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常用实验技术   

标签: 联用技术 芯片毛细管电泳 原子荧光光谱 形态分析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摘要:

讨论了芯片毛细管电泳-原子荧光在线联用技术的若干问题。针对芯片的集成化特点,直接在芯片上蚀刻了一条补充液通道,优化了芯片设计、芯片-原子荧光接口、气液分离器以及原子化器等,成功地消除了引入流体(补充液HCI、还原剂KBH4和氩气)对芯片电泳分离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以毛细管电泳为核心技术、以芯片为操作平台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Chip-CE)技术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热点。Chip-CE具有分辨率高、分析快速、样品试剂消耗低、污染少、体积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应该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形态分离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基于Chip-CE分离用于形态分析的工作却少有报道。Prest等在PMMA芯片上采用等速电泳分离、电导检测的方法,实现了硒(IV)和硒(VI)、砷(V)和砷(Ⅲ)的基线分离。Song等首次实现了Chip-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并应用于元素的快速形态分析。Chip-CE和元素选择性检测器联用,不仅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但ICP-MS价格昂贵、操作费用高以及对分析人员要求高,因而限制了其普及和实际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目前常用的痕量元素检测技术之一,具有维护和操作费用低,能提供与ICP-MS相近的灵敏度,且易于操作等优点,十分适合用做Chip-CE形态分析时的柱后检测器。本文在前文基础上主要就Chip-CE-AFS联用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如芯片设计、接口设计、气液分离器的选择、原子化器的优化以及接口中反压的消除等。

《芯片毛细管电泳-原子荧光在线联用设计》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美国BROOKFIELD博力飞DV-II+可编程控制式粘度计操作指引手册 下一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eochst 33342/PI双染色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