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微生物学技术   

标签: 微生物 细胞大小 测定

顶[0] 发表评论(12) 编辑词条

一、实验目的

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和使用原理,掌握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

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三、实验器材

1. 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菌种、枯草杆菌(Baccillus subtilis)染色标本片。

2. 器材: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盖玻片、载玻片、滴管、双层瓶、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20-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镜台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镜台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2. 细胞大小的测定

(1)将酵母菌斜面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10-2)

(2)取一滴酵母菌菌悬液制成水浸片。

(3)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水浸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酵母菌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一般测量菌体的大小要在同一个标本片上测定10-20个菌体,求出平均值,才能代表该菌的大小。而且一般是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测定。

(4)同法用油镜测定枯草杆菌染色标本的长和宽。

五、实验记录: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列表格

表20-1   目镜测微目尺校正结果

物镜       目尺格数        台尺格数        目尺校正值(μm)
10×
40×
100×

 表20-2  酵母菌大小测定记录  (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值

表20-3 枯草杆菌大小测定记录  (格)

细胞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值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宽μm×长μ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噬菌体展示技术 下一篇细菌的芽胞染色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