那些光吸收小、消光系数低的物质也可用UV检测器进行微量分析。但要注意流动相中各种溶剂的紫外吸收截止波长。如果溶剂中含有吸光杂质,则会提高背景噪音,降低灵敏度(实际是提高检测限)。此外,梯度洗脱时,还会产生漂移。
注:将溶剂装入1cm的比色皿,以空气为参比,逐渐降低入射波长,溶剂的吸光度A=1时的波长称为溶剂的截止波长。也称极限波长。
中国药典对UV法溶剂的要求是:以空气为空白,溶剂和吸收池的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过0.20,在251~300nm范围内不得过0.10,在300nm以上不得过0.05。
V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
A=lg=lg=ECL
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
UV检测器分为固定波长检测器、可变波长检测器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PDAD)。按光路系统来分,UV检测器可分为单光路和双光路两种。可变波长检测器又可分单波长(单通道)检测器和双波长(双通道)检测器。PDAD是80年代出现的一种光学多通道检测器,它可以对每个洗脱组分进行光谱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光谱和色谱结合的三维图谱。其中吸收光谱用于定性(确证是否是单一纯物质),色谱用于定量。常用于复杂样品(如生物样品、中草药)的定性定量分析。
4.与检测器有关的故障及其排除
1)流动池内有气泡
如果有气泡连续不断地通过流动池,将使噪音增大,如果气泡较大,则会在基线上出现许多线状“峰”,这是由于系统内有气泡,需要对流动相进行充分的除气,检查整个色谱系统是否漏气,再加大流量驱除系统内的气泡。如果气泡停留在流动池内,也可能使噪音增大,可采用突然增大流量的办法除去气泡(最好不连接色谱柱);或者启动输液泵的同时,用手指紧压流动池出口,使池内增压,然后放开。可反复操作数次,但要注意不使压力增加太多,以免流动池破裂。
2)流动池被污染
无论参比池或样品池被污染,都可能产生噪音或基线漂移。可以使用适当溶剂清洗检测池,要注意溶剂的互溶性;如果污染严重,就需要依次采用1mol/L硝酸、水和新鲜溶剂冲洗,或者取出池体进行清洗、更换窗口。
3)光源灯出现故障
紫外或荧光检测器的光源灯使用到极限或者不能正常工作时,可能产生严重噪音,基线漂移,出现平头峰等异常峰,甚至使基线不有回零。这时需要更换光源灯。
4)倒峰
倒峰的出现可能是检测器的极性接反了,改正后即可变成正峰。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如果组分的折光指数低于流动相的折光指数,也会出现倒峰,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如果流动相中含有紫外吸收的杂质,使用紫外检测器时,无吸收的组分就会产生倒峰,因此必须用高纯度的溶剂作流动相。在死时间附近的尖锐峰往往是由于进样时的压力变化,或者由于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同所引起的。
五、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早期的HPLC仪器是用记录仪记录检测信号,再手工测量计算。其后,使用积分仪计算并打印出峰高、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等参数。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HPLC操作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精密和自动化,现在已可在互联网上远程处理数据。计算机的用途包括三个方面:①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②控制仪器;③色谱系统优化和专家系统。
六、恒温装置
在HPLC仪中色谱柱及某些检测器都要求能准确地控制工作环境温度,柱子的恒温精度要求在±0.1~0.5℃之间,检测器的恒温要求则更高。
温度对溶剂的溶解能力、色谱柱的性能、流动相的粘度都有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提高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从而降低其分配系数K,但对分离选择性影响不大;还可使流动相的粘度降低,从而改善传质过程并降低柱压。但温度太高易使流动相产生气泡。
色谱柱的不同工作温度对保留时间、相对保留时间都有影响。在凝胶色谱中使用软填料时温度会引起填料结构的变化,对分离有影响;但如使用硬质填料则影响不大。
总的说来,在液固吸附色谱法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温度对分离的影响并不显著,通常实验在室温下进行操作。在液固色谱中有时将极性物质(如缓冲剂)加入流动相中以调节其分配系数,这时温度对保留值的影响很大。
不同的检测器对温度的敏感度不一样。紫外检测器一般在温度波动超过±0.5℃时,就会造成基线漂移起伏。示差折光检测器的灵敏度和最小检出量常取决于温度控制精度,因此需控制在±0.001℃左右,微吸附热检测器也要求在±0.001℃以内。
IV.固定相和流动相
在色谱分析中,如何选择最佳的色谱条件以实现最理想分离,是色谱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也是用计算机实现HPLC分析方法建立和优化的任务之一。本章着重讨论填料基质、化学键合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及其选择。
一、基质(担体)
HPLC填料可以是陶瓷性质的无机物基质,也可以是有机聚合物基质。无机物基质主要是硅胶和氧化铝。无机物基质刚性大,在溶剂中不容易膨胀。有机聚合物基质主要有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聚合物基质刚性小、易压缩,溶剂或溶质容易渗入有机基质中,导致填料颗粒膨胀,结果减少传质,最终使柱效降低。
1.基质的种类
1)硅胶
硅胶是HPLC填料中最普遍的基质。除具有高强度外,还提供一个表面,可以通过成熟的硅烷化技术键合上各种配基,制成反相、离子交换、疏水作用、亲水作用或分子排阻色谱用填料。硅胶基质填料适用于广泛的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缺点是在碱性水溶性流动相中不稳定。通常,硅胶基质的填料推荐的常规分析pH范围为2~8。
硅胶的主要性能参数有:
①平均粒度及其分布。
②平均孔径及其分布。与比表面积成反比。
③比表面积。在液固吸附色谱法中,硅胶的比表面积越大,溶质的k值越大。
④含碳量及表面覆盖度(率)。在反相色谱法中,含碳量越大,溶质的k值越大。
⑤含水量及表面活性。在液固吸附色谱法中,硅胶的含水量越小,其表面硅醇基的活性越强,对溶质的吸附作用越大。
⑥端基封尾。在反相色谱法中,主要影响碱性化合物的峰形。
⑦几何形状。硅胶可分为无定形全多孔硅胶和球形全多孔硅胶,前者价格较便宜,缺点是涡流扩散项及柱渗透性差;后者无此缺点。
⑧硅胶纯度。对称柱填料使用高纯度硅胶,柱效高,寿命长,碱性成份不拖尾。
2)氧化铝
具有与硅胶相同的良好物理性质,也能耐较大的pH范围。它也是刚性的,不会在溶剂中收缩或膨胀。但与硅胶不同的是,氧化铝键合相在水性流动相中不稳定。不过现在已经出现了在水相中稳定的氧化铝键合相,并显示出优秀的pH稳定性。
3)聚合物
以高交联度的苯乙烯-二乙烯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为基质的填料是用于普通压力下的HPLC,它们的压力限度比无机填料低。苯乙烯-二乙烯苯基质疏水性强。使用任何流动相,在整个pH范围内稳定,可以用NaOH或强碱来清洗色谱柱。甲基丙烯酸酯基质本质上比苯乙烯-二乙烯苯疏水性更强,但它可以通过适当的功能基修饰变成亲水性的。这种基质不如苯乙烯-二乙烯苯那样耐酸碱,但也可以承受在pH13下反复冲洗。
所有聚合物基质在流动相发生变化时都会出现膨胀或收缩。用于HPLC的高交联度聚合物填料,其膨胀和收缩要有限制。溶剂或小分子容易渗入聚合物基质中,因为小分子在聚合物基质中的传质比在陶瓷性基质中慢,所以造成小分子在这种基质中柱效低。对于大分子像蛋白质或合成的高聚物,聚合物基质的效能比得上陶瓷性基质。因此,聚合物基质广泛用于分离大分子物质。
2.基质的选择
硅胶基质的填料被用于大部分的HPLC分析,尤其是小分子量的被分析物,聚合物填料用于大分子量的被分析物质,主要用来制成分子排阻和离子交换柱。
硅胶    氧化铝    苯乙烯-二乙烯苯    甲基丙烯酸酯
耐有机溶剂    +++    +++    ++    ++
适用pH范围    +    ++    +++    ++
抗膨胀/收缩    +++    +++    +    +
耐压    +++    +++    ++    +
表面化学性质    +++    +    ++    +++
效能    +++    ++    +    +
注:+++好 ++一般 +差
二、化学键合固定相
将有机官能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表面的游离羟基上而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相。这类固定相的突出特点是耐溶剂冲洗,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键合相有机官能团的类型来改变分离的选择性。
1.键合相的性质
目前,化学键合相广泛采用微粒多孔硅胶为基体,用烷烃二甲基氯硅烷或烷氧基硅烷与硅胶表面的游离硅醇基反应,形成Si-O-Si-C键形的单分子膜而制得。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密度约为5个/nm2,由于空间位阻效应(不可能将较大的有机官能团键合到全部硅醇基上)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大约有40~50%的硅醇基未反应。
残余的硅醇基对键合相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非极性键合相,它可以减小键合相表面的疏水性,对极性溶质(特别是碱性化合物)产生次级化学吸附,从而使保留机制复杂化(使溶质在两相间的平衡速度减慢,降低了键合相填料的稳定性。结果使碱性组分的峰形拖尾)。为尽量减少残余硅醇基,一般在键合反应后,要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等进行钝化处理,称封端(或称封尾、封顶,end-capping),以提高键合相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有些ODS填料是不封尾的,以使其与水系流动相有更好的“湿润”性能。
由于不同生产厂家所用的硅胶、硅烷化试剂和反应条件不同,因此具有相同键合基团的键合相,其表面有机官能团的键合量往往差别很大,使其产品性能有很大的不同。键合相的键合量常用含碳量(C%)来表示,也可以用覆盖度来表示。所谓覆盖度是指参与反应的硅醇基数目占硅胶表面硅醇基总数的比例。
pH值对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硅胶键合相应在pH=2~8的介质中使用。
2.键合相的种类
化学键合相按键合官能团的极性分为极性和非极性键合相两种。
常用的极性键合相主要有氰基(-CN)、氨基(-NH2)和二醇基(DIOL)键合相。极性键合相常用作正相色谱,混合物在极性键合相上的分离主要是基于极性键合基团与溶质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极性强的组分保留值较大。极性键合相有时也可作反相色谱的固定相。
常用的非极性键合相主要有各种烷基(C1~C18)和苯基、苯甲基等,以C18应用最广。非极性键合相的烷基链长对样品容量、溶质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都有影响,一般来说,样品容量随烷基链长增加而增大,且长链烷基可使溶质的保留值增大,并常常可改善分离的选择性;但短链烷基键合相具有较高的覆盖度,分离极性化合物时可得到对称性较好的色谱峰。苯基键合相与短链烷基键合相的性质相似。
另外C18柱稳定性较高,这是由于长的烷基链保护了硅胶基质的缘故,但C18基团空间体积较大,使有效孔径变小,分离大分子化合物时柱效较低。
3.固定相的选择
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可选择极性键合相。氰基键合相对双键异构体或含双键数不等的环状化合物的分离有较好的选择性。氨基键合相具有较强的氢键结合能力,对某些多官能团化合物如甾体、强心甙等有较好的分离能力;氨基键合相上的氨基能与糖类分子中的羟基产生选择性相互作用,故被广泛用于糖类的分析,但它不能用于分离羰基化合物,如甾酮、还原糖等,因为它们之间会发生反应生成Schiff 碱。二醇基键合相适用于分离有机酸、甾体和蛋白质。
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可选择非极性键合相。利用特殊的反相色谱技术,例如反相离子抑制技术和反相离子对色谱法等,非极性键合相也可用于分离离子型或可离子化的化合物。ODS(octadecyl silan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非极性键合相,它对各种类型的化合物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短链烷基键合相能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而苯基键合相适用于分离芳香化合物。
另外,美国药典对色谱法规定较严,它规定了柱的长度,填料的种类和粒度,填料分类也较详细,这样使色谱图易于重现;而中国药典仅规定填料种类,未规定柱的长度和粒度,这使检验人员难于重现实验,在某些情况下还浪费时间和试剂。
三、流动相
1.流动相的性质要求
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选好填料(固定相)后,强溶剂使溶质在填料表面的吸附减少,相应的容量因子k降低;而较弱的溶剂使溶质在填料表面吸附增加,相应的容量因子k升高。因此,k值是流动相组成的函数。塔板数N一般与流动相的粘度成反比。所以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要低(应<2cp)。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
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
⑥样品易于回收。应选用挥发性溶剂。
2.流动相的选择
在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溶剂的洗脱能力直接与它的极性相关。在正相色谱中,溶剂的强度随极性的增强而增加;在反相色谱中,溶剂的强度随极性的增强而减弱。
正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采用烷烃加适量极性调整剂。
反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以水作基础溶剂,再加入一定量的能与水互溶的极性调整剂,如甲醇、乙腈、四氢呋喃等。极性调整剂的性质及其所占比例对溶质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甲醇-水系统已能满足多数样品的分离要求,且流动相粘度小、价格低,是反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但Snyder则推荐采用乙腈-水系统做初始实验,因为与甲醇相比,乙腈的溶剂强度较高且粘度较小,并可满足在紫外185~205nm处检测的要求,因此,综合来看,乙腈-水系统要优于甲醇-水系统。
在分离含极性差别较大的多组分样品时,为了使各组分均有合适的k值并分离良好,也需采用梯度洗脱技术。
参考资料:
乙腈的毒性是甲醇的5倍,是乙醇的25倍。价格是甲醇的6~7倍。
反相色谱中,如果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分离同一组样品,甲醇/水作为冲洗剂时其冲洗强度配比与乙腈/水或四氢呋喃/水的冲洗强度配比有如下关系:
C乙腈=0.32C 2甲醇+0.57C甲醇
C四氢呋喃=0.66C甲醇
C为不同有机溶剂与水混合的体积百分含量。100%甲醇的冲洗强度相当于89%的乙腈/水或66%的四氢呋喃/水的冲洗强度。
3.流动相的pH值
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值越大,当pH值远远小于弱酸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分析弱酸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1%醋酸溶液;分析弱碱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碱,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30mmol/L三乙胺溶液。
注:流动相中加入有机胺可以减弱碱性溶质与残余硅醇基的强相互作用,减轻或消除峰拖尾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胺(如三乙胺)又称为减尾剂或除尾剂。
4.流动相的脱气
HPLC所用流动相必须预先脱气,否则容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影响泵的工作。气泡还会影响柱的分离效率,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基线稳定性,甚至使无法检测。(噪声增大,基线不稳,突然跳动)。此外,溶解在流动相中的氧还可能与样品、流动相甚至固定相(如烷基胺)反应。溶解气体还会引起溶剂pH的变化,对分离或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溶解氧能与某些溶剂(如甲醇、四氢呋喃)形成有紫外吸收的络合物,此络合物会提高背景吸收(特别是在260nm以下),并导致检测灵敏度的轻微降低,但更重要的是,会在梯度淋洗时造成基线漂移或形成鬼峰(假峰)。在荧光检测中,溶解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淬灭现象,特别是对芳香烃、脂肪醛、酮等。在某些情况下,荧光响应可降低达95%。在电化学检测中(特别是还原电化学法),氧的影响更大。
除去流动相中的溶解氧将大大提高UV检测器的性能,也将改善在一些荧光检测应用中的灵敏度。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加热煮沸、抽真空、超声、吹氦等。对混合溶剂,若采用抽气或煮沸法,则需要考虑低沸点溶剂挥发造成的组成变化。超声脱气比较好,10~20分钟的超声处理对许多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混合液的脱气是足够了(一般500ml溶液需超声20~30min方可),此法不影响溶剂组成。超声时应注意避免溶剂瓶与超声槽底部或壁接触,以免玻璃瓶破裂,容器内液面不要高出水面太多。
离线(系统外)脱气法不能维持溶剂的脱气状态,在你停止脱气后,气体立即开始回到溶剂中。在1~4小时内,溶剂又将被环境气体所饱和。
在线(系统内)脱气法无此缺点。最常用的在线脱气法为鼓泡,即在色谱操作前和进行时,将惰性气体喷入溶剂中。严格来说,此方法不能将溶剂脱气,它只是用一种低溶解度的惰性气体(通常是氦)将空气替换出来。此外还有在线脱气机。
一般说来有机溶剂中的气体易脱除,而水溶液中的气体较顽固。在溶液中吹氦是相当有效的脱气方法,这种连续脱气法在电化学检测时经常使用。但氦气昂贵,难于普及。
5.流动相的滤过
所有溶剂使用前都必须经0.45µm(或0.22µm)滤过,以除去杂质微粒,色谱纯试剂也不例外(除非在标签上标明“已滤过”)。
用滤膜过滤时,特别要注意分清有机相(脂溶性)滤膜和水相(水溶性)滤膜。有机相滤膜一般用于过滤有机溶剂,过滤水溶液时流速低或滤不动。水相滤膜只能用于过滤水溶液,严禁用于有机溶剂,否则滤膜会被溶解!溶有滤膜的溶剂不得用于HPLC。对于混合流动相,可在混合前分别滤过,如需混合后滤过,首选有机相滤膜。现在已有混合型滤膜出售。
6.流动相的贮存
流动相一般贮存于玻璃、聚四氟乙烯或不锈钢容器内,不能贮存在塑料容器中。因许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酸等可浸出塑料表面的增塑剂,导致溶剂受污染。这种被污染的溶剂如用于HPLC系统,可能造成柱效降低。贮存容器一定要盖严,防止溶剂挥发引起组成变化,也防止氧和二氧化碳溶入流动相。
磷酸盐、乙酸盐缓冲液很易长霉,应尽量新鲜配制使用,不要贮存。如确需贮存,可在冰箱内冷藏,并在3天内使用,用前应重新滤过。容器应定期清洗,特别是盛水、缓冲液和混合溶液的瓶子,以除去底部的杂质沉淀和可能生长的微生物。因甲醇有防腐作用,所以盛甲醇的瓶子无此现象。
7.卤代有机溶剂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卤代溶剂可能含有微量的酸性杂质,能与HPLC系统中的不锈钢反应。卤代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比较容易分解,不能存放太久。卤代溶剂(如CCl4、CHCl3等)与各种醚类(如乙醚、二异丙醚、四氢呋喃等)混合后,可能会反应生成一些对不锈钢有较大腐蚀性的产物,这种混合流动相应尽量不采用,或新鲜配制。此外,卤代溶剂(如CH2Cl2)与一些反应性有机溶剂(如乙腈)混合静置时,还会产生结晶。总之,卤代溶剂最好新鲜配制使用。如果是和干燥的饱和烷烃混合,则不会产生类似问题。
8.HPLC用水
HPLC应用中要求超纯水,如检测器基线的校正和反相柱的洗脱。
进行HPLC、GC、电泳和荧光分析,或在涉及组织培养时,没有有机物污染是非常重要的。测高锰酸钾颜色保留时间的定性方法反应慢,对很低水平的有机物(对HPLC可能还是太高了)不够灵敏,特别是不能定量。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把有机物氧化成CO2,测游离的CO2)常用于I类(NCCLS)水中低浓度有机物的测定。
I类水标准:
NCCLS    ASTM
电阻率,MΩ?cm,25℃,最小    10.0    18.0
硅酸盐,mg/L,最大    0.05    0.003
微粒,µm滤器    0.22    0.2
微生物,CFU/ml    10    分三档
美国药典24版(2000年)要求TOC<0.5 mg/L(用标准蔗糖溶液1.19 mg/L),电导率在室温pH 6时≤2.4 µS/cm(即≥0.42 MΩ?cm)。HPLC级水增加吸收特性:在1cm池中,用超纯水作空白,在190nm、200nm和250~400nm的吸收度分别不得过0.01、0.01和0.05。增加不挥发物,≤3ppm(中国药典纯水≤10ppm)。

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的原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学、农业、环保、商检、药检、法检等学科领域与专业最为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家、生物化学家等用以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分离分析课题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国际市场调查表明,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分析仪器销售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增长速度最快。
    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是: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度高,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其缺点是:价格昂贵,要用各种填料柱,容量小,分析生物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困难,流动相消耗大且有毒性的居多。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向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及制备型倾斜。
HPLC是利用样品中的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连续的无数次的交换和分配而达到分离的过程。
通常,按溶质(样品)在两相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作如下的分类:
分配色谱:—— 分配系数
亲和色谱:—— 亲和力
吸附色谱:—— 吸附力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能力
凝胶色谱(体积排阻色谱):—— 分子大小而引起的体积排阻
分配色谱又可分为:
     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
     反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用的最多,约占60~70%。
固定相(柱填料):
固定相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最多的微粒硅胶,另一类是使用较少的高分子微球。后者的优点是强度大、化学惰性,使用pH范围大,pH=1~14,缺点是柱效较小,常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
最常使用的全孔微粒硅胶(3~10μm)是化学键合相硅胶,这种固定相要占所有柱填料的80%。它是通过化学反应把某种适当的化学官能团(例如各种有机硅烷),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取代了羟基(-OH)而成。它是近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最重要的柱填料类型。
使用微粒硅胶要特别注意它的使用pH范围是 2~7.5,若过碱(>pH7.5),硅胶会粉碎或溶解;若过酸(<pH2),键合相的化学键会断裂。
键合相使用硅胶作基质的优点是:①硅胶的强度大;②微粒硅胶的了孔结构和表面积易人为控制。③化学稳定性好。
硅胶 ( SiO2•n H2O) :       OH    OH
                          —Si—O—Si—               

重要的键合相是:硅烷化键合相,它是硅胶与有机硅烷反应的产物。
最常用的键合相键型是:
                          —Si—O—Si—C 

                R1                        R1
—Si—OH + X—Si—R           —Si—O—Si—R + HX
                R2                        R2
   硅胶     有机硅烷               键合相
   X ━ Cl,CH3O,C2H5O等。
   R ━ 烷:C8H17(即C8填料),C10H21,C18H37等。
   R1 、R2 ━ X、CH3等。
最常用的“万能柱”填料为“C18”,简称“ODS”柱,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ctadecylsilyl,简称ODS)。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由于C18(ODS)是长链烷基键合相,有较高的碳含量和更好的疏水性,对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近年来,为适应氨基酸、小肽等生物分子的分析任务,又发展了CH、C3、C4等短链烷基键合相和大孔硅胶(20~40μm)。
按键合到基质上的官能团可分为:
⑴反相柱:填料是非极性的,官能团为烷烃,例如:C18(ODS)、C8、C4等。
⑵正相柱:填料是极性的,官能团为 -CN氰基、-NH2氨基等。
⑶离子交换键合相:
阳离子官能团:-SO3H磺酸基、-COOH羧基等。
阴离子官能团:―R4N+季铵基、-氨基等。
( 由于硅胶基质的键合相只能在pH=2~7.5的范围内使用,而离子交换色谱要求有更宽的pH范围,因此其基质现在仍主要使用聚苯乙烯和二乙烯苯。)
流动相:
反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如下:
H2O<甲醇<乙腈<乙醇<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
最常用的流动相组成是:“甲醇—H2O”和“乙腈—H2O”,由于乙腈的剧毒性,通常优先考虑“甲醇—H2O”流动相。
反相色谱中,溶质按其疏水性大小进行分离,极性越大疏水性越小的溶质,越不易与非极性的固定相结合,所以先被洗脱下来。流动相的pH对样品溶质的电离状态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其疏水性,所以在分离肽类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中,经常要加入修饰性的离子对物质,最常用的离子对试剂是三氟乙酸(TFA),使用浓度为0.1%,使流动相的pH值为2~3,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氨基酸上α羧基的离介,使其疏水性增加,延长洗脱时间,提高分辨率和分离效果。
完全离子化的溶质,例如强酸或强碱,其在反相键合相上的保留值很低,近于死时间流出,不能进行分析。根据离子对色谱的原理将一种与样品离子电荷(A+)相反的离子(B-),称为对离子,加入到流动相中,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离子对,即中性缔合物,从而增强了样品的疏水性,加大了保留值,改善了分离效果。
正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的顺序是:
        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异丙醇
其中最常用的是正已烷,虽然其价格较贵,但80%的顺、反和邻位、对位异构体仍然要用正相色谱来进行分离。
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①样品易溶,且溶解度尽可能大。②化学性质稳定,不损坏柱子。③不妨碍检测器检测,紫外波长处无吸收。④粘度低,流动性好。⑤易于从其中回收样品。⑥无毒或低毒,易于操作。⑦易于制成高纯度,即色谱纯。⑧废液易处理,不污染环境。

 

HPLC的特点和优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系统构成编辑本段回目录

1 HPLC系统使用记录
1. 仪器使用记录:
⑴ 各组件的牌号、型号、编号、购进日期、安装日期、保单。
⑵ 标准参考条件的标准色谱图(流动相、流速、压力、温度、检测器参数、样品量等):
反相色谱: 流动相:甲醇/水(70:30 V/V)
           柱:C18
           流速:1.0 mL/min
           检测器:UV 254nm
           样品:尿嘧啶(测t0)、苯酚、苯乙酮、硝基苯、苯甲醚、甲苯。
        ⑶ 使用记录:日期、工作内容、开机时间、样品数、仪器状态、操作者。
⑷ 维修记录:日期、原因、修理人、结果。(可备专用维修记录本)。
⑸ 换柱:牌号、种类、尺寸、标准色谱图。
⑹ 换部件:日期、原因、型号、编号、标准色谱图、操作人。
2. 个人实验记录
⑴ 日期、天气、室温。
⑵ 实验目的。
⑶ 色谱系统:厂名、型号等。
⑷ 操作条件:流动相(配比、pH、过滤脱气情况)。
⑸ 样品:予处理方法、进样体积。
⑹ 分析结果:数据、资料、色谱图。
⑺ 现象记录。
⑻ 参考文献。
3. 色谱柱记录
⑴ 原始记录:启用日期、填料种类、牌号、编号、标准色谱图(流动相、流速、压力、N、t0、tR、RS、Tf)。
⑵ 使用记录:仪器、样品、操作人。
⑶ 贮存记录:润湿溶剂、加盖否。
⑷ 维修记录:日期、原因、措施(补柱头、反冲、换板)。
⑸ 柱寿命:N、色谱图、操作人。

2 贮液器和流动相脱气
1.贮液器:常用干净的无水甲醇试剂并作贮液器,并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但并盖与导管之间应有缝隙,若过紧会形成真空。贮液并内要放置烧结不锈钢过滤器,即沉子,孔径为10μm,其作用是:①防止灰尘进入泵缸。② 作为进液导管的重物,使导管能沉在并底。
2.脱气:正相色谱如非水性凝胶色谱的流动相不必脱气,反相色谱的流动相需要脱气。
⑴ He氦气脱气:10min可以除去80~90%溶入的气体,但价格昂贵。
⑵ 真空脱气: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可用真空抽滤流动相的方法代替。
⑶ 超声脱气:使用方便,但只能脱气30%。
⑷ 加热回流:最彻底的脱气方法,混合流动相不能用。
4. 注意:
⑴ 溶剂过滤:常用0.5μm膜过滤。HPLC级溶剂:无微粒,无紫外吸收,已用
0.2μm膜过滤。
⑵ 贮液并要不定期更换,要有2~3个备用并,定期用酸、水、溶剂清洗。
⑶ 沉子:用三个月后必须清洗或更换,若未用沉子,则必须用0.5μm膜过滤。
⑷ 使用混合流动相时:易产生气体,可在系统外予混合后脱气。
⑸ 流动相不畅的原因:管路阻塞、长了霉菌、管道空化、贮液并盖子太紧。解决的办法有:抬高贮液并或向并内加压;去掉沉子;用稀硝酸洗去管道内微生物(洗前必须洗净醇类)。

3 色谱柱
常用柱尺寸:长25cm,内径4.6mm
注意事项:
1. 加流路过滤器与保护柱(予柱):通常用3cm短柱,内径2mm。
2. 避免高压冲击:进样伐快转;泵起动时要由小流量开始。
3. 分离条件的选择:
pH:硅胶基质:pH 2.5~7.0,聚合物填料:pH 1~13 。极端pH的流动相能溶解硅胶。
温度:高温下用小颗粒填料柱会引起塌陷,柱效N下降一半:3μm柱,>40℃;5μm柱,>70℃。
4. 柱的保存:通常灌注纯有机溶剂保存。若用水(如凝胶柱),则加10%叠氮化钠。
5. 净化样品:①不含微粒;②防止蛋白质沉淀在柱头;③防止组分在固定相上保留
过强。
措施:先过滤样品;先做予试验(样品加入流动相中变浑否?);用予柱除去强保留组分。若用6M NaOH 溶解的样品进样50~10μL,硅胶柱就报废。
    6. 定期洗柱:甲醇、乙腈洗掉柱中强保留组分,正向或反向洗,不要流过检测器,若无效:则换不锈钢过滤片,并用同种填料加乙醇调成糊状,补平柱头,或挖去2~3mm脏填料,重新填平(填料也可以不同种)。
7. 延长柱寿命:修补柱头;换不锈钢过滤片;冲洗柱;倒向用(柱效要下降
40~60%)。

4 泵─往复式恒流柱塞泵
三大问题:
    1. 单向伐故障:红宝石球与伐座密封不严。
      原因:⑴ 污染:气泡、微粒。
              解决方法:用25mL 水、甲醇、异丙醇、二氯甲烷 依次冲洗。在稀硝酸中超声15min ,用HPLC水洗2~3次、甲醇洗2次。
            ⑵ 磨损:对调红宝石球,使面密封变为线密封。
    2. 密封圈故障:渗漏、垫圈碎片污染系统。表现:压力不稳、泵头漏液。通常三个月或不定期换密封圈。拆泵头:兰宝石杆要缩至最短。
    3. 气泡:用脱气后甲醇冲洗。
予防措施:
    1. 用高质量溶剂和水作流动相。
2. 流动相脱气。
3.每天结束时:先用水洗,再用甲醇洗。若用过缓冲液:必须先水洗30~60min
(1ml/ min),再甲醇洗30min,千万不可先用甲醇冲洗,否则无机盐沉淀堵了管路。
    4. 及时换密封圈,加油。
    5. 用10mL水、10mL甲醇洗泵头排水孔。
6. 防止柱塞杆磨损。换新圈仍漏,则是柱塞杆被盐划伤。

5 进样器
      分手动、自动两种,通常实验室用的是手动。
     六通进样伐:惰性聚合物转子与陶瓷定子之间构成密封面。
     内装式:针头插到伐体内的转子部位,平头,有直径0.5mm和0.7mm两种。完全装液法与部分装液法均可使用。
外装式:进样孔与伐有距离,部分样品留在进样管道,不被注入样品环管,因而最好使用完全装液法
注意:
1. 内装式平针头决不可过长,不可超出转子面,否则将损坏进样伐。进样后可不拔出针头,进样量不限。外装式进样量要过量,进柱样品量精确度比内装式高。
    2. 转手柄要快:<1秒,不允许仃在中间!
3. 用后要立即清洗:
  使用了强腐蚀性溶剂:用水和有机溶剂清洗。
使用了含盐缓冲液:用后立即用水洗净进样孔和导管,否则会损坏密封面。
4. 针头不可过细,否则针头密封圈失效而渗漏。

6 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将浓度的变化变成电信号。
1. 紫外检测器:
195~350nm 的可变波长检测器通常使用氘灯。1024个二极管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作吸光度、时间和波长的三维检测,画出三维立体山峰形状的图形。
      石英流动池为“Z”形,约8μl,光池为1mm×10mm。
注意问题:
⑴ 氘灯寿命只有 400~1000小时,要注意节灯。
⑵ 气泡:谱图上出现许多毛刺峰,是光池内有气泡,可用脱气后的甲醇或异丙醇冲洗。
⑶ 污染与堵塞:反向冲洗顺序为:50ml无水乙醇→50ml水→250ml 3M硫酸→100ml水。为防止酸喷出,可用反向负压回抽法(用注射器)。
⑷ 正确选择检测波长:通常用该样品紫外扫描吸收光谱的波峰波长。
2. 荧光检测器:将溶质样品衍生为荧光物质,检测灵敏度比紫外高10~1000倍。
3. 示差折光检测器:灵敏度较低,用于糖类样品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简易操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照下面各步骤逐步操作:
一、打开检测器、系统控制器、计算机、采集器的电源
   检测器、系统控制器需要有一个预热过程(要等待30分钟左右)

二、样品分析方案的建立
    双击电脑屏幕上的“HS2000色谱工作站”——在窗口上方的菜单栏中点击“样品”——“新样品”——A通道,会发现软件窗口左上角出现“样品”,左键点击“样品”,按提示填写所需内容。
    a. 若需知道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比,选择“归一法”直接点击“完成”,方案即建立,等待高效液相进样后采集数据;
    b. 若需知道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选择“外标法”,需先建立校正曲线,点击“完成”后,等待高效液相进样后采集数据。数据采集结束后,点击“采样结束”——确认——选定目标峰——赋予组分名——查看校正曲线;在“确认”窗口中,选择“检测样品”,再“确认”,即可检测未知样品的已知组分的含量。

三、检测器的设定
   在检测器控制器面板上,按上下方向键选择波长和灵敏度,输入需要的数值,按“Enter”键确认。

四、系统控制的设定
   等度分析:按“direct”设定A、B、C、D流动相的百分比,直接输入“flow rate”(0.8-1.5ml/min),按Enter 即可。
   梯度分析:按“program method”, 编辑梯度洗脱的程序,按“save”,保存到“program table”(1-15)中,按“operate method”, 输入你在“program table”中所保留的数字(1-15),再按“operate method”即可。

五、色谱泵和色谱柱的清洗
   色谱泵和色谱柱的清洗要用梯度清洗,保证色谱泵和色谱柱内无污染物。

六、排气和进样
   排气:若发现流动相输液管中有气泡或压力不稳定,将抽液阀调至“ draw”处,用注射器抽液直至气泡消失,之后将此阀调至“run”位。如长久不用,打开参考阀,排液10分钟。高液相开机后,一般都需要排液和抽液,以清除进液管道及泵中的空气。
进样: 用制备色谱(Semi-Prep)和分析色谱(Analytical)的控制阀,即高液相右下角的一个黑色旋钮,选择所需分析类型。如选择了分析型(Analytical)色谱分析,将分析旋钮调至“Load”位,用注射器注射一定量的溶剂,再将旋钮调至“Inject”位。此时,即可观察色谱分析的采集图谱。 

七、重复步骤五的操作,防止色谱泵和色谱柱的污染 
操作结束后详细填写设备使用记录
注意事项:
1、制备样品的浓度有经验值,在这个范围内检测灵敏度比较高。
2、使用前和使用后的两次色谱泵和色谱柱的清洗,一定要按照规定完成,决不能偷工减料。
3、进样针头的清洗,把抽屉里的白色塑料接头,接在注射器上,用100%甲醇象“进样”一样操作2-3次,以此来清洗进样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编辑本段回目录

    1). 过滤流动相,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滤膜。
    2). 对抽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10-20分钟。
    3). 打开HPLC工作站(包括计算机软件和色谱仪),连接好流动相管道,连接检测系统。
    4). 进入HPLC控制界面主菜单,点击manual,进入手动菜单。
    5). 有一段时间没用,或者换了新的流动相,需要先冲洗泵和进样阀。冲洗泵,直接在泵的出水口,用
   针头抽取。冲洗进样阀,需要在manual菜单下,先点击purge,再点击start,冲洗时速度不要超过10ml/min。
    6). 调节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动相,可以先试一下压力,流速越大,压力越大,一般不要超过2000。点击injure,选用合适的流速,点击on,走基线,观察基线的情况。
    7). 设计走样方法。点击file,选取select users and methods,可以选取现有的各种走样方法。若需建立一个新的方法,点击new method。选取需要的配件,包括进样阀,泵,检测器等,根据需要而不同。选完后,点击protocol。一个完整的走样方法需要包括:a.进样前的稳流,一般2-5分钟;b.基线归零;c.进样阀的loading-inject转换;d.走样时间,随不同的样品而不同。
    8). 进样和进样后操作。选定走样方法,点击start。进样,所有的样品均需过滤。方法走完后,点击postrun,可记录数据和做标记等。全部样品走完后,再用上面的方法走一段基线,洗掉剩余物。
    9). 关机时,先关计算机,再关液相色谱。
 注意事项:
    1). 流动相均需色谱纯度,水用20M的去离子水。脱气后的流动相要小心振动尽量不引起气泡。
    2). 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让液体过柱子。
    3). 所有过柱子的液体均需严格的过滤。
    4). 压力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过2000 psi。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故障的断定及解决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保留时间变化
         1.柱温变化 柱恒温,必要时需配置恒温箱
         2.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 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
         3.缓冲液容量不够 用》25mmol/L的缓冲液
         4.柱污染 每天冲洗柱
         5.柱内条件变化 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
         6.柱快达到寿命 采用保护柱
     (二)保留时间缩短
        1.流速增加 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
        2.样品超载 降低样品量
        3.键合相流失 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
        4.流动相组成变化 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5.温度增加 柱恒温
      (三)保留时间延长
        1.流速下降 管路泄漏,更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
        2.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 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至钝化柱
        3.键合相流失 同前(二)3
        4.流动相组成变化 同前(二)4
       5.温度降低 同前(二)5
     (四) 出现肩峰或分*
        1.样品体积过大 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
        2.样品溶剂过强 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3.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 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 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5.进样器损坏 更换进样器转子
     (五)鬼峰
        1.进样阀残余峰 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
        2.样品中未知物 处理样品
        3.柱未平衡 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 (尤其是离子对色谱)
        4.三氟乙酸(TFA)氧化(肽谱) 每天新配,用抗氧化剂
        5.水污染(反相) 通过变化平衡时间检查水质量,用HPLC级的水
     (六) 基线噪声
        1.气泡(尖锐峰) 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
        2.污染(随机噪声) 清洗柱,净化样品,用HPLC级试剂
        3.检测器灯连续噪声 更换氘灯
        4.电干扰(偶然噪声) 采用稳压电源,检查干扰的来源(如水浴等)
        5.检测器中有气泡 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
     (七)峰拖尾
        1.柱超载 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
        2.峰干扰 清洁样品,调整流动相
        3.硅羟基作用 加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钝化样品
        4.同前(四)4 同前(四)4
        5.同前(四)3 5.同前(四)3
        6.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 连接点降至最低,对所有连接点作合适调整,尽可能采用细内径的连接管
        7.柱效下降 用较低腐蚀条件,更换柱,采用保护柱
      (八)峰展宽
        1.进样体积过大 同(四)1
        2.在进样阀中造成峰扩展 进样前后排出气泡以降低扩散
        3.数据系统采样速率太慢 设定速率应是每峰大于10点
        4.检测器时间常数过大 设定时间常数为感兴趣第一峰半宽的10%
        5.流动相粘度过高 增加柱温,采用低粘度流动相
        6.检测池体积过大 用小体积池,卸下热交换器
        7.保留时间过长 等度洗脱时增加溶剂含量也可用梯度洗脱
        8.柱外体积过大 将连接管径和连接管长度降至最小
        9.样品过载 进小浓度小体积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使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1 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
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贮液瓶、泵、进样器、柱子、柱温箱、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柱子、泵和检测器是核心部件同时也是易出问题的主要部位。
2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效液相作为一种高精密仪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按照正确操作的话,就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柱压问题、漂移问题、峰型异常问题。
2.1 柱压问题 柱压问题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的地方,柱压的稳定与色谱图峰形的好坏、柱效、分离效果及保留时间等密切相关。所谓柱压稳定并不是指压力值稳定于一个恒定值而是指压力波动范围在50PSI之间(在使用梯度洗脱时,柱压平稳缓慢的变化是允许的)。压力过高、过低都属于柱压问题。
2.1.1 压力过高 这是高效液相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指的是压力突然升高,一般都是由于流路中有堵塞的原因。此时,我们应该分段进行检查。
(1).首先断开真空泵的入口处,此时PEEK管里充满液体,使PEEK管低于溶剂瓶,看液体是否自由滴下,如果液体不滴或缓慢滴下,则是溶剂过滤头堵塞。处理方法:用30%的硝酸浸泡半个小时,在用超纯水冲洗干净。如果液体自由滴下,溶剂过滤头正常,在检查;
(2).打开Purge阀,使流动相不经过柱子,如果压力没有明显下降,则是过滤白头堵塞。处理方法:将过滤白头取出,用10%的异丙醇超声半个小时。如果压力降至100PSI以下,过滤白头正常,在检查;
(3).把色谱柱出口端取下,如果压力不下降,则是柱子堵塞。处理方法:如果是缓冲盐堵塞,则用95%的水冲至压力正常。如果是一些强保留的物质导致堵塞,则要用比现在流动相更强的流动相冲至压力正常。假如按上面的方法长时间冲洗压力都不下降,则可考虑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流动相冲洗柱子。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只有换柱子入口筛板,但一旦操作不甚,很容易造成柱效下降,所以尽量少用。 
2.1.1 压力过低 压力过低的现象一般是由于系统泄漏,处理方法:寻找各个接口处,特别是色谱柱两端的接口,把泄漏的地方旋紧即可。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泵里进了空气,但此时表现的往往是压力不稳,忽高忽低,更严重一点会导致泵无法吸上液体。处理方法:打开Purge阀,用3~5ml/min的流速冲洗,如果不行,则要用专用针筒在排空阀处借住外力将气泡吸出。
2.2.漂移问题 主要包括基线漂移和保留时间漂移。
2.2.1基线漂移     一般说来,机器刚起动时,基线容易漂移,大概要半个小时的平衡时间,如果你用了缓冲溶液或缓冲盐,还有就是在低波长下(220nm)平衡时间相对会比较长,但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基线漂移,则你要考虑下面的原因:
1、柱温波动。解决方法: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检查是否有打开的窗户或空调对着柱温箱。 
2、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 解决方法: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最好断开柱子)。如有需要,可以用1N的硝酸(不要用盐酸)。
3、紫外灯能量不足。解决方法:更换新的紫外灯
4、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解决方法:检查流动相的组成,使用高品质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
5、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高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线。解决方法:使用保护柱,如有必要,在进样之间。在分析过程中,定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
6、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解决方法:将波长调整至最大吸收波长处
7、流动相的PH值没有调节好。解决方法:加适量的酸或碱调至最佳PH值
2.2.2保留时间漂移     保留时间重现是液相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同一种东西,两次的保留时间相差不要超过15s,超过了半分钟可看做保留时间漂移,就无法进行定性,你要考虑以下原因:
1、温控不当。解决方法:调好柱温,检查是否有打开的窗户或空调对着柱温箱。
2、流动相比例变化。解决方法:检查四元泵的比例阀是否有故障
3、色谱柱没有平衡。解决方法: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
4、流速变化。解决方法:重新设定流速
5、泵中有气泡。解决方法:、从泵中除去气泡
2.3 峰型异常问题 峰型问题是液相的主要问题,在做液相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变换不同的条件来改善不好的峰型,对于各种各样的异常峰,要区别对待,从主要问题出发,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1、色谱图中未出峰。解决方法:系统未进样或样品分解;泵未输液或流动相使用不正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针对以上情况成因作相应调整即可。
2、 一个峰或几个峰是负峰。解决方法:流动相吸收本底高;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3、 所有峰均为负峰。解决方法:信号电缆接反或检测器输出极性设置颠倒;光学装置尚未达到平衡。
4、所有峰均为宽峰。解决方法:系统未达到平衡;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比流动相差很多;色谱柱尺寸及类型选择不正确;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或柱效降低;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
5、所出峰比预想的小。解决方法:样品黏度过大;进样品故障或进样体积误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体积不正确;检测池污染;检测器灯出现问题。
6、出现双峰或肩峰。解决方法:进样量过大;样品浓度过高;保护柱或色谱柱柱头堵塞;保护拄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柱塌陷或形成短通道。
7、前伸峰。解决方法:进样量或样品浓度高;溶解样品的溶剂较流动相极性强;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
8、拖尾峰。解决方法:柱超载,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峰干扰,对样品进行清洁过滤;调整流动相;硅羟基作用,加入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对样品进行过滤;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将连接点降至最低;尽可能使用内径较细的连接管;柱效下降,更换柱子;采用保护柱,对柱子进行再生。
9、出现平头峰。解决方法:检测器设置不正确;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度太高。
10、出现鬼峰。解决方法:进样阀残余峰,在每次进完样后用充足的时间来平衡和清洗系统;样品中存在未知物,改进样品的预处理;流动相污染,更换新流动相,尽可能现配现用,隔夜的流动相再次使用时要过滤;尽可能使用HPLC级试剂;流路中有小的气泡,打开Purge阀,加大流速排除。

HPLC的正确使用和科学保养编辑本段回目录

    1、保持贮液瓶清洁,对专用贮液瓶应定期清洗;用试剂瓶作贮液瓶时,要经常更换。
    2、定期(如半个月)在稀硝酸溶液中超声、清洗过滤器,保持过滤器畅通无阻。
    3、使用HPLC试剂和新蒸二次蒸馏水作流动相,所使用的溶剂其截止波长一定要低于检测波长,对不是HPLC级的试剂要进行过滤(HPLC试剂出厂前已用0.02μm滤膜过滤)。对流动相一定要脱气。
    4、每天开始使用仪器,注意放空排气,确保泵头、流动池以及其它流路系统中无气泡存在。
    5、珍惜保护色谱柱,避免柱头突然产生大的波动,扰动损伤柱床。如避免泵启动过速、升压过快、样品阀搬动过慢所造成的柱压大的波动。
    6、采用保护(警戒)柱,延长柱寿命。如污染物堆积于保护柱柱头,造成柱压升高,柱效下降,峰形变差时,卸下用强溶剂反冲后再用或更换新保护柱。
    7、避免超负荷进样,对250×4.6mm的柱子,绝对进样量应不超过100μg。在灵敏度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将试样浓度降低,减少绝对进样量(进样体积可保持不变),这是保持HPLC柱性能持久良好的重要举措之一。
    8、经常用强溶剂冲洗柱子,将柱内强保留组分及时洗脱出。反相柱用异丙醇--二氯甲烷(1:1)冲洗,正相(硅胶柱)用纯甲醇或异丙醇冲洗,时间均不少于1h。
    9、做完试验,及时用适当溶剂冲洗柱子和进样阀,尤其是对过夜的柱子和进样阀,一定要用足量的水彻底洗净其中的盐类、缓冲液,再用甲醇或乙腈冲洗,并保存在乙腈中。正相柱保存在非极性有机溶剂(如己烷)中。
    10、以硅胶为基质的柱子,如C-18、C-8等,要控制好流动相的pH值,一般不要低于2.5,不高于7.0。
    11、尽量用流动相溶解样品,一是避免出现拖尾峰、怪峰,二是避免试样在系统中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12、对于阻塞或受伤严重的柱子,必要时,可卸下不锈钢滤板,超声洗去滤板阻塞物,对塌陷污染的柱床进行清除、填充、修补工作,此举可使柱效恢复到一定程度(80%),有继续使用的价值。
    13、色谱仪检测器输出与积分仪(处理机)要匹配,要合理设置参数如斜率、半峰宽、阈值、AUFS值、衰减等。将适宜的进样量和合适的参数结合起来,使主峰峰高达到记录仪满量程的80%左右。
    14、用HPLC分析酸碱性物质,由于吸附作用(次级保留)使峰开拖尾。加入改良剂可以大大改善峰形,提高积分的准确度。一般规则是:(1)分析酸性物质,可加入1%有醋酸。(2)分析碱性物质,可加入10-20mmol/L三乙胺。(3)酸碱物质混为一体,可同时加入1%的醋酸和10-20mmol/L三乙胺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与维护编辑本段回目录

1.流动相必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使用0.45um或更细的膜过滤)。
2.流动相过滤后要用超声波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 后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冲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对于柱塞杆 外部,做完样品后也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5.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下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等),因为纯水易长霉。
6.每次做完样品后应该用溶解样品的溶剂清洗进样器。
7.C18柱绝对不能进蛋白样品,血样、生物样品。
8.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 并清洗。清洗方法;①以异丙醇作溶剂冲洗:②放在异丙醇中间用超声波清 洗;③用10%稀硝酸清洗。
9.气泡会致使压力不稳,重现性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10.如果进液管内不进液体时,要使用注射器吸液:通常在输液前要进行流动相 的清洗。
11.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
12.更换流动相时应该先将吸滤头部分放入烧杯中边振动边靖洗,然后插入新的 流动相中。更换无互溶性的流动相时要用异丙醇过渡一下。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处理(以C - 10AT为例)编辑本段回目录

故障1    流动相内有气泡, 关闭泵, 打开泄压阀, 打开p urge键, 清洗脱气, 气泡不断从过滤器冒出, 进入流动相, 无论打开p urge 键几次,都无法清除不断产生的气泡。
    原因过滤器长期沉浸于乙酸铵等缓冲液内, 过滤器内部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形成菌团,阻塞了过滤器,缓冲液难以流畅地通过过滤器,空气在泵的压力作用下经过滤器进入流动相。
    处理过滤器浸泡于5 %硝酸溶液中,超声清洗几分钟即可;亦可将过滤器浸泡于5 %硝酸溶液中12~36 小时, 轻轻震荡几次, 再将过滤器用纯水清洗几次, 打开泄压阀, 打开p urge 键,清洗脱气, 如仍有气泡不断从过滤器冒出, 继续将过滤器浸泡于5 %硝酸溶液中,如没有气泡不断从过滤器中冒出,说明过滤器内部的霉菌菌团已被硝酸破坏, 流动相可以流畅地通过过滤器。打开泄压阀,打开泵,流速调至1. 0~3. 0ml/ min ,纯水冲洗过滤器1 小时左右。即可将过滤器清洗干净。关闭泄压阀,纯甲醇冲洗半小时即可。
故障2    柱压高原因(1) 缓冲液盐分如(乙酸铵等) 沉积于柱内; (2) 样品污染沉积。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先用40~50 ℃的纯水,低速正向冲洗柱子, 待柱压逐渐下降后, 相应提高流速冲洗, 柱压大幅度下降后, 用常温纯水冲洗, 之后用纯甲醇冲洗柱子30 分钟; 对于第二种情况,由样品的沉积引起污染的C18柱,和纯水反向冲洗柱子, 然后换成甲醇冲洗, 接着用甲醇+ 异丙醇(4 + 6) 冲洗柱子(冲洗时间的长短由样品污染的情况而定) , 再用换成甲醇冲洗, 然后用纯水冲洗, 最后甲醇冲洗正向冲洗柱子30 分钟以上。
故障3    既无压力指示,又无液体流过[1 >。
    原因(1) 泵密封垫圈磨损; (2) 大量气泡进入泵体。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更换密封垫圈;对于第二种情况,在泵作用的同时, 用一个50ml 的玻璃针筒在泵的出口处帮助抽出空气。
故障4    压力波动大,流量不稳定. 
    原因系统中有空气或者单向阀的宝石球和阀座之间夹有异物,使得两者不能密封。
    处理工作中注意观察流动相的量, 保证不锈钢滤器沉入储液器瓶底,避免吸入空气,流动相要充分脱气[2 >。如为单向阀和阀座之间夹有异物, 拆下单向阀, 放入盛有丙酮的烧杯用超声波清洗.
故障5    出峰不佳,峰分叉。
    原因(1) 色谱柱被污染; (2) 柱头填料塌陷。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 先用纯水反向冲洗柱子, 然后换成甲醇冲洗, 接着用甲醇+ 异丙醇(4 + 6) 冲洗柱子(冲洗时间的长短由样品污染的情况而定) , 再换成甲醇冲洗, 然后用纯水冲洗,最后甲醇冲洗正向冲洗柱子30 分钟以上。如冲洗后依然出峰不佳,则考虑第二种情况。对于第二种情况,拧开柱头,检查柱填料是否硬结或塌陷。去除硬结部分(污染的填料) ,装入新填料, 滴一滴甲醇, 填料下陷, 再填, 用与柱内径相同的顶端平滑的不锈钢杆压紧, 再填平, 滴甲醇, 再压紧反复几次, 直至装满填平[2 >。柱头用甲醇冲洗干净, 擦净柱外壁的填料, 拧紧柱头,用纯甲醇冲洗30 分钟以上。
故障6    峰面积重复性不佳。
    原因(1) 进样阀漏液; (2) 加样针不到位。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更换进样阀垫圈; 对于第二种情况保证加样针插到底,注射样品溶液后须快速、平稳地从LOAD 状态转换到INJ EC T 状态,以保证进样量的准确。日常工作中, 液相色谱仪的保养非常重要, 如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输液系统和高压泵中, 储液器内的溶液如长时间未用应清洗储液器并更换溶液, 每次用完色谱仪后缓冲液要用纯水冲洗干净,防止无机盐析出或沉积; 样品的前处理也很重要,任何样品都要尽可能地去除杂质, 完全溶解, 尽量减少对色谱柱的污染, 以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同时避免注射过浓的样品溶液, 以免残留液在进样阀内析出固体引起堵塞; 色谱柱作好标记,用于不同分析目的的色谱柱不要混用等。

HPLC应用举例编辑本段回目录

HPLC法在生物碱分析中的应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生物碱是植物中一类重要化学成分,许多生物碱或含生物碱的提取物已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因此对不同来源的、存在于较复杂体系或基质中的生物碱进行快速、灵敏、可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一直是受人瞩目的研究课题。
1、生物碱HPLC的分析模式
    根据HPLC分析生物碱时所使用固定相性质、流动相组成及极性不同,其分析模式大致可分为:正相吸附色谱法、正相硅胶反相洗脱系统色谱法、反相色谱法及离子交换色谱法。
    正相吸附色谱法:通常以硅胶基质为吸附固定相,流动相为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或不同比例混合溶剂,分离过程主要依靠生物碱与吸附剂吸附作用的差异实现,为了改善分离,提高溶洗脱能力,常于流动相中加浓氨液、二乙胺、三乙胺等。该法应用于生物碱分析的文献较少。
    正相硅胶一反相洗脱系统色谱法(NS-RE):通常采用未经化学改性的普通硅胶为固定相,以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乙腈)和高pH缓冲溶液为流动相,分析包括生物碱在内的碱性药物。该法柱效高,峰形对称,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流动相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流动相中除含有调节pH 的缓冲盐外,有时还要三乙胺、溴化四丁基铵等竞争离子或烷基磺酸钠等对离子。因此,影响保留与分离的主要因素是流动相pH、竞争离子种类及浓度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法(RP-HPLC):近年来RP-HPLC应用于生物碱分析方面的文献很多,已成为常规的方法。但普通存在色谱峰的展宽拖尾,导致分离效能低,这主要缘于生物碱结构中碱性氮原子与固定相未键台酸性硅醇基的相互作用。即使是所测生物碱在较低浓度下,仍常产生峰漂移及峰对称性差等现象。针对此缺陷,研究工作者从适用于碱性物质分析的反相填料的设计选择,流动相中缓冲盐的使用,流动相添加剂(离子对试剂、有机胺改性剂)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离子交换色谱法:该法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利用质子化的生物碱阳离子与离子交换剂交换能力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生物碱的目的,有关生物碱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应用报道较少。
2、生物碱HPLC分析检测方法
    目前,生物碱HPLC分析检测方式多以紫外法为主,在定性分析方面,紫外法检测选择性低,定性专属性差。随着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使用的普及,显著提高了液相分析检测的选择性。此外,根据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其它检测方式如荧光法、电化学法、蒸发光散射法亦得到了应用。近年来,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已应用于生物碱分析,增强了对生物碱的定性检测能力,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新的接口技术及离子化方法的发展.使得HPLC-MS在生物碱的分析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近年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
3、生物碱HPLC分析的样品处理方法
    因生物碱常具有一定的碱性,一般常用碱化液液萃取或酸水提取等方法从中草药、中成药及生物样品等较复杂体系中提取纯化,以达到富集和去除杂质的目的。近年来,固相萃取(SPE)技术及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现代提取纯化技术亦应用于样品的提取纯化。

HPLC法鉴别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编辑本段回目录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1.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东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 Rehd.et Wills.的干燥成熟果实,功效与五味子相似。中药成方制剂中都明确指定用何种五味子,且《中国药典)2000年版分别单独制定了质量标准。市场上这两种五味子价格相差较大,因此鉴别很重要。《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标准中有薄层色谱鉴别,都采用了五味子甲素作为对照品,再分别用各自的对照药材作对照。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且直接分析的是其特征峰,鉴别结果不受环境等因素干扰,为五味子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高效 液相色谱 仪(泵:SP1000,检测器UV2000,N2000工作站,美国光谱物理公司)。
1.2 试药:五味子对照药材(批号:0922—98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五味子(毫州恒丰药材公司);南五味子(毫州恒丰药材公司)。色谱纯甲醇;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对照药材粉末约0.25 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 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 ,频率20 kHz)30分钟,取出,放冷至室温,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2.2 色谱条件:色谱柱:AllitimaC18(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13:7)。检测波长:250 nm。流速:0.8mL/min。柱温:25℃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1 五味子药材提取液的制备:取五味子药材粉末(过3号筛)约0.25 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 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至室温,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2.3.2 南五味子药材提取液的制备:取南五味子药材粉末(过3号筛)约0.25 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 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至室温,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2.4 图谱的绘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 L,注入液相色谱 仪,测定。 发现五味子对照药材共9个峰,样品五味子共8个峰,南五味子共6个峰,样品五味子与对照药材相比少1个峰,其它峰保留时间都一致,南五味子少了3个峰,且只有1个峰相一致,由此,可以鉴定出五味子。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对照药材1、2、6、7、8号峰是五味子的主要特征峰,且峰面积较大。 

HPLC双波长法测定葛根芩连微丸中葛根素、黄芩苷的含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葛根芩连微丸具有解肌清热、止泄止痢之功效。用于治疗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等症。2000年版药典以测定其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来控制其质量。本文采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检测其中葛根素和黄芩苷的含量,操作简便,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本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1 仪器、药品与试剂
    仪器:Waters515型高效液相色谱 仪,2487型双波长紫外检测器,717自动进样器,Millennium32色谱管理系统,Sartorius BP211D型电子天平。
    对照品:葛根素(0736-9913)、黄芩苷(1 10715-200212)对照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药品:葛根芩连微丸(批号:20020509、20020511、20020515)广西某制约厂。
    试剂:甲醇为HPLC级,磷酸为分析纯,水为亚沸蒸馏水(自制)。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分析
    色谱柱:Kromasil Cl8柱(4.6 inln×250 mm,5μm),以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λ1=250 nm(检葛根素),λ2=315 nm(检黄芩苷),柱温30℃,流速1.0mL/min。
2.2 系统适应性试验
    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取该供试品溶液l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 仪测试,葛根素和黄芩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0min和23.7min。理论塔板数以葛根素计不低于3000,葛根素色谱峰与相邻未知色谱峰的分离度不低于1.5,黄芩苷色谱峰与相邻未知色谱峰的分离度不低于1.6。
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葛根素、黄芩苷对照品适量,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60μg/mL、263 μg/mL 的对照品储备液I、Ⅱ。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储备液10.2,0.6,1.0,1.4,1.8mL,储备液I10.2,0.5,0.8,1.1,1.4,1.7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制得标准溶液系列,取10μL进样,测定。以对照品浓度对峰面积平均值作图,结果经回归分析,葛根素在32.0~288.0n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4793X+1030,r:0.9998;黄芩苷在52.6~447.1n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1793X一1050,r=0.9999。
    2.4 空白干扰试验
    按处方制备不含葛根、黄芩药材的样品,依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取阴性样品溶液、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各进样10μL,得HPLC图谱。可知,阴性样品溶液对样品溶液含量测定无干扰。
    2.5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I、Ⅱ各1.0,0.8 mL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制得混合标样,取10μL进样,重复6次,以峰面积计算RSD,葛根素RSD=0.80%,黄芩苷RSD=1.46% 。
    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020509)6份,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按含量测定法测定,结果葛根素平均含量为1.75mg/g,RSD=1.55%,黄芩苷平均含量为2.27mg/g,RSD=1.92%。
    2.7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新配制的供试品溶液(批号20020509),按样品含量测定法每隔2h取lOμL进样测定,结果葛根RSD=1.06%,黄芩苷RSD=1.15%。表明样品溶液在12h内保持稳定。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葛根素、黄芩苷对照品适量,配制成葛根素、黄芩苷浓度分别为176,226 μg/mL 的混合对照品溶液,作为标准加样储备液。精密称取葛根芩连微丸(批号20020509)0.05g,平行9份,分别加入上述标准加样储备液0.4,0.5,0.6 mL,再精密加入甲醇9.6,9.5,9.4 mL,每个平行3份,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加样回收样品液。取lOμL进样,以10mL中的绝对量计算加样回收率。
    2.9 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3个批号的葛根芩连微丸各0.1g置于25mL锥形瓶中,精密吸取10mL甲醇加入该锥形瓶,精密称定,超声30min,放置至室温,精密称定,用甲醇补足损失的重量,摇匀,离心(12000r/min )3 min,将上清液过微孔滤膜,取续滤液10μL进样,以标准曲线计算含量,每个批号平行3份,每份进样2次。
    3.1 流动相的选择
    本实验比较了甲醇-水、乙腈-水、甲醇-磷酸-水、乙腈-磷酸-水、甲醇-醋酸-水、乙腈-醋酸.水系统及梯度洗脱条件下对样品中葛根素、黄芩苷分离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时葛根素、黄芩苷即能得到良好的分离。
    3.2 提取方法的比较
    本实验采用了索氏提取、水浴回流、超声提取等方法来提取葛根芩连微丸中的葛根素、黄芩苷,结果发现一次超声30min,即能将二者提取完全。 

RP-HPLC测定连翘病毒清胶囊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含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515高效液相色谱 仪;METTLER-AE240型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CX-250型  超声波清洗 机(北京医疗设备二厂);YWC-Cl8色谱柱(北京分析仪器厂制造);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冰醋酸为分析纯。连翘苷对照品(批号0821-96O2),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连翘酯苷对照品自制,经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及元
素分析确认结构,HPLC归一化法测定含量为98%以上。连翘购自北京同仁堂集团北城药材批发部,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系刘春生副教授鉴定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nunb.)Vah1.的干燥果实。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1.1 连翘苷YWC-Cl8色谱柱(4.6mmX 250mm,10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7nm,柱温为室温,理论塔板数以连翘苷峰计应不低于3500。
    2.1.2 连翘酯苷YWG—Cl8色谱柱(4.6mm×250mm,10μ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17:3:0.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为室温,理论塔板数以连翘酯苷峰计应不低于8000。
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翘病毒清胶囊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色谱峰分别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连翘苷和连翘酯苷对照品适量,分别加甲醇制成0.0820,0.0505g/L的对照品溶液。
    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连翘病毒清胶囊内容物各约25,10 mg,精密称定,分别加50%乙醇适量,超声波处理使之溶解后,定容至10 mL量瓶中,摇匀,0.45μm微孔滤膜滤过,作为测定连翘苷的样品溶液I和测定连翘酯苷的样品溶液Ⅱ。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连翘苷对照品溶液2.5,5.0,10.0,15.0,20.0μL和连翘酯苷对照品溶液3.0,5.0,10.0,15.0,20.0μL,按上述连翘苷和连翘酯苷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色谱峰峰面积为纵坐标,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方程。连翘苷:Y=806271X一1157.2,r=0.9998,线性范围0.21~1.6μg;连翘酯苷:Y=245399 +63339,r=0.9996,线性范围0.15~1.0μg。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I20.0μL和样品溶液Ⅱ5.0μL,分别连续进样5次,测得连翘苷色谱峰峰面积平均值为1013 553,RSD 0.78%,连翘酯苷色谱峰峰面积平均值为237 466,RSD 1.1%。
    2.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I20.0μL和样品溶液Ⅱ5.0μL,分别在制备后0,4,8,12,24h和0,2,4,8,12,24h进样,测定连翘苷和连翘酯苷色谱峰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和2.1%。表明样品溶液I和样品溶液Ⅱ在24h内稳定性均良好。
    2.7 回收率试验
    2.7.1 连翘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1.41%)的连翘病毒清胶囊内容物5份,每份约15.0mg,置10 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含量为0.0820g/L连翘苷对照品溶液2.5mL,照样品溶液制备项下方法处理,按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测定,计算平均回收率为99.6%,RSD 1.9%。
    2.7.2 连翘酯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11.20%)的连翘病毒清胶囊内容物5份,每份约5.0 mg,置10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含量为0.050 5g/L 连翘酯苷对照品溶液10.0 mL,照样品溶液制备项处理,按样品测定项测定,计算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 2.5%。
    2.8 重复性试验
    分别取同一批连翘病毒清胶囊,按样品测定项下方法,各连续测定5次,得连翘苷平均含量为1.41%,RSD 1.4%(n=5);连翘酯苷平均含量为11.2%,RSD 2.9%(n=5)。
    2.9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3批连翘病毒清胶囊内容物,按样品溶液的制备项下方法分别制备样品溶液;精密吸取样品溶液I 20.0μL,样品溶液Ⅱ5.0μL,连翘苷对照品溶液8.0,10.0μL,连翘酯苷对照品溶液5.0,10.0μL,注入液相色谱 仪,依法测定,计算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含量。
    3 讨论
    3.1 连翘酯苷为本室自制,采用聚酰胺加压柱色谱法进行初步分离,可有效地与其他成分分开,再用葡聚糖凝胶柱纯化,用甲醇及水系统洗脱,可得到良好晶形的连翘酯苷。连翘酯苷很不稳定,在制备过程中,条件偏酸或偏碱以及温度过高,都易引起分解。使用时,溶液配制后应立即用黑纸包裹,放于冰箱内储存,以免分解。
    3.2 在连翘成分分析方面前人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连翘苷的分析方法,样品预处理简便,也同样适用于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含量的测定;在连翘酯苷的HPLC分析过程中,加入少量冰醋酸,连翘酯苷的峰形得到很好的改善,测定时使用YWG-Cl8柱,采用乙腈-水-冰醋酸为流动相,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3.3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用连翘酯苷和连翘苷作为指标性成分,对连翘病毒清胶囊中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分别对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连翘病毒清胶囊的内在质量,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RP-HPLC测定天乐口服液中橙皮苷的含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药 
  日本岛津LC-10AD高效液相色谱 仪,SPD-10A紫外可见检测器,C-R3A数据处理机;岛津UV-260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TGL-16B高速台式离心机。橙皮苷对照品(自制,含量99.52%);乙腈(色谱纯,上海生化化工助剂厂);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橙皮苷对照品,用所选流动相作溶剂,制成适宜浓度,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吸收光谱,橙皮苷在流动相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84 nm。 
1.3 色谱条件 
  经多次试验,选择μ-Bondapak C18柱(10μm,4.6 mm×250 mm,大连物化所);以2%甲醇的乙腈溶液-0.1%磷酸和0.1%三乙胺的水溶液(20∶8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84 nm。 
  在上述条件下由橙皮苷对照品,缺陈皮供试品(空白)、及天乐口服液供试品的色谱图可见,被测成分分离完全,供试品中共存组分不干扰橙皮苷的测定。
1.4 标准曲线测定 
1.4.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取橙皮苷对照品约10 mg,精密称定,置20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甲醇稀释成每1 ml中含6、12、18、24、30 μg橙皮苷对照品的溶液,经高速离心后即为对照品溶液。
1.4.2 标准曲线的测定 取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进样20 μl,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与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
y=1897.9+38397.6x r=0.9999(n=6)。 
  结果表明,橙皮苷在6~3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1.5 回收率试验 
  分别取已测定含量的供试品6份,各加入一定量的橙皮苷标准溶液,按上述供试品的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
1.6 精密度考察 
  取橙皮苷对照品溶液20 μl,照上述色谱条件,按每次测定的峰面积值计算,测定结果为218090、217454、218173、219925、220323,平均峰面积值为218793,RSD=0.57%(n=5)。

1.7.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 ml,置50 ml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经高速离心即为供试品溶液。
1.7.2 分离测定 取供试品溶液,进样20 μl,在上述条件下测定,记录色谱图和橙皮苷峰面积,按回归方程或随行标准计算供试品中橙皮苷含量.
2 小结 
  以上试验对检测条件、回收率及供试品的稀释液等进行了探索。用RP-HPLC测定天乐口服液中橙皮苷含量,操作简便,供试品中共存组分不干扰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中橙皮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RP-HPLC法测定金钱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两种黄酮成分的含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清利湿热、通淋、消肿。为热淋、石淋、黄疸、疮毒之要药,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并能促进胆汁从胆管排出,有排石作用。抗菌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金钱草总黄酮及酚酸有抗炎作用。茎叶主要含酚性成分、甾醇、黄酮类、氨基酸、鞣质、挥发油、胆碱等;根含皂苷。除用聚酰胺柱分离了槲皮素和山奈素等5种黄酮类成分的报道外,对其单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在文献中少见报道。    我们应用RP-HPLC法对其中的两种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瑞士Mettler Toledo AG285电子天平;DZF-1真空干燥箱;ZQ-250超声波清洗 器;美国安捷伦公司高效液相色谱 仪Agilentl100 Series,配置四元泵,自动进样器(进样范围为0.1~100μ1),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柱温箱,在线真空脱气泵,色谱工作站等。
    槲皮素和山奈素对照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金钱草购自四川,经鉴定为报春花科过路黄的全草,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
    色谱柱:Alltima Cl8柱(150mmX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500:500:1)(0.45μm微孔滤膜滤过,用前超声脱气);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流速:1.0ml/min。
    在此色谱条件下,测得槲皮素(Q)、山奈素(K)对照品贮备液和供试品溶液色谱图.
    可见槲皮素(Q)峰的保留时间约为9.8 min,山奈素(K)峰的保留时间约为18.1min;图Q、K两峰与相邻峰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塔板数分别为3700和6229。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燥过夜的槲皮素(Q)和山奈素(K)对照品适量于同一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Ol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贮备液(Q为1.065 X 0.01mg/ml,K为1.084X 0.01 mg/ml)。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粉碎的金钱草粉末2g于三角烧瓶中,加入25ml甲醇,超声处理30min,放冷至室温,用中速分析滤纸滤过,吸取续滤液20ml置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20ml,15ml,15ml)萃取3次,除去其中的脂溶性杂质后,合并下层液,用乙酸乙酯-水(15:lO)混合液25ml分3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用O.45μm微孔滤膜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备用。
    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倾取上述对照品贮备液置样品瓶中,以0.3、0.5、1、2,4、6、8、10、15μl体积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分别以槲皮素(Q)和山奈素(K)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得回归方程分别为:
    槲皮素(Q):Y=37292X,r=0.9999,线性范围为:3.195×0.001~0.15975μg
    山奈素(K):Y=39597X,r=0.9999,线性范围为:3.252×0.001~0.1626μg
    结果表明槲皮素(Q)和山奈素(K)分别在3.195×0.001~0.15975μg和3.252×0.001~0.1626μg范围内,对照品进样量和其峰面积积分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贮备液1OμL,按“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操作,重复进样6次,结果测定Q、K峰面积积分值,RSD分别为0.30%和0.31%(n=6)。
    2.5 重复性试验
    取金钱草粉末,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5份,按照“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操作,含量测定。
    计算得Q和K的RSD分别为1.12%和0.31%(n=5)。
    2.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新制备的供试品溶液10 ,按“样品测定”项下方法在25℃温度下每隔1 h测定1次,共测定12次,记录峰面积,结果12次进样Q和K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91%和O.44%,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n=12)。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3份,分别加入同法制备的对照品贮备液(Q为0.8224×0.001mg/ml,K为1.030×0.001 mg/ml)1.0ml、1.0ml、1.5ml,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处理,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2.8 样品测定
    按“2.2.2”项方法制备金钱草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3批样品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流动相的选择。因为金钱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含有酚羟基,呈弱酸性,故选择酸性缓冲系统。分别比较了甲醇-水-磷酸(500:500:1)系统、乙腈-水-磷酸(330:670:1)系统、甲醇-乙腈-水-磷酸(150:165:335:1)系统,结果表明后两系统在不同流速下供试品色谱峰呈现不同程度的前沿或拖尾现象。使用甲醇-水-磷酸(500:500:1)系统不但可以得到良好的峰形,而且目标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因此选择该系统作为流动相。
    3.2 提取溶剂的选择。分别比较了甲醇、50% 甲醇、60%甲醇、7O%甲醇及95%乙醇、5O%乙醇、60%乙醇、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同法处理药材粉末,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选用甲醇时峰形最好,且目标物含量较高,故选用甲醇作为该方法的提取溶剂。
    3.3 提取方法的选择。分别比较了4种提取金钱草粉末的方法:①超声波提取3O分钟后不经其它溶剂处理,直接过滤进样;②超声波提取3O分钟后,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1Oml,加25%盐酸15ml,回流提取3O分钟,加甲醇至50ml;③超声波提取3O分钟后,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2Oml置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20ml、15ml、15m1)萃取3次,除去其中的脂溶性杂质后,合并下层液,用乙酸乙酯.水(15:lO)混合液25 lTl1分3次萃取,合并上层液,混匀,精密吸取10ml,加25%盐酸15ml,回流提取3O分钟,加甲醇至5Oml;④ 同“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结果①法目标物含量虽高,但干扰较大;② 、③法目标物含量最高,但回收率不高,且考虑到黄酮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转化为苷元,结果要涉及到总黄酮的换算,实际工作嫌复杂;④ 法干扰小,目标物回收率较高,可以较真实的反映该生药中槲皮素、山奈素两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故选择④法测定。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利福喷丁的浓度编辑本段回目录

利福喷丁(rifapentine)是一种新的长效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对结核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与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抗结核药利福平相比,其抗菌谱相似,但抗结核杆菌作用要高2—10倍,po不良反应更少,血浆中消除半衰期更长,且细胞色素P450诱导效应也稍小,但其肝毒性仍较大,尤其在肝脏损伤的结核患者中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用经验剂量较难反映出临床疗效,故有必要对利福喷丁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目前,国内外关于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的文献记载较少,并且方法繁琐,操作费时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RP.HPLC法,以检测血浆中利福喷丁的浓度。

1 仪器与试药
    利福喷丁胶囊(四川I乐山三九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0 me,/粒,批号:20030407);利福喷丁对照品由四川省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理室提供;内标:利福平(含量>99.6% ,由四川省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理室提供);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 仪(美国惠普公司),威玛色谱数据工作站(威玛龙公司);ZORBAX SB-C 色谱柱(4.6mm×250 mm,5μm,美国惠普公司);LDZ4-0.8高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SB3200超声仪(上海必信医疗器械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 SB-ODS 柱(4.6 mm×250 mm.5μm),柱温:40℃ ,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甲醇 0.02 mol/L 磷酸缓冲液(67:33,V/V;pH 7.0),检测波长340 nm:内标:利福平。
2.2 血浆样品处理:取血浆样品0.5 ml,精密加入0.2 mg/ml 利福平内标液20μl,混匀,6 ml二氯甲烷分2次加入,每次3 ml,每次漩涡混匀30 S,3 000 rpm离心5 min,分取二氯甲烷层,常温下氮气吹干,200 l流动相溶解残渣,过滤后进样20 l,色谱图见图1。利福平和利福喷丁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1和4.1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量取空白血浆0.5 ml,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利福喷丁对照品液配制成0.54,1.08,2.16,4.32,8.64,l7.28 ml 系列浓度,再精密加入利福平内标液20 l,混匀,按“血浆样品处理”项下操作,以利福喷丁浓度(c)为横坐标,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峰面积比为纵坐标(Y)作图,得利福喷丁的标准曲线方程:Y=0.08C+0.013(n=6,r=0.999 5),最低检测限为0.54 μg/ml。
2.4 相对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按照标准曲线制作方法,在l d内于不同时间或连续3d处理并测定利福喷丁浓度为0.54,4.32和l7.28 g/ml的血浆样品,按“血浆样品处理”项下操作,测定其日内变异、日间变异及回收率,结果见表l。
2.5 稳定性考察:取已知浓度的利福喷丁血浆样品数份,分别置室温(0,2,4,8,12 h)、冰融(0,4,8,l2,24 h)、冰冻(0,7,14,2l,28 d)条件下存放不同时间后,按“血浆样品处理”项下方法操作,测定利福喷丁含量,考察样品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福平在室温条件下至少能稳定8 h,在冰融(4℃)条件下至少能稳定24 h,在冰冻(一24℃)条件下至少能稳定28 d。
2.6 患者利福喷丁血浆浓度测定:结核病患者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l例,年龄22—48岁,体重48—72 kg,抽取空白血后,顿服利福喷丁600 mg。于服药后l,2,4,6,8,l2,l6,24,36,48,72 h分别抽取静脉血置肝素管中,离心,分离出血浆,置一24℃保存。按“2.2”项下方法测定利福喷丁浓度,受试者的平均药-时曲线见图2。

3 讨论
    利福喷丁样品处理过程中,常温下尽可能完全除去二氯甲烷,因为二氯甲烷的存在会出现峰分裂现象:内标利福平遇光易分解,操作时尽可能避光、快速。在以上色谱条件下,主峰、内标峰及杂质峰均能得到完全分离,峰形良好,且主峰时间适宜。
6例结核病患者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利福喷丁口服吸收安全,血药浓度较高,约8 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C :(15.01±2.02)/m1,48 h血药浓度尚有(4.82±1.86)g/ml,tl 2=(16.22±2.08)h,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Agilent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基本操作步骤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开机:
1、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 NT (或Windows 2000)画面,并运行Bootp   Server程序。
2、打开 1100 LC 各模块电源。
3、待各模块自检完成后,双击Instrument 1 Online图标,化学工作站自动与1100LC通讯,进入的工作站画面。
4、从“View”菜单中选择“Method and Run control”画面, 单击”View”菜单中的“Show Top Toolbar”,“Show status toolbar”,“System diagram”,”Sampling diagram”,使其命令前有“√”标志,来调用所需的界面。
5、把流动相放入溶剂瓶中。
6、打开Purge阀。
7、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Setup pump选项,进入泵编辑画面。
8 、设Flow:5ml/min,单击OK。
9、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Pump control选项,选中On,单击OK,则系统开始Purge,直到管线内(由溶剂瓶到泵入口)无气泡为止,切换通道继续Purge,直到所有要用通道无气泡为止。
10、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Pump Control选项,选中Off,单击Ok关泵, 关闭Purge valve。
11、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Setup pump选项,进入Pump编辑画面,设Flow:1.0ml/min。
12、单击泵下面的瓶图标,输入溶剂的实际体积和瓶体积。也可输入停泵的体积。单击Ok。

(二)数据采集方法编辑:
1、开始编辑完整方法:
●从“Method”菜单中选择“Edit entire method” 项,如上图所示选中除“Data analysis ”外的三项,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2、方法信息:
●在“Method Comments”中加入方法的信息(如:方法的用途等)。
●单击Ok 进入下一画面。

3、泵参数设定:(以二元泵为例)
●在“Flow”处输入流量,如1ml/min,在“Solvent B”处输入70.0,(A=100-B) ,也可Insert 一行”Timetable” ,编辑梯度。在“Pressure Limits Max”处输入柱子的最大耐高压,以保护柱子。
● 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4、自动进样器参数设定:
●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 进样体积 1.0ul ,洗瓶位置为6号。“Standard Injection”----只能输入进样体积,此方式无洗针功能。“Injection with Needle Wash”----可以输入进样体积和洗瓶位置,此方式针从样品瓶抽完样品后,会在洗瓶中洗针。“Use injector program”---可以点击Edit 键进行进样程序编辑。
●点击Ok进入下一画面。

5、柱温箱参数设定:
●在”Temperature”下面的方框内输入所需温度,并选中它,点击”more>>” 键,如图所示,选中”Same as left”---使柱温箱的温度左右一致。
●点击ok进入下一画面。

6、VWD检测器参数设定:
●在”Wavelength”下方的空白处输入所需的检测波长,如254nm, 在”Peak width (Response time)”下方点击下拉式三角框,选择合适的响应时间, 如>0.1min (2s)。●在Timetable 中可以“Insert”一行,输入随时间切换的波长,如1min ,波长=300nm。点击ok进入下一画面。

7、DAD检测器参数设定:

●检测波长: 254nm,BW=30nm, 参比波长=350nm,BW=100nm;
●检测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处的波长。样品带宽BW: 一般选择最大吸收值一半处的整个宽度。参比波长:一般选择在*近样品信号的无吸收或低吸收区域。参比带宽BW:至少要与样品信号的带宽相等,许多情况下用100nm作为缺省值。Peak width(Response time):其值尽可能接近要测的窄峰峰宽。Slit—狭缝窄,光谱分辨率高;宽时,噪音低。同时可以输入采集光谱方式,步长,范围,阈值。选中所用的灯。
●点击Ok进入下一画面。

8、RID检测器参数设定:
●色谱条件:
进样体积: 20ul 。 光学单元温度: Off 。
极性: 正 。 峰宽(响应时间) : 4s 。
●“Optical Unit Temperature”---若环境温度控制在±2℃,设定为Off, 若环境温度不稳定,则设定光学单元温度为高于环境温度5度,以防样品在池中沉淀。“Peak width”---大多数分析设为4S,只有在高速分析下设为更短。“Automatic recycling after analysis”---在不进行分析时可以让流动相循环,节省流动相,检测器连续运行,可随时投入使用。
●点击RID图标,选择RID Control :Heater 设为On,若要循环流动相,必须将“Recycling Valve”设为ON。手动purge 参比池,将其设为On,并输入Purge 时间。

9、FLD检测器参数设定:

色谱条件:
● 样品:P/N 01018-68704 用甲醇稀释为1:10。
● 进样体积:5ul。
● 柱温箱: 30℃ 。 EX=246nm, EM=317nm ,PMT=10。
● 响应时间=4s. 停止时间: 出峰完毕。
● Excitation A: 激发波长:200-700nm,步长为1nm,或Zero Order。
● Emission: 发射波长: 280-900nm, 步长为1nm,或Zero Order。
● PMT: 大多数应用适当的设定值为10,若高浓度样品峰被切平头,则减少 PMT 值。
● “Peak width”:大多数应用设为4s,只有快速分析采用小的设定值。
● Multi Ex : 多波长及光谱(激发)。
● Multi Em:多波长及光谱(发射)。
● 同时可以输入范围Range、步长step、采集光谱。
10、在“ Run time checklist ”中选中“Data acquisition”,单击Ok。
11、单击“Method”菜单,选中“Save method as”,输入一方法名,如“test”,单击Ok。
12、从菜单 “View”中选中”Online signal” ,选中Windows 1,然后单击Change 钮,将所要绘图的信号移到右边的框中,点击Ok.(如同时检测二个信号,则重复12,选中Windows 2)。
13、从“Run control ”菜单中选择“Sample info”选项,如上图所示,输入操作者名称,在“Data file ”中选择“Manual”或“Prefix”。区别: Manual--每次做样之前必须给出新名字,否则仪器会将上次的数据覆盖。Prefix—在Prefix 框中输入前缀,在Counter 框中输入计数器的起始位,仪器会自动命名,如vwd0001,vwd0002……。
14、从Instrument 菜单选择System on。
15、等仪器Ready,基线平稳,从Method菜单中选择“Run method”,进样。


(三)、数据分析方法编辑:
1、从“View”菜单中,单击“Data analysis”进入数据分析画面。
2、从“File”菜单选择“Load signal”,选中您的数据文件名,如下图所示。单击Ok。
3、做谱图优化,从“Graphics”菜单中选择“Signal options”选项,。从Ranges中选择Auto scale及合适的显示时间,单击ok,或选择”Use Ranges” 调整。反复进行,直到图的比例合适为止。

4、积分:
(1)、从“Integration”中选择 “Auto integrate”,如积分结果不理想,再从菜单中选择“Integration Events”选项,选择合适的Slope sensitivity,Peak width,Area reject,Height reject。
(2)、从“Integration”菜单中选择“Integrate”选项, 则数据被积分。
(3)、如积分结果不理想,则修改相应的积分参数,直到满意为止。
(4)、单击左边“√”图标,将积分参数存入方法。

5、打印报告:
(1)、从“Report”菜单中选择“Specify report”选项,进入如上画面。
(2)、单击“Quantitative Results”框中Calculate右侧的黑三角,选中Percent(面积百分比),其它选项不变。
(3)、单击Ok.
(4)、从“Report”菜单中选择“Print report”,则报告结果将打印到屏幕上,如想输出到打印机上,则单击Report 底部的“Print”钮。

(四)、关机:
● 关机前,用 100%的水冲洗系统20分钟,然后用有机溶剂冲洗系统10分钟(如ACN),然后关泵,(适于反相色谱柱)。[正相色谱柱用适当的溶剂冲洗]
● 退出化学工作站,及其它窗口,关闭计算机(用shut down关)。
● 关掉Agilent 1100电源开关。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准备
1.1使用前应根据待检样品的检验方法准备所需的流动相(应足够;流动相必须用0.45μm滤膜过滤)、样品和标准溶液(也可在平衡系统时配制),更换合适的色谱柱(柱进出口位置应与流动相流向一致)和定量环。
1.2 通电前应检查仪器设备之间的电源线、数据线和输液管道是否连接正常。
2.开机和泵操作
2.1开机
2.1.1接通UPS的电源,依次打开断电保护器、脱气机、600E泵、2487检测器,待检测器自检结束显示测量状态时,打开打印机、电脑显示器、主机。
2.1.2打开Millennium32软件,按「Login...」,按「OK」注册进入系统主界面。在Project档内选择所需的项目,右击『Run Samples』图标,选择色谱系统“600_2487”后打开QuickSet窗口。
2.2更换溶剂
2.2.1打开600E泵后,转动进口集合管阀手柄(以下简称手柄)至RUN位置;
2.2.2将一塑料烧杯放在参照阀出口管下以收集分流的溶剂,向右打开参照阀(断开柱和进样器);
2.2..3按[Direct]键使其显示直接控制屏幕,设流速为1ml/min(梯度配比阀在0ml/min时不工作);
2.2.4 选择欲使用的某一溶剂通道,设其比例为100%,其它为0%;
2.2.5将输液管从原有溶剂瓶中取出,放入一干净的空瓶中;
2.2.6 逆时钟转动手柄至DRAW位置,用启动注射器从进口集合管阀的接口抽出约2ml溶剂;
2.2.7 再将输液管放入新溶剂瓶内,继续抽吸直到新溶剂出来并无气泡为止;
2.2.8 转动手柄至RUN位置,将启动注射器取下并排掉筒内的溶剂。
2.2.9重复2.2.4~2.2.8直至所有即将使用的溶剂更换完毕。
2.3 排气泡
2.3.1 打开参照阀,换流动相为100%超纯水,设流速为10ml/min(注意:确认参照阀是打开的,否则可能损坏安装好的柱);
2.3.2 转动进口集合管阀手柄至DRAW位置,用启动注射器抽出约10ml水;
2.3.3 顺时钟转动手柄至INJ位置,缓慢用力使水通过泵头从参照阀出口管排出(注意不要将气泡注入泵中);
2.3.4按[Stop flow]屏幕键停泵,关上参照阀。
2.3.5如按以上方法不能排尽气泡,从柱入口处拆下泵出口管,用塑料管连接至塑料烧杯中,设流速为10ml/min,冲洗2~5min(或更长时间)后停泵,重新接上柱。
3.平衡系统(分两种情况进行)
3.1 等度模式
3.1.1 每次以0.1ml/min的增量加大流速至1ml/min,以超纯水冲洗系统10min。
3.1.2 检查管路连接、柱接口及泵头处是否漏液,如漏液应予以排除。
3.1.3 观察泵控制屏幕上的压力值,压力波动应在平均值的5~10%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可初步判断为柱前管路仍有气泡,重复5.2.3.下的步骤。
3.1.4 压力波动平稳后,换检验方法规定的流动相比例冲洗系统。在检查基线稳定性前,让最少5~6倍柱体积的流动相通过系统。
3.1.5 在QuickSet窗口下的Instrument Method档内选择所需的仪器方法,按「Monitor」(此后泵由软件控制),观察基线和压力变化。如果冲洗至基线漂移<10-3Au/min,噪声为10-4Au数量级,且压力平稳时,可认为系统已达到平衡状态,可以进样。
3.1.6 按「Abort」图标(左上第五个),停止监视基线。
3.2 梯度模式
3.2.1  按检验方法规定的条件冲洗平衡系统,并注意压力波动变化和排气泡。
3.2.2在进样前运行1~2次空白梯度。
4.进样
4.1 在QuickSet窗口内左下部选〈Single〉标签,在Sample Name档内填写试样名称;在Function档内选择试样类型(标准选“Inject Standards”;样品选“Inject Samples”);在Method Set档内选择所需的方法组;在Injection Volume档内输入进样体积;在Run Time档内输入记录时间。
4.2 用针头滤器过滤试样溶液(注射液可不必过滤),用试样溶液清洗注射器,并排除气泡后抽取适量。
4.2.1 如按部分装液法,用微量注射器定容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大于定量环体积的50%,并要求每次进样体积准确、相同;
 4.2.2 如按完全装液法,用定量环定容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小于定量环体积的3倍(5~10倍准确性更佳)。
4.3  按〈Single〉标签内右边的进样(Inject)按钮,等待窗口底部状态档内显示“Waiting”后,方可进样。
4.4 将进样阀手柄转动至Load位置,将注射器针完全插入进样阀入口中,平稳地注入试样溶液,除另有规定外,让注射器留在进样阀上,将进样阀手柄快速转动至Inject位置,系统将自动运行,采集数据并记录图谱。
4.5 让进样阀手柄保持在Inject位置,到下次进样前1~2min切换回Load位置,将注射器从进样阀中拔出。
4.6 先用水再用试样溶液清洗注射器后,按以上程序继续进样,直至完成。
5.数据处理(外标法)和打印
5.1  右击系统主界面下的『Browse Project』图标,选择相应的项目,按「OK」进入Project窗口,选〈Channels〉标签。
5.2 建立处理方法 选择一个待积分的标准,右击后选“Review”进入Review窗口。按「Processing Method Wizard」图标(左边第一个)进入New Processing Method向导窗口,按「OK」。
5.2.1 划入一个感兴趣的最窄的峰,按「Next>」;
5.2.2 划入一段包含噪声的基线,按「Next>」;
5.2.3 划入一段要积分的区间,按「Next>」;
5.2.4 根据情况选择最小峰面积和最小峰高,按「Next>」、「Next>」;
5.2.5 在Name档内输入各组分峰的名称,按「Next>」、「Next>」;
5.2.6 在Method Name档内填写方法名称,按「Finish」。退出Review窗口。
5.3 修改标准 选中所有标准,右击后选“Alter Sample”进入Alter Sample窗口。
5.3.1 在Sample Type档内将Unknown改成Standard;
5.3.2 按「Amount」图标(左上第六个)进入Component Editor窗口;
5.3.3 按「Copy from Process Method」图标(左上第五个),选择刚建立的处理方法,按「Open」,在Value和Units档内分别输入标准所含各组分的数值和单位,完成后按「OK」回到Alter Sample窗口;
5.3.4 按「Save」图标存盘,退出Alter Sample窗口。
5.4  积分 先选中所有标准,再选中所有未知样品,右击后选“Process”进入Background Processing & Reporting窗口,选Use specified processing methods,在右边档内选择刚建立的处理方法,按「OK」。
5.5打印 在Project窗口下选〈Results〉标签。
5.5.1 选中要打印的标准/样品,右击后选“Preview”进入Open Report Method窗口,选合适的打印方法,按「OK」进入Report Publisher (Preview)窗口,预览打印的结果。按打印(Print)图标(左上第二个)即可打印结果。
5.5.2 按「Close」可进入Report Publisher窗口对报告方法进行修改,完成后按「Print」图标(右数第二个)即可打印结果。
5.6 数据处理完成后,关闭所有窗口,在主界面下按「Logout」退出系统,关闭Millennium32软件,再依次关闭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
6.清洗系统和关机
6.1  数据采集完毕后,关闭检测器,继续以工作流动相冲洗10min后,换水冲洗。
6.2 清洗进样阀
6.2.1 用启动注射器吸10ml超纯水;
6.2.3 将注射针导入口冲洗头(Rheodyne部件号7125-054)连接到注射器出口上(不要针),并将它们一起接到进样口上;
6.2.3 使进样阀保持在Inject位置,慢慢将水推入,水将通过注射针导入口、引导管、注射针导入管和注射针密封圈,由样品溢出管排出。
6.3清洗柱
6.3.1  C18柱先用超纯水以1ml/min冲洗40min以上,再用甲醇或乙腈冲洗20min。
6.3.2  Protein PAK60柱先用超纯水冲洗90min以上,再用甲醇或乙腈冲洗40min。
6.4 用水冲洗柱后,分别用20ml超纯水冲洗柱塞杆外部和法兰盘上小孔。
6.5清洗完成后,先将流速降到0,再依次关闭泵、脱气机、UPS,断开电源。
6.6 填写使用记录。

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准备工作:
1、 开启计算机系统电源进入Windows NT,根据提示按Ctrl+Alt+Delete,输入(HUAXUE)。
2、 开启1100各部件电源开关,等待自检完毕。
3、 单击下面的CAG Bootp Server→最小化。
4、 启动化学工作站。单击桌面上Instrument 1 Online ,显示主机各单元图标画面。
5、 单击泵图标→Setup Pump
(1)设置泵参数:5ml/min
(2)打开Purge阀(逆时针2—3圈)排气泡,平时常用此仪器需2—3分钟,不常用时需时间稍长些。
(3)开泵:单击泵图标,在图标上选Control→Pump→On,击OK,观察无气泡止。
(4)降流量=1ml/min
(5)关闭Purge阀(顺时针)
 二、方法编辑:
   1、在Method and Run Control界面下,单击Method→Edit Entire Method,在该界面下四项都选中,击OK。
    (1)在Method Comments下面方框中输入方法描述(如:This Method is for trainning),击OK。
    (2)在泵参数设置(Setup Pump)界面输入泵参数,单击OK。
    (3)在柱温箱参数设置(Column Thermostat Method)界面选Not Control→OK。
    (4)在检测器参数设置(VWD Signal)界面输入波长及响应时间。
   2、在Signal Details: Instrument 1编辑界面击OK。
   3、在积分参数设置(Edit Integration Events)界面击OK。
   4、在Specify Report界面击OK。
   5、在Instrument Curves界面击OK。
   6、在Run Time Checklist 编辑界面选Data Acquisition和Standard Data Analysis击OK。
   7、方法保存:
      击Method→Save Method As 输入存盘方法文件名(扩展名为“ .m”)→确定→OK。
 三、运行样品:
   1、打开Purge阀。
   2、运行Instrument菜单下的System On。
   3、待废液管中无气泡流出,关闭Purge阀。
   4、单击View→Online Signals→Signal Window 1,打开信号监控窗口。
   5、单击该窗口的“Change” 钮,进入信号选择窗口,选择需要监控的信号后,单击“Add”钮,然后击OK。
   6、待信号稳定后,单击信号窗口的“Balance”钮,调整零点。
   7、单击Run Control菜单→Sample Information,进行样品信息编辑。编辑完后,击OK。
   8、进样分析:
     开始进样,把取好样的注射器插入进样口,推针,扳动手动进样阀至Inject位置,拔出注射器。
 四、打印谱图:单击“Print”按钮打印。
 五、关机:单击菜单→Instrument→System off →关工作站→击下边CAG Bootp Server→关闭,再将主机各部件电源开关关掉,最后关计算机。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