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植物学   

标签: 天麻 人参 山药 中药 贝母 前胡

顶[1] 发表评论(12) 编辑词条

根茎类是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质鳞叶。
根茎的形状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

根茎 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叶、叶柄基部残余物或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上面或顶端常残存茎基和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鳞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根茎的横断面,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
双子叶植物根茎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茎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髓部不明显。

目录

[显示全部]

显微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有表皮。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黄连等;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
皮层中有根迹维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内皮层多不明显。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常排成不连续的环。
草本植物的根茎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多呈环状排列,束间被射线分隔。
有髓和髓射线。

2. 单子叶植物根茎 
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成后生皮层,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如藜芦等。
皮层明显,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通常可见,较粗大的根茎则不明显。
中柱中有多数维管束散布,髓部不明显。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
3. 蕨类植物根茎 
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
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
内部为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织。
一般具网状中柱,因根茎叶隙的纵向延伸和互相重叠,将维管系统分割成束,横切面观可见断续环状排列的周韧型维管束,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在环列的分体中柱的外方,有叶迹维管束。如绵马贯众等。
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排成环圈,其里外两侧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环,中央有髓部,如狗脊。

根茎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
首先观察结构 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形式,决定其为蕨类植物根茎,还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观察分泌组织 如川芎、苍术等有油室;石菖蒲、干姜等有油细胞。单子叶植物根茎中常有粘液细胞,其中常含针晶束,如半夏、白及等。
观察厚壁组织 如苍术的木栓层中有石细胞带,黄连(味连)的皮层及中柱外方部位均有石细胞。
观察内含物 多数根茎类中药含有淀粉粒,有的含有菊糖而无淀粉粒,如苍术。

人参编辑本段回目录

[人参属中药]人参
西洋参
三七
参叶         生津,祛暑
竹节三七(竹节参)滋补强壮,散淤止痛
珠子参(扣子七) 补肺养阴,活络治血
【来源】五加科 人参 Panax ginseng  的根。
栽培者称“园参”,野生者称“山参” “野山参” “移山参”
【产地】野生: 中国,朝鲜
  朝鲜    朝鲜人参 , 高丽参
  日本   东洋参,   前苏联,美国
   栽培:中国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    龙江等省。
[人参药材形态]
人型,分芦、艼、体、腿、须等部。
®上部的根状茎称“芦头”。®芦头上有许多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芦头上生有不定根,习称“艼”。
®主根称体,纺锤形。
®支根为腿,分支3一5。
®细须上有小突起,习称“珍珠点”。
[炮制方法不同]
[新鲜人参称“水子”或“水参”。
[生晒参  沸水中微烫后晒干。不去支根的叫“全须生晒参” 。
[红参   蒸后,烘至半干,其中芦长、体长、支根长者,称“边条红参”,其它称普通“红参”,支根和须根称“红参须”。
[糖参(白人参),用沸水浸煮,再沿参体平行(顺针)与垂直(排针)方向扎小孔,然后浸人浓糖水,晒干。其中形体较好带须根者称白人参,形体较差去须根者称糖参。
[山参 通常加工成全须生晒参。
[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全须生晒参),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也有非全须生晒参。根茎长1~4cm,直径0.3~1.3cm,多拘挛而弯曲,具艼、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气香特异,味微苦、甘。
红参:主根长3—10cm,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可见环纹,下部具2—3条支根。根茎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不定根均已切除。
      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红参须(红直须):是将切下的支根及须根经蒸制加工而成。表面红棕色,角质状,半透明。一般扎成小把。糖参  表面黄白色,常有糖样结晶, 质重。味甜。
 [生晒山参]
根茎(芦头)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芦碗),不定根较粗。主根粗短,多具2个支根而呈人字叉开。表面灰黄色,上端有细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下有多数细而长的支根及须根,须根上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芦头细长、与主根等长或更长,称“雁脖芦”。其上端芦碗密,其下端较光滑,习称圆芦。
艼中部饱满形如枣核,习称“枣核艼”。
主根短,上端有紧密深陷的环纹,色深,习称“铁线纹”。
参腿2 -3支。
须根细长,清晰不乱,质韧,“珍珠点”明显。气香浓。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主要化学成分]  根含总皂甙约4-5%,是14种皂甙的混合物,分别称为人参皂甙(Ginsinoside)R0.Rα1.Rα2.Rb1.Rb2.Rb3.Rc.Rd.Re.Rf.R20-gluco-f.Rg1.Rg2.Rn1等。均为三萜皂甙。挥发油约含0.12%,油中成分有β-揽香烯(β-Elemene)、人参炔醇及多炔环氧物人参醇(Panaxydol)等。此外尚含多种低分子肽氨基酸、单糖、双糖、三聚糖、有机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C. 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等。【药理】  
  人参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用。人参的药理活性常因机体机能状态不同呈双向作用。 【用法用量】  
 人参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西洋参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五加科人参属Panax quinquefolium西洋参的根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清补)
[产地]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花旗参——恢复疲劳妙方
韩国:高丽参我国东北、西北、华北有栽培、北京怀柔
[高丽参]韩国种植人参2564万平方米
年产水参1.1万吨
每600克红参市场价70~2000美元
商品有红参、片剂、胶囊、软饮料、精、茶等38种制剂,销40多个国家
[高丽红参]蝴蝶芦或独碗芦
将军肩
黄马褂
蟋蟀纹
年轮纹
气香浓
[人参皂甙含量]主根 ~6.49%
芦头 ~11.62%
侧根 ~7.87%
须根 ~8.80%
西洋山参 ~11.94%[国内商品]西洋参(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
活性西洋参
西洋参饮片
西洋参胶囊
西洋参咀嚼片
西洋参袋泡茶
西洋参口含片
西洋参口服液[种植参]表面有横长皮孔和环纹
质坚体硬,断面平坦,约显角质和粉性。
形成层环色深,可见深色点。
气微、特异,
甘苦味浓。
[野参]蚕蛹形(或短圆柱形),多不匀称;
细小如指。
参体有密集的细横纹。
气浓香。
[西洋参混淆品]人参
皮孔小。
体轻;
断面皮部裂隙多,树脂道点色浅。
气微,甘苦味淡。
人参皂甙含量较低。
TLC 多一Rf斑点, 少一F11斑点。
[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人参  ──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本品甘微苦微温,善于大补元气,补脾益肺,补气的力量强。同时,人参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本品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西洋参 ──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本品苦微甘寒,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养阴清火生津,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尤宜于气阴两伤而有火热者。
狗脊(Rhizoma Cibotii)
【来源】为蚌壳蕨科 金毛狗脊 的 根茎
【采收加工】,趁鲜切片晒干,为“生狗脊片”;或沸水蒸煮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为“熟狗脊片”。
【性状鉴别】根茎 呈不规则的长块状,
表面深棕色,  被金黄色茸毛;
断面有一圈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外被非腺毛,
  ② 厚壁细胞10~20列。
      ③ 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
      ④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或淀粉粒。
【成分】根茎含绵马酚;毛茸含鞣质。
【理化鉴别】
(1)生狗脊片折断面  紫外光灯(254nm)下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
(2)粉末甲醇回流提取液点于滤纸上  紫外光灯(254nm)下显亮蓝白色荧光。
(3)5%粉末水提取液2ml +1%三氯化铁试液显污绿色。(检查鞣质)

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e)
【来源】 为鳞毛蕨科 粗茎鳞毛蕨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性状鉴别】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列。
      ② 厚壁细胞数列。
      ③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维管束,外有内皮层。
      ④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有间隙腺毛。
【成分】根茎含多种绵马酸类(filicic acids);鞣质、挥发油、树脂等。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显红棕色,放置后逐渐沉淀。(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2)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隙腺毛显红色。
【附注】商品以贯众为名的药材据调查有六科31种,除绵毛贯众外,主要尚有:
(1) 紫萁贯众
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 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两边具耳状翅,翅易脱落,
断面多中空,可见“U”字形中柱。无细胞间隙腺毛。
(2) 狗脊贯众
为乌毛蕨科植物单芽狗脊及狗脊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叶柄基部断面呈半圆形,单芽狗脊蕨有分体中柱5~8个,狗脊蕨分体中柱2~4个,无间隙腺毛。
(3) 荚果蕨贯众 
为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有纵向纹理,断面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蓼科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北大黄”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北大黄”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根及根茎  “南大黄”
【产地】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主要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地区,野生或栽培。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省,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
【性状鉴别】根茎呈类圆柱形或块片状。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具髓部维管束的异常构造。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型草酸钙簇晶。
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色。
① 草酸钙簇晶多而大,直径21~125μm,,棱角大多短钝。
② 淀粉粒单粒或复粒。
③ 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
【成分】 游离蒽醌衍生物: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
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sennosid A、B、C、D、E、F)等,泻下作用强。
大黄苷(rheinoside A、B、C、D),亦为泻下成分。
鞣质类物质约5%: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显 黄色至淡棕色环 ,  紫外光灯下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蒽醌衍生物),不得显持久的亮蓝色荧光(与土大黄苷等的芪类化合物区别)。
(2)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3)饮片  紫外光灯下  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
【附注】山大黄或土大黄:
为同属植物 藏边大黄R. emodi  WALL.
河套大黄(波叶大黄)R  hotaoense  C.Y. Cheng et C. T. Kao
华北大黄R. fnanzenbachii Münt
天山大黄R.wittrochii Lundstr.等的根和根茎。
这些品种在部分地区和民间使用。它们都不是正品大黄, 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苷番泻苷类,故泻下作用很差。药材根茎的横切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药材一般均含土大黄苷(rhaponticin,为二苯乙烯苷类物质。在紫外灯下显蓝紫色荧光。

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蓼科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块根
【性状鉴别】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
表面红棕色,
两端各具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切断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
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有木心。
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含红棕色物质。
② 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有异常维管束,呈单个维管束或复合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③ 中央维管束形成层成环状,导管稀少,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中心为初生木质部。
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成分】含蒽醌衍生物约1.1%: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chrysophanol  anthrone)等。
2,3,5,4’-四羟基芪-2-O-β-D葡萄糖苷。卵磷脂等;铁及锌含量较高。
【理化鉴别】
(1)粉末  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  遇碱液显红色。
(2)粉末约0.1g+10%氢氧化钠溶液10ml,煮沸3min,冷后过滤。取滤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再加等量乙醚,振摇,醚层呈黄色。分取醚层4ml,另氨试液2ml,振摇,氨液层显红色。(检查蒽醌衍生物)

牛膝(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苋科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省武涉等地(为四大怀药之一),栽培。
【采收加工】晒至干后,用硫黄熏数次,将顶端切齐,晒干。
【性状鉴别】呈细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② 栓内层窄。
③ 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束间形成层除最外轮明显外,向内各轮均不明显;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④ 中央有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多为二原型。
⑤ 少数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成分】含皂苷及羟基促脱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等。
【理化鉴别】
(1)横切面   紫外光灯(365nm)下显淡蓝色荧光。
(2)水浸液用力振摇呈持久性泡沫。
(3)粉末+ 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川牛膝(Radix Cyathul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苋科 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根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微扭曲。
表面棕黄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及侧根痕,可见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
顶端有时残留根茎和茎基。
质坚韧,不易折断;
切断面有多数淡黄色小点(维管束),排列成3~8轮同心环。
商陆
【来源】为商陆科 商陆和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  根。
【性状鉴别】为纵切或横切的块片,外皮黄白色或淡棕色。
横切片为不规则圆形,弯曲不平。边缘皱缩,直径2~8cm,厚2~6mm,
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气微,味甘淡,久嚼麻舌。
【显微鉴别】
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3轮;维管束外韧型,形成层连接成环;木质部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长40~72μm,并含淀粉粒。
【成分】含三萜皂苷元:加利果酸(jaligonic acid)、去羟加利果酸(esculentic acid)、商陆皂苷元(phytolaccagenin)等。
皂苷:商陆皂苷甲、乙、丙、丁、戊、己、辛(其中甲、乙、丙、戊与垂序商陆中皂苷E、B、D、G为相同化合物)。商陆皂苷有促进小鼠白血球吞噬能力,对抗羟基脲引起的DNA转化率下降,使DNA的合成保持正常水平,是商陆扶正固本的有效成分之一。
【理化鉴别】李伯曼反应阳性
粉末的乙醇回流提取物用冰醋酸和醋酐溶解,再滴加浓硫酸,显红棕色,2h内不褪色。(检查三萜皂苷)。

川乌(Radix Aconit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毛茛科 乌头Aconitum carnmichaeli Debx.  母根(主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陕西省。
【采收加工】夏至到立秋采收,取母根及较小的子根,除去须根,泥土,晒干,即为生川乌。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顶端有残存的茎基,
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瘤状突起的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
质坚实,不易折断,
横切面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
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后生皮层为黄色木栓化细胞。
② 皮层偶可见石细胞;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③ 韧皮部宽广,散有筛管群。
④ 形成层呈多角形环。
⑤ 木质部导管,多单列或略呈“V”字形排列。
⑥ 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成分】含生物碱0.82%~1.56%,其中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及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
含乌头多糖(aconitan)。
【理化鉴别】 TLC 检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

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毛茛科 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块根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
 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茎。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极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突状侧根(钉角)。
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 髓部较大或中空。
无臭,味辛辣、麻舌。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mvata)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毛茛科 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  四川、陕西省为主要栽培产区。
    【采收加工】  夏至至立秋间采挖,摘取子根,除去泥土、须根,习称“泥附子”,再按大小分类,进行加工。
    盐附子  选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放人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主含氯化镁)中浸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时为止。
    黑顺片  选择大、中个头的泥附子,洗净,放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浸泡,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液(黄糖及菜油制成)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
    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放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浸泡,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cm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
【性状鉴别】  盐附子  呈圆锥形。
表面灰黑色,有盐霜。
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钉角)或支根痕。
横切面灰褐色,有多角形环纹(形成层),并有食盐结晶。
味咸而麻舌。

黑顺片  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
表面黑褐色,切开面暗黄色,油润光泽,略透明,并有纵向脉纹(导管)。
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气微,味淡。
    白附片  形状、气味与黑顺片相同,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为次生构造不发达根的构造。
① 后生皮层为黄色木栓化细胞。
② 皮层细胞切向延长,偶有石细胞;内皮层明显。
③ 韧皮部宽广,散有筛管群。
④ 形成层呈多角形环。
⑤ 木质部导管位于形成层内侧,多单列或略呈“V”字形排列。
⑥ 髓部明显。
   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皮层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
    【成分】根含生物碱,其中主要为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及乌头碱(aconitine C34H4ON))、次乌头碱(hypaconitine)。
附子中所含双酯类生物碱,在加工炮制的过程中易水解,失去一分子醋酸,生成毒性较小的单脂类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e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如继续水解,又失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毒性更小的不带脂键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nine)、中乌头胺(mesaconine)和次乌头胺(hypaconine)。因此炮制品的附子、川乌及草乌的毒性均较生品为小。盐附子的毒性则较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为大。
中乌头碱为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
含强心成分:氯化棍掌碱(ooryneine chloride)及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
【理化鉴别】  取黑顺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5ml,振摇20min,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硫酸溶液20ml,振摇提取,酸液在23lnm与274nm处有最大吸收。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毛莨科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根
    【采收加工】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煮至透心,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
表面浅红棕色或类白色,光滑。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类白色或微红色,形成层环明显,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微显菊花心)。
气微,味微苦而酸。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① 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ll~35μm,有的一个细胞含2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
② 木纤维长梭形。
【成分】  含芍药苷(paeoniflorin)。苯甲酸、鞣质、β—谷甾醇、挥发油等。
【理化鉴别】粉末的乙醚回流提取物加醋酐与硫酸,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毛茛科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根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
表面暗棕色。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平坦,粉白色或微红色,(菊花心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涩。
【成分】含芍药苷(paeoniflorin);及苯甲酸、鞣质。

黄连(Rhizoma Coptid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毛茛科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味连”
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雅连”
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        根茎  “云连”
【产地】味连主产于四川石柱县,湖北、陕西、甘肃等省亦产。主为栽培品,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
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等省,栽培,少量野生。
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地区,原系野生,现有栽培。
【性状鉴别】味连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表面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上部残留棕色鳞叶或叶柄残基。
断面皮部暗棕,木部金黄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红棕色。
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多单枝,较细小。折断面较平坦。
【显微鉴别】  味连根茎横切面:
① 木栓层。
② 皮层有石细胞散在,单个或成群,黄色。
③ 中柱鞘纤维束木化,或伴有石细胞。
④ 维管束外韧型,断续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⑤ 髓部均为薄壁组织,无石细胞。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雅连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的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味连黄棕色或黄色。
① 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黄色,壁厚,壁孔明显。
② 中柱鞘纤维黄色,纺锤形或梭形,壁厚。
③ 木纤维较细长。
④ 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有纹孔。
⑤ 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
⑥ 导管为网纹或孔纹,节短。
⑦ 淀粉粒多单粒,直径2—3μm。
雅连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多,金黄色,呈不规则条形或长椭圆形,长120~140μm。
【成分】三种黄连均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呈盐酸盐存在,
其次为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云连无)、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
含木兰碱(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等。
【理化鉴别】
(1)根茎横断面 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细粉约1g+乙醇10ml,浸泡过液,取上清液1ml+稀盐酸1ml+5%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2~3滴,在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显深绿色。(检查小檗碱)
(3)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95%乙醇1~2滴+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显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3.6 %。

广防己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马兜铃科 广防己的 根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弯曲。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沟纹。纵剖成半圆柱者,剖面可见不规则的纵向“筋脉”,易纵向片状剥落。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粉性,有排列密集的灰棕色放射状纹理,中心髓部具一类圆形的异常构造。
气微,味苦。

防己(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防己科 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根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片状,屈曲不直,形似猪大肠。
表面淡灰黄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
断面平坦,灰白色,粉性,木部占大部分,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
    ② 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有石细胞群散在。
 ③ 韧皮部束明显。
 ④ 形成层成环。
 ⑤ 木质导管稀少,断续排列成放射状。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柱晶及方晶,长约10μm。
【成分】含异喹啉生物碱类:主要为粉防已碱(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去甲基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demethyl tetrandr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等。
【理化鉴别】
(1)酸水提取液用氨试液调至pH9,再用苯提取,分取苯层5ml,回收溶剂,残渣加1%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数滴,显蓝紫色,渐变绿色至污绿色,放置色渐加深。(粉防己碱反应)
(2)《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薄层-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在80℃干燥4h后,含汉防己碱不得少于0.70%。

北豆根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防己科 蝙蝠葛的 根茎
【性状鉴别】呈细长圆柱形。
表面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呈淡黄色。
质韧,不易折断,
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  

板兰根(Radix lsatid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十字花科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根
【性状鉴别】菘蓝根呈圆柱形,
根头部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质略软而实、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
 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② 皮层较窄。
③ 韧皮部宽广,韧皮射线宽5~7列细胞。
④ 形成层成环。
⑤ 木质部导管周围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成分】根含芥子苷、靛兰、靛玉红。
【理化鉴别】根水煎液紫外灯下显蓝色荧光。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4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5.0%。

苦参(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来源】为豆科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根
【性状鉴别】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2cm。
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
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
断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
气微,味极苦。
【成分】根含20多种生物碱:主要为苦参碱(matrine)及氧化苦参碱,还含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膺靛叶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
多种黄酮成分:苦参酮等。
生物碱及黄酮类均为活性成分。

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豆科 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基下着生根数条。
根呈长圆柱形,多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味极苦,有豆腥气。
【成分】根含20多种生物碱:主要为苦参碱(matrine)及氧化苦参碱等。
葛根(Radix Puerariae)
【来源】为豆科 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e.) Ohwi
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   根   “粉葛”
【性状鉴别】野葛根常为斜切或纵切的块片,
切面粗糙,纤维性较强,可见淀粉粒和纤维交错成层排列。
质轻松。
粉葛纤维性较弱,有的呈绵毛状。
质坚硬而重,富粉性。
【成分】含黄酮类物质:黄豆苷(daidzin)、黄豆苷元(daidzein)、葛根素(puerarin)。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豆科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 flata Batal、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根及根茎
【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以内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带、巴盟的橙口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鉴别】  甘草  根呈圆柱形。
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皮孔横长,
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和裂隙,具明显的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菊花心”。
 根茎表面有茎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粉末:淡棕黄色。
① 纤维成束,壁厚;晶鞘纤维较多,草酸钙方晶大至30μm。
②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直径至160μm,稀有网纹导管。
③ 淀粉粒多为单粒。
④ 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
⑤ 棕色块状物。
【成分】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苷元(liquiritingen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等。
【理化鉴别】TLC检甘草甜素
供试品:取粉末加50%乙醇回流提取供点样用。
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丁醇-乙醇-氨水(5:1:2)。
显色剂;50%硫酸、1%香兰醛乙醇溶液,103℃烤,甘草甜素显蓝色斑点。

黄芪(Radix Astragal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豆科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Hsiao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省。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
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
质硬而韧,
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显放射状纹理及裂隙—金井玉栏、菊花心。
 气微,味微甜。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为厚角细胞,切向延长。
② 韧皮部有纤维束,与筛管群交替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韧皮射线外侧弯曲,常有裂隙。
③ 形成层成环。
④ 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有木纤维束,木射线明显。
⑤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粉末:淡黄色。
① 韧皮纤维细长,木纤维壁厚。
② 导管为网纹或具缘纹孔。
③ 石细胞较少,长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壁甚厚。
④ 木栓细胞多角形。
⑤ 淀粉粒多为单粒。
【成分】含皂苷类:主为黄芪甲苷,并含乙苷和丙苷等;
黄酮类成分:芒柄花黄素等;黄芪多糖;多种氨基酸等。
【理化鉴别】TLC检黄芪甲苷
供试品 取粉末3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内径10~15mm)上,用4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出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供试品液,点样2μl。
对照品 黄芪甲苷(每1ml含1mg)的甲醇溶液,点样2μl。
展开剂 氯仿-甲醇-水(13:7:2)下层溶液。
吸附剂 硅胶G薄层板
显色剂 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烘约5min,日光下检视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
紫外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
【附注】1习用品 红芪
为豆科 多序岩黄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  根
呈长圆柱形,表面灰红棕色至红褐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富粉性。切断面外皮红棕色,皮部黄白色,内侧可见一棕色环,木质部淡黄色,中央色较浅,可见放射纹理。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有晶纤维。

人参(Radix Ginseng)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五加科 Panax ginseng C. A. Mey.   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栽培品习称“园参”。野生品产量甚少,习称“山参”。
【采收加工】新鲜人参称“水子”或“水参”。水子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商品,主要有:
①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如不除去支根晒干,则称“全须生晒参”。
②红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仅除去细支根及须根,蒸3h后,取出晒干或烘干。
其中芦长、体长(大于8.3CM)、带有较长支根者,称“边条红参”,其它称普通“红参”。
煎下的支根及须根,用此法加工者,则称”红直须“。
③白参(糖参):取洗净的鲜参,置沸水中烫3~7min,取出,用针将全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溏液中2~3次,每次10~12h,取出干燥。
野山参加工成全须生晒参。
近来研究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人参,可防止有效成分总皂苷的损失,提高产品质量。
【性状鉴别】人参  一般分芦、艼、体、腿、须等部。
主根称体,纺锤形,长3-15CM。直径1-2CM。
其上部的根状茎称“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 。
芦头上有许多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
芦头上生有不定根,习称“艼”,多为2一3支。
支根为腿,分支为3一5不等,腿生有细须根,其上有小突起,习称“珍珠点”。

生晒参 表面灰黄色,上部有断续环纹及明显纵皱纹,
体轻,质较硬,
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
气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红参 表面红棕色、半透明。断面平坦、角质。
糖参 表面黄白色,质较重,参体和参腿上常有糖样结晶。味甜。

生晒山参 芦头细长、与主根等长或更长,称“雁脖芦”,
艼中部饱满形如枣核,习称“枣核艼”。
主根短,上端有紧密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
参腿2 -3支,须根细长,清疏不乱,质韧,“珍珠点”明显。
气香浓。

饮片 生晒参多为横切或纵切片,黄白色,断面形成层环明显,可见菊花心; 红参多为斜切或纵切片,断面红棕色,角质半透明; 有人参皂甙样甘苦味。
【显微鉴别】主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侧有栓内层细胞。
② 韧皮部中散有树脂道,内含黄色分泌物,近形成层处有较多树脂道环列。初生韧皮部常有裂隙。
③ 形成层成环。
④ 木质部导管多成单列,径向稀疏排列;
⑤ 薄壁细胞含有细小淀粉粒。栓内层、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
① 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色滴状或块状分泌物。
②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③ 淀粉粒众多,(红参中淀粉粒已糊化)
④ 导管多网纹或梯纹。
⑤ 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
【成分】 含总皂苷:约4%,称为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四环三萜的达玛脂烷(dammarane)系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加酸水解最后产物为人参二醇(panaxadiol),如人参皂苷Ra1、Ra2、Rb1、Rb2、Rb3、Rc、Rd等;有的水解产生人参三醇(panaxatriol),如人参皂苷Re、Rf、Rg1、Rg2、Rh1等。
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oleanane)系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如人参皂苷R0。
挥发油等,人参多糖等。
【理化鉴别】
(1)粉末的乙醇提取物滴加三氯化锑氯饱和溶液,蒸干,显紫色。(甾萜类反应)
(2)粉末2g加甲醇回流,取滤液,蒸干,溶于15ml水中,用乙醚提取2~3次,弃去醚液,水层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用水洗2~3次,最后将正丁醇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总皂苷,溶于2ml甲醇中,点样。吸附剂用吸附剂硅胶G。展开剂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显色剂为硫酸-水(1:1)喷雾。显色后在105℃烘约10min。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可见7~8个斑点,由下往上依次为人参皂苷R0、Ra、Rb、Rc、Rd、Re、Rf、(浅)、Rg1。
【附注】插接伪山参
为栽培人参插接伪制芦头的拼接品,常伪充山参。本品呈圆柱形,芦头部可见雕琢的痕迹,芦与主根连接不自然。
西洋参(Radix  Quinquefolii)
【来源】为五加科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a L. 根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
表面,有密集的环纹及细纵皱纹,主根下部可见支根痕。
质较坚硬,难折断,断面淡黄白色,近形成层处色较深,散有多数红棕色点状树
脂道。
气微香,味微苦后甜。
【成分】含人参皂苷类成分:已分离出17种人参皂苷,如人参皂苷R0、Rb1、Rb2、Rb3、Rc、Rd、Re、Rf、Rg1、Rg3、Rh1、Rh2、Rd、RA0等,其中Rg1含量较微。
挥发油:挥发油中鉴定出15种倍半萜类化合物(有7种与人参相同),以反式β-金合欢烯含量较高。
11种酯、一定数量的烷烃,酸和醇等。油脂中含有乙酸、庚酸、辛酸等脂肪酸。
16种以上的氨基酸,微量元素,果胶、人参三糖及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多糖A、B、C、D、E、胡萝卜苷及甾醇等。
【附注】用人参加工的伪制品
为五加科 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 根,经加工而冒充西洋参。
呈圆柱、纺缍形、颗粒状或片状,长3.9~9.2cm,直径0.9~1.5cm,头残存或已除去,无支根和须根。表面黄白色,皮粗糙,纵皱纹粗大而明显,皮孔样突起横长。质地较轻泡,折断面平理,放射状纹理不明显,皮部与木部中心多具裂隙,味淡,后稍苦。

三七(Radix Notoginseng)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五加科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根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栽培。
【采收加工】种后第3~4年秋季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搓揉,放入麻袋内撞至表面光滑。
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均为不同商品规格,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鉴别】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支根断痕。
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
断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皮部有棕色树脂道斑点。
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
② 木质部导管1~2列径向排列。
③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粉末:灰黄色。
① 淀粉粒众多,
② 导管多网纹。
③ 树脂道碎片,内含棕黄色滴状或块状分泌物。
④ 木栓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棕色。
⑤ 草酸钙簇晶稀少,直径50~80μm,其棱角较钝。
【成分】含皂苷:总量9.75%~14.90%,主为达玛脂烷系皂苷,有人参皂苷Rb1、Rb2、Rd、Re、Rf、Rg1、Rg2及三七皂苷R1、R2、(notoginsenoside-R1、R2、)等。
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dencichine);黄酮苷等。
【理化鉴别】粗粉的甲醇提取物加醋酸及浓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甾类反应)

白芷(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伞形科 白芷Ang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  Benth. et Hook. f.
 杭白芷A. dahurica var. formosana Shan et Yuan        根
【产地】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
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采收加工】杭州地区将白芷放入缸内,加石灰拌匀,放置一周后,取出,晒干或炕干。
【性状鉴别】白芷 根圆锥形,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
质硬,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
形成层环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3。
 气香浓烈。

杭白芷横向皮孔样突起多四纵行排列,全根呈类圆锥形而具四纵棱,
形成层环略呈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2。
【显微鉴别】白芷根横切面:
① 皮层和韧皮部散有分泌腔,
② 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放射状排列。
杭白芷横切面与上种相似,但木质部略呈方形,导管稀疏排列。
【成分】含挥发油
香豆素衍生物: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白芷醚(byakangelicol)、欧前胡素(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等。
【理化鉴别】
(1)乙醚提取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香豆素类荧光反应)
(2)乙醚提取液加7%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2~3滴和2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2~3滴,摇匀,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至PH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香豆素类的异羟污酸铁反应)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为伞形科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根
【产地】主产于甘肃岷县。
【采收加工】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后采挖,除去地上茎叶、须根及泥土,放置,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鉴别】根略呈圆柱形,
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
根上端膨大,钝圆,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
主根粗短,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
 质柔韧,
断面黄白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木质部色较淡;
有浓郁特异香气,味甘、辛、微苦。
【显微鉴别】
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表面有微细斜向交错纹理。
【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正丁烯基酉夫内酯(n-butyli-dene-phthalide)。
当归的归头中含微量元素铜和锌的量较归身、归尾为高,而归尾中铁的含量较归头、归身为高。

独活(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伞形科 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 根
【性状鉴别】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
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根头部膨大,多横皱纹,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根下部具纵皱纹,有隆起横长皮孔及稍突起的细根痕。
质较硬,断面有一棕色环纹,皮部灰白色,散在的棕色点,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羌活(Rhizoma seu Radix Notopteygii)
【来源】为伞形科 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宽叶羌活N. Forbesii Boiss.      根茎及根
【性状鉴别】羌活按药材形态分为“蚕羌”、“竹节羌”。
蚕羌为略弯曲的根茎,环节紧密似蚕。
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点状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
断面不平坦皮部可见黄色分泌腔,习称“朱砂点”,木质部黄白色,髓部黄色至黄棕色。
 气香。
竹节羌 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者。

宽叶羌活  为根和根茎,按药材形态分为“大头羌”和“条羌”。
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基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
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习称“条羌”。
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
质松脆,易折断。
气味较淡。

前胡(Radix Peucedan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伞形科  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n Dunn
紫花前胡P. decursivum (Miq) Maxim.  根
【产地】白花前胡主产于浙江、江西、四川等省。
紫花前胡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山东等省。
【性状鉴别】白花前胡   根呈不规则圆锥形,
下部常有分枝。
外表黑褐色,根头部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
上部有密集的横环纹—“蚯蚓头”,
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
皮部约占根面积的3/5,淡黄色,散有多数棕黄色小油点,木质部黄棕色。
气芳香,味先甜后微苦辛。

紫花前胡  根茎上端有残留茎基,无纤维毛状物,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基部残留,断面类白色,皮部较窄,油点少,放射状纹理不明显,木质部占根面积1/2或更多。
气芳香,味淡而后苦辛。
【成分】白花前胡含挥发油及4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有川白芷内酯Pd-Ⅰa、Pd-Ⅰb、Pd-Ⅱ、Pd-Ⅲ(即白花前胡素E)以及Pd-c-Ⅱ、Pd-c-Ⅲ、Pd-c-Ⅳ(有钙拮抗作用)。白花前胡甲、乙、丙、丁、戊素[(±)-praeruptorin A、B、C、D、E]等。
紫花前胡含挥发油及香豆素:主要有紫花前胡苷(nodakenin)、紫花前胡苷元(nodakenetin)、紫花前胡素Ⅲ和Ⅳ(decursinⅢ、Ⅳ)有明显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并含有Pd-c-Ⅱ、Pd-c-Ⅲ、Pd-c-Ⅳ、紫花前胡素(decursin)、伞花内酯等。
【理化鉴别】
(1)粉末的乙醚浸出液2滴,分别滴在两张小滤纸片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显淡天蓝色荧光。然后在其上面滴加15%氢氧化钠数滴,2min后,荧光消失。将一张滤纸片避光保存,另一张滤纸暴光,约3h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暴光者,天蓝色荧光加强,避光者,不显荧光。
(2)粉末的甲醇回流物加冰醋酸使溶解,乙酰氯5滴,氯化锌数粒,水浴1~2min显红色。(检查香豆素)

川芎(Rhizoma Chuanxiong)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伞形科 川芎 Ligusticum chuaxiong Hort.  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都江堰市、重庆。
【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
表面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
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
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① 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有类圆形油室,直径可达200μm。
② 形成层环成波状。
③ 木质部导管大多单列或排成“V”字形。
④ 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
⑤ 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成分】含挥发油1%、
生物碱:川芎嗪(chuanxiongzine)等。
内酯类:3—丁基苯酞;
酚类及有机酸:川芎酚(chuanxiongol)、阿魏酸(ferulic acid)、大黄粉、瑟丹酸(sedanonic acid)、棕榈酸和香荚兰醛等。
【理化鉴别】
(1)横切片 紫外光灯下显亮淡紫色荧光。
(1) 石油醚提取物加甲醇1ml,20%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氢氧化钾饱和溶液2滴,显紫红色。(检查不饱和内酯类)

柴胡(Radix Bupleur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伞形科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北柴胡”
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根 “南柴胡”
【性状鉴别】北柴胡  呈圆锥形,常有分枝,
顶端常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
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多不分枝,根头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残余。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明显的横向疣状突起。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具败油气。
【显微鉴别】北柴胡根横切面:
① 皮层散有油管及裂隙。
② 韧皮部散有油管。
③ 形成层成环。
④ 木质部导管稀疏而分散,在其中间部位有一束木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状
南柴胡与北柴胡主要区别:
①木栓层由6~10层左右的木栓细胞排列成整齐的帽顶状。
②皮层油管较多而大。
③木质部导管多径向排列,木纤维少而散列,多位于木质部外侧。
【成分】柴胡根含柴胡皂苷Ⅰa、Ⅱb、(saikoside Ⅰa、Ⅰb、Ⅱ);
α-波菜甾醇(α-spinasterol)、挥发油、香豆素类等。
狭叶柴胡根含皂苷。
【理化鉴别】
(1)柴胡水溶液 振摇 有持久性泡沫产生(检查皂苷)。
(2) 根用水湿润,作横切面,滴加95%乙醇和浓硫酸等量混合液1滴,显微镜下初呈黄绿色至绿色,5~10min后由蓝绿色变成蓝色,持续1h以上,然后变为浊蓝色而消失,北柴胡的显色部位是在木栓层以内到达次生韧皮部之间。(检查柴胡皂苷)。
【附注】
大叶紫胡
为伞形科 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ium Turcz. 根及根茎,有毒。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具密集的节和节间,顶端残留茎基1~2个,断面有髓,质坚硬,不易折断。主根不明显,支根3~5条,表面棕褐色,具纵细纹。有特异香气。上述显微化学显色部位为整个横切面。

龙胆(Radix Gentian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龙胆科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            “龙胆”
三花龙胆G. triflora Pall、              “龙胆”
条叶龙胆G. manshurica Kitan.             “龙胆”
或坚龙胆G. rigescens Franch.  根及根茎。      “坚龙胆”
【产地】龙胆主产于东北地区。
坚龙胆主产于云南、四川等省。
【性状鉴别】龙胆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
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马尾形”。
根圆柱形,上部有显著的横皱纹。
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5~8个木质部束环列,有髓。
气微,味甚苦。
坚龙胆  表面无横皱纹,表皮膜质,易脱落;
质坚脆,易折断,木质部黄色易与皮部分离,无髓。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龙胆
① 表皮残存。
② 外皮层明显。皮层约4~6列扁长细胞,内皮层明显。
③ 韧皮部宽广。
④ 形成层不甚明显。
⑤ 木质部导管约3~10束。
⑥ 髓部明显。
    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粉末:龙胆 
① 导管为网纹及梯纹;
② 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扁方形子细胞,有的子细胞又被分隔为小细胞。
③ 内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甚大,每个细胞由纵壁分隔成数个栅状子细胞,有的子细胞又被分隔为小细胞。
④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小针晶。

坚龙胆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木质部导管均匀密布。无髓部。无针晶。
【成分】龙胆根 含龙胆苦苷(gentiopicrin)、龙胆碱(gentianine)及龙胆三糖。
三花龙胆含龙胆苦苷、当药苦苷等。
坚龙胆根 含龙胆苦苷。
【理化鉴别】
(1)甲醇提取液浓缩后,加酸,加碘化铋钾试剂显橘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TLC检龙胆苦苷,用氯仿-甲醇-水(30:10:1)展开,紫外灯(254nm)下观察荧光,龙胆苦苷呈红紫色斑点,Rf值约为0.4。
(3)甲醇提取液点成带状进行层析,收集Rf值约为0.4处的紫红色带,加甲醇温浸1h,振摇,取上清液,测定紫外光谱在27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检查龙胆苦苷)
【附注】伪品 鬼臼(桃儿七)
为小檗科 鬼臼 Podophyllum emodii Wall. var. chinense Sprague  根及根茎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上端可见凹陷的茎痕。根丛生于根茎上,圆柱形,长6~12cm,直径0.2~0.3cm,表面褐色,平坦或微显纵皱纹,断面显粉性,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苦。

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唇形科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
根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粗糙。
老根外皮疏松,常呈鳞片状剥落。
断面疏松,皮部棕红色,可见黄白色导管束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较粗状,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状。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4~6列细胞。
② 皮层宽广。
③ 韧皮部狭窄,呈半月形。
④ 形成层呈环,束间形成层不甚明显。
⑤ 木质部8~10数束,呈放射状,导管呈切向排列,渐至中央导管呈单列。木质部纤维常成束存在于中央的初生木质部。
【成分】含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等及其异构体。隐丹参酮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
水溶性成分中含原儿茶醛;丹参酸甲、乙、丙等。
【理化鉴别】(1)水提取物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条上,干后, 紫外光灯下 亮蓝灰色荧光。将此纸条悬
挂在氨水瓶中(不接触液面),20min后取出, 紫外光灯下 淡亮蓝绿色荧光。
(2)水提取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3)TLC检丹参酮ⅡA等,展开剂 苯-醋酸乙酯(19:1),显暗红色斑点。

黄芩(Radix Scutellar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唇形科 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根。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扭曲。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
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
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称为“枯芩”。
气弱,味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细胞中有石细胞散在。
② 皮层与韧皮部有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
③ 木质部在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环形成。
粉末:黄色。
① 韧皮纤维甚多,呈梭形,壁甚厚,孔沟明显。
② 石细胞较多,壁厚可至24μm,孔沟有时分叉。
【成分】含黄酮类衍生物:黄芩苷(baicalin),汉黄芩苷(woonoside),千层纸素A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理化鉴别】粉末2g+乙醇20ml 水浴上回流15min,滤过。
滤液1ml+10%醋酸铅试液2~3滴    橘黄色沉淀;
滤液1ml+镁粉少量+盐酸3~4滴    红色。(黄酮反应)
《中国药典》(2000年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玄参
【来源】为玄参科 玄参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省。
【采收加工】冬季挖取根部,除去芦头须根须、子芽(供留种栽培用)及泥沙,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有的微弯似羊角状,
断面略平坦,乌黑色,微有光泽。
具焦糖气,味甘、微苦。
以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地黄(Radix Rehmann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玄参科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块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省温县、博爱、武涉等县。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生地”。
将鲜生地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
【性状鉴别】鲜生地  呈纺锤形。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
肉质、断面淡黄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
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
体重,质较软,,
断面灰黑色、有光泽,具粘性。
无臭,味微甜。
① 【显微鉴别】
生地粉末:棕红色。
① 薄壁细胞中常含有棕色类圆形核状物,有时可见草酸钙方晶。
② 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或橙黄色颗粒状物。
③ 有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
【成分】含环烯醚萜类:梓醇(catalpol)、二氢梓醇、乙酰梓醇、桃叶珊瑚苷等;
多种氢基酸;多种糖类:水苏糖32.1%~48.3%,棉子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半乳糖及地黄多糖RPS—b。RPS¬b 是地黄中兼具免疫与抑瘤活性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TLC检梓醇,以正丁醇—甲酸乙酯—甲醇(20:10:5)上行展开,用10%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溶液用时等量混合喷雾后烘烤片刻,供试液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示同样的棕红色斑点。

巴戟天(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茜草科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根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性状鉴别】呈扁圆柱形。
外皮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似连珠。
断面皮部厚,易与木部剥离,皮部淡黄色略带紫色。
无臭,味甘、微涩。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栓内层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
② 皮层内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多呈类方形。
③ 韧皮部较宽,近形成层处草酸钙针晶束较多。
【成分】含蒽醌类化合物: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大黄素-甲醚等。
及植物甾醇、糖类、树脂等。

桔梗(Radix Platycod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桔梗科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  根
【采收加工】,趁鲜刮去外皮或不去外皮,晒干。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略扭曲,
顶端有较短的根茎(“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
全体有不规则纵皱,并有横向皮孔样的疤痕。
质硬脆,易折断,
折断面较平坦,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淡黄色—金井玉栏、菊花心。
气微、味微甜后稍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韧皮部宽广,乳管散在,内含颗粒状黄色物质,乳管群常与筛管细胞伴生。
粉末:黄白色。
① 菊糖众多(乙醇装置),呈扇形或类圆形的结晶。
② 乳管常互相连接,管中含黄色油滴样颗粒状物。
③ 具梯纹、网纹,少有具缘纹孔导管。
【成分】根含多种皂苷:混合皂苷完全水解产生桔梗皂苷元(platycodigenin)、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以及少量桔梗酸A;并分离出桔梗皂苷A、C、D。甾醇类化合物。
【理化鉴别】
(1)粉末0.5g+水10ml 于水浴中加热10min,取 上清液,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显持久性泡沫。(检查皂苷)
(2)粉末的甲醇回流提取物加醋酸2ml溶解,倾上清液于干燥试管中,沿管壁加入硫酸1ml,接界面      棕红色环,上层由蓝色立即变为污绿色。(检查皂苷及植物甾醇)
《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重量法测定:本品含总皂苷不得少于0.6 %。

党参(Radix Codonpsis Pilosul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桔梗科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
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根
【产地】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及东北各地。
【性状鉴别】党参   呈长圆柱形,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头”,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
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
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眉状疤痕,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质稍硬或略带韧性,
断面皮部淡黄白色于淡棕色,木质部淡黄色—菊花心。
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素花党参  直径可达2.5cm,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
川党参  长可达45cm,有明显的纵沟,顶端有较稀的横纹,
大条者亦有“狮子盘头”但茎痕较少;小者根头部较小,称“泥鳅头”。
质柔而实,断面裂隙较少。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外侧有石细胞。
② 韧皮部散有淡黄色乳管群,并常与筛管交互排列。
③ 薄壁细胞内含菊糖及淀粉粒。
【成分】含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乙酸酯、蒲公英萜醇(taraxerol)、木栓酮等;
皂苷;菊糖、果糖;微量生物碱、17种氨基酸及14种无机元素。
【理化鉴别】取粉末的乙醚提取物加1ml醋酐溶解,倾取上清液于干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接界面显棕色环,上层蓝色立即变为污绿色。(检查皂苷及植物甾醇)

南沙参(Radix Adenophor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桔梗科 轮叶沙参Aden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杏叶沙参A. strcta Miq.    根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
顶端具1个或2个根茎(“芦头”)。
表面黄白色,
体轻,质泡,
断面不平坦,具黄白色交错的纹理,多裂隙。
无臭,味微甘。
【成分】轮叶沙参含三萜类皂苷。

木香(Radix Auckland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菊科 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   根
【产地】主产于云南省。为栽培品。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形如枯骨。
表面可见不规则菱形网纹,
质坚实,体重,
断面略平坦,有一棕色环及放射状纹理,并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
老根中心常呈朽木状。
 气强烈芳香。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根的中心为四原型初生木质部。
② 薄壁组织中有大型油室散在,油室常含有黄色分泌物。
③ 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
粉末:黄棕色。
① 纤维黄色,梭状,成束。
② 导管以网纹较多,亦有具缘纹孔。
③ 油室含黄色或棕色分泌物。
④ 薄壁细胞淡黄棕色,有的内含小形草酸钙方晶。
⑤ 菊糖众多。
【成分】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木香内酯(costuslactone)、去氢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α-木香酸、α-木香醇等。木香碱(saussurine)、菊糖等。
【理化鉴别】
(1)经70%乙醇浸软后的切片+15%α-萘酚溶液1滴+硫酸1滴,显紫色。(检查多糖类)
(2)异羟肟酸铁反应:木香挥发油少许+异羟肟酸铁试剂2~3滴,显橙红色反应。(检查内酯类)

川木香(Radix Vladimir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菊科 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
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var. cinerea Ling     根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
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
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体较轻,
断面有深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质部宽广,有放射状纹理;
有的中心呈枯朽状。
 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成分】含挥发油:川木香内酯;菊糖。

白术(Radix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菊科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根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烘干,称烘术;晒干,称晒术。
【性状鉴别】呈肥厚拳状团块。
顶端有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
烘术断面淡黄白色,角质;
生晒术断面略有菊花纹及分散的棕黄色油点,常显油性。
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① 木栓层内侧常夹有断续的石细胞环。
② 皮层、韧皮部及木射线中有大型油室散在,
③ 形成层环明显。
④ 导管群中部有纤维束围绕导管,二者共形成菱形。
⑤ 中央有髓部。
⑥ 薄壁细胞中含菊糖及草酸钙针晶。
粉末:淡黄棕色。
① 草酸钙针晶细小。
② 纤维黄色,长梭形。
③ 石细胞淡黄色,。
④ 导管分子较短小,为网纹及具缘纹孔。
⑤ 薄壁细胞含菊糖。
【成分】含挥发油:苍术酮(atractylon)、白术内酯A、白术内酯B、等多种成分。
【理化鉴别】(1)乙醚提取物加10%香草醛的硫酸溶液,显紫色。(检查挥发油)
(2)乙醚提取物加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        显紫色。

苍术(Radix Atractylod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菊科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根茎
【产地】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
【性状鉴别】茅苍术   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香气特异。

北苍术  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表面棕黑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
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毛状结晶析出。
香气较淡,味辛、苦。
【成分】茅苍术根茎含挥发油:茅术醇(hinesol)、β-桉油醇(β-eudesmol)、苍术素及苍术酮(atractylol)。
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3%~5%:苍术素、茅术醇、β-桉油醇、苍术醇及苍术酮。
【理化鉴别】
(1)乙醚提取物加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        显 绿色。
(2)TLC检苍术素,以石油醚-醋酸乙酯(20:1)为展开剂,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相同的污绿色主斑点。(检查苍术素)

泽泻(Rhizoma Alismat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泽泻科泽泻Alisma orientalis的块茎。
【产地】产于福建、江西,称建泽泻;产于四川,称川泽泻,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削去粗皮,洗净,炕干,或装入竹筐中撞去须根及粗皮,再用硫黄熏白,晒干。
【性状鉴别】呈类圆形、。
表面黄白色,
有不规则横向环状浅沟纹,并散有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于块茎底部尤密。
质坚实,
破折面黄白色,颗粒性,有多数细孔。
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
① 有残留的皮层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甚大。
② 内侧可见1列内皮层细胞,壁增厚,木化,有纹孔。
③ 中柱通气组织中,散有周木型维管束和淡黄色的分泌腔。
粉末:。
① 淀粉粒众多。
② 有些薄壁细胞具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③ 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壁厚,木化。
④ 导管有螺纹、梯纹、网纹、单纹孔及具缘纹孔。
⑤ 纤维少见,壁较厚、木化。
⑥ 可见分泌腔及其碎片。
【成分】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泽泻醇(alisol)A、B、C及泽泻醇A乙酸酯、泽泻醇B乙酸酯、泽泻醇C乙酸酯、表泽泻醇A、24-乙酰基泽泻醇A等。挥发油、胆碱、卵磷脂、甾醇等。

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t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天南星科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的块茎。
【性状鉴别】  呈扁球形。
顶端有凹陷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具球状侧芽。
断面色白,粉性。
气微辛,味麻辣。
【成分】  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粘液、淀粉、氨基酸等。
【附注】虎掌南星
为天南星科虎掌南星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块茎
呈不规则扁球形,由主块茎及多数附着的小块茎组成。似虎掌。每一块茎中心各有一茎痕。*

半夏(Rhizoma Pinell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天南星科半夏Pinellia ternata 块茎。
    【性状鉴别】  呈类球形,有的稍扁斜。
表面类白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下面钝圆。
断面洁白,富粉性。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① 淀粉粒众多,复粒由2~6分粒组成。
② 草酸钙针晶众多,多成束含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
③ 导管为螺纹或环纹。
【成分】  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氨基酸: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等;
胆碱、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
左旋盐酸麻黄碱0.002%;
结晶性蛋白质——半夏蛋白I;
甲醇提取多糖组分具有PMN活化抗肿瘤作用。
【附注】  ①水半夏,为同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的块茎。在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使用。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
表面类白色,
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石菖蒲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  为天南星科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的根茎.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
表面有疏密不均的环节;
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
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及棕色的油点。
气芳香,味苦,微辛。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
② 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③ 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纤维束及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④ 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成分】   含挥发油:β—细辛醚(β-asarone)62.38%、l-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18.24%、顺-甲基异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α-细辛醚等。
【理化鉴别】  TLC检α-细辛醚和甲基丁香酚等。
【附注】1.水菖蒲
为天南星科水菖蒲Acorus calamus 的根茎
较粗大,少有分枝。,节间长0.2~1.5cm。上侧有较大的类三角形叶痕,下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折断面海绵样,横切面可见一明显的环,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辛。
2.九节菖蒲
为毛茛科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的根茎。
根茎呈纺锤形。表面棕黄色、淡棕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节。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酸而稍麻舌。

百部(Radix Stemon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百部科  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
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i.)Miq.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根
【采收加工】  蒸或在沸水中烫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鉴别】   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
块根单个或数个簇生,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长5~12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的深纵沟。
断面微带角质,皮部宽广,中柱多扁缩。
气微,味先甜后苦。

对叶百部  块根粗大,长12~25cm。
表面浅棕色,皱纹较浅。
断面黄白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显微鉴别】   直立百部根横切面:
① 根被为3~4列细胞,壁木化,具致密的细条纹。
② 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
③ 中柱韧皮部束及木质部束各19~27个,交互排列;木质部偶有导管深入髓部,作二轮状排列。
④ 髓部散有细小纤维。

蔓生百部根横切面:
① 根被为3~6列细胞。
② 韧皮部纤维木化。
③ 导管通常深入至髓部,大多呈三轮状排列。

对叶百部根横切面:
① 根被为3列细胞,细胞壁强木化,其内层细胞的内壁特厚。
② 皮层外缘散有纤维。
③ 中柱韧皮部束36~40个;木质部导管与木纤维及微木化的薄壁细胞连接成环层。
④ 髓部纤维少,常单个散在。
【成分】   直立百部块根含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霍多林碱、原百部碱等。
蔓生百部块根含百部碱(stemonine)、蔓生百部碱(stemonamine)、次百部碱等。
对叶百部块根含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次对叶百部碱等。
【理化鉴别】  乙醇回流提取物加浓氨溶液调至pHl0~11,再加氯仿提取,取氯仿提取物加1%盐酸溶液使溶解,滤过。
滤液+碘化铋钾试液    橙红色沉淀;
滤液+硅钨酸试液    乳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反应)

川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百合科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鳞茎。
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
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
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采收加工】西北山区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
挖出后,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晒干,然后用硫黄熏后再晒干。
【性状鉴别】  松贝  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心芽和小鳞叶l~2枚;
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
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青贝  呈扁球形或圆锥形,。
外层两瓣鳞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

炉贝  呈长圆锥形,
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开口,露出内部细小鳞叶及心芽。
断面粗糙,白色,粉性。

【显微鉴别】  松贝、青贝粉末:白色。
① 淀粉粒甚多,多为单粒,有的中部或一端凸出略作分枝状,脐点大多位于较小端,层纹细密,隐约可见。
②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
③螺纹导管,直径2—26μm。

炉贝粉末:
①淀粉粒为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脐点呈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
② 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成分】含多种甾体生物碱: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碱(sipeimine)、青贝碱、松贝碱、炉贝碱等。

浙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百合科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鳞茎。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江苏、安徽、湖南亦产。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  直径在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贝”。直径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  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全体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枚,大而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
气微,味苦。
大贝  为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一面凹人,一面凸出,呈新月状。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① 淀粉粒,多为单粒,稀有复粒或半复粒。单粒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脐点均位于较小的一端,较大的淀粉粒可见偏心形的层纹。
② 表皮细胞垂周壁连珠状增厚;细胞中常可见到细小草酸钙结晶,多呈细小方形、梭形或细杆状。
③ 导管细小,多为螺纹,直径约至18μm。
    【成分】  含甾醇类生物碱:贝母碱(peimine)约0.1%、去氢贝母碱以及微量的贝母新碱、贝母芬碱、贝母替定碱。又含贝母碱苷(peiminoside)。
    【理化鉴别】
    (1)横切片+2~3滴碘试液显蓝紫,边缘表皮一圈仍为类白色。
(2)粗粉2g+2%醋酸溶液4m1 振摇、浸泡30min滤过。
滤液5ml+碘化铋钾试液3滴显橙黄色沉淀;
滤液5ml+20%硅钨酸试液数滴显白色絮状沉淀。(检查生物碱)
(3)粉末于紫外光灯下显亮淡绿色荧光。
(4)TLC检贝母素甲、贝母素乙
【附注】土贝母
为葫芦科 土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 块茎
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湖北贝母
为百合科 湖北贝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  鳞茎
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鳞叶2枚,肥厚,略呈肾开,大小相等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4枚及干缩的残茎,内表面淡黄色至类白色,基部凹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单瓣鳞叶呈元宝状,长2.5~3.2cm,直径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山药(Rhizoma Dioscore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薯蓣科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河南省新乡地区的温县、武陟、博爱、泌阳等县(旧怀庆府)。含均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切去芦头,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晒干,即为“毛山药”;
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用木扳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状鉴别】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
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
味淡,微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齐平。
全体洁白,光滑,粉性足。
【显微鉴别】粉末:白色或淡黄白色。
① 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呈椭圆形,脐点位于较小端,大粒者层纹明显。
②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约80~240μm。
③ 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④ 筛管邻近于导管旁,筛管分子复筛板上的筛域极为明显,排列成网状。
⑤ 纤维少数,细长,直径约14μm,壁甚厚,木化。
【成分】含淀粉16%、粘液质、胆碱、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
粘液质中含甘露聚糖(mannan)和植酸(phytic acid)、3.4—二羟基苯乙胺、16种氨基酸等。
【理化鉴别】
(1)粗粉水煮液过滤
滤液1ml+5%氢氧化钠液2滴+稀硫酸铜液2滴        蓝紫色。(检查蛋白质)
滤液1ml+费林氏试液1ml  水浴  红色沉淀。(检查还原糖类)
滤液滴于滤纸上,滴加1%茚三酮丙酮液,则立即显紫色。(检查氨基酸)
(2)药材粉末或切片少许+浓硝酸1ml 显鲜黄色。(检查蛋白质)
【附注】参薯
为薯蓣科 参薯 Dioscorea alata L.  根茎
略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白色至淡黄色。气微,味淡。

天麻(Rhizoma Gastrod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兰科 天麻 Gastrodia elata 的块茎。
    【采收加工】除去粗皮,用清水漂洗,蒸透心,敞开、低温(60℃以下)干燥。
【性状鉴别】  呈长椭圆形,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或为残留茎基;
另一端有圆脐形疤痕。
表面具环节,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成多轮横环纹。
断面较平坦,角质样。
气特异,味甘、微辛。
【显微鉴别】  粉末:
① 厚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壁孔明显。
② 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
③ 有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
④ 薄壁细胞含多糖颗粒,有的粘结成块,加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
【成分】   含对羟基苯甲醇-β-D葡萄吡喃糖苷,即天麻苷(gastrodin)、对羟基苯甲醇(天麻苷元)
赤箭苷(gastrodioside);对羟苄基甲醚等。
【理化鉴别】 
(1)水 浸渍液加碘试液3滴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2)稀乙醇浸泡液加硝酸汞试液,溶液显玫瑰红色,并发生黄色沉淀。
【附注】伪品芭蕉芋
美人蕉科芭蕉芋块茎
呈扁圆形或长椭圆形,未去皮者表面有3~8个环节,去皮者环节不甚明显。顶端有时可见茎基痕,下端钝圆,无脐状疤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有白色点,外侧略呈纤维性。无特异气味,味甜,嚼之粘牙。
紫茉莉
为紫茉莉科紫茉莉根,断面具异型同心环维管束。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中药的炮制 下一篇皮类中药植物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