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微生物学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15) 编辑词条

腮腺炎病毒( Mumps viras)主要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多流行于冬、春季,潜伏期较长(18~21天)。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见表24-4。病毒经飞沫传播,先在呼吸道内增殖,随后通过引流的淋巴结入血,引起病毒血症,经血流侵犯靶器官,引起两侧腮腺发炎、肿胀,一般经7~10日消肿而痊愈。儿童感染一般较轻,青壮年感染一般较重,易并发睾丸炎或副睾炎,有时还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接种减毒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两种球蛋白有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表24-4 几种副粘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溶血素 融细胞作用 血清型 靶器官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
病毒
副流感病毒












1
1
1
4
全身
腮腺
呼吸道上皮细胞
可能有病毒血症
呼吸道上皮细胞
一般无病毒血症

参看

  • 腮腺炎病毒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机体抗病毒免疫 下一篇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