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动物学实验技术   

标签: 鹌鹑

顶[0] 发表评论(70) 编辑词条

A 中文名: 鹌鹑

拉丁名: Coturnix coturnix (Linnaeus)

B 生活习性以及养殖:

鹌鹑是一种候鸟,简称鹑。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秃尾巴鸡”。这种鸟体形似鸡雉,头小尾秃,全身为毛灰褐色,有黑斑,形貌猥琐,成语“鹑衣百结”,藉以来形容人的衣服破烂不堪,补丁众多,连下摆都没有,就是由此而来的。

鹌鹑喜生活于干燥,近水的山地草丛。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西自新疆天山之麓,东自台湾东海之滨,几乎都有它的踪迹。每年春末夏初,它们便在东北北部和新疆西部繁殖,秋天寒冷将临时节,它们便于夜间成群飞翔,迁徒到河北省以南各地越冬。鹌鹑地栖性很强,在被迫赶时,它只疾走,或作短距离飞行,万不得已才急速飞逃。吃的主要是谷类、杂草种子、嫩草叶等植物性食物,但有时也吃昆虫。

鹌鹑属于特种经济禽类,它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生产周期短等优点。鹌鹑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蛋白质、铁、钙、磷,被誉为野味之珍;鹌鹑蛋富含卵磷脂、脑磷脂和激素,而且鹌鹑蛋的蛋白质分子颗粒比鸡蛋蛋白质分子颗粒小,更易于消化吸收,对过敏症和肠胃病有特殊疗效,对人体神经系统有特殊的营养作用,鹌鹑的肉、蛋、血均可入药。

一只母鹑生长到45—50日龄即可开产,年产蛋200—300枚,合2.4—3公斤,平均产蛋率可达80%以上,每只鹌鹑从出壳到产蛋仅耗料0.75公斤,每天每只仅耗料20—25克,全年耗料9公斤,料蛋比为2.6—2.7:1,鹌鹑的孵化期仅有17天,且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饲养鹌鹑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有稳定的市场,目前,国内饲养量仅次于鸡鸭。

一、鹌鹑的生活习性

1.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产蛋率下降,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

2.鹌鹑胆小易受惊,为此饲养室要保持安静,目前均为笼养,笼舍高度

在15—25厘米,避免受惊时起飞撞伤头部。

3.鹌鹑生长发育快,寿命短,出雏时仅有78克,45—50日龄性成熟体重可达120克。

二、种鹑的繁殖

1.种鹑的选择。种鹑无论公母都应选择三代以内、发育良好、无疾病、体重在120克以上且体形丰满的鹌鹑。公鹑肛门上方红色球状物的精包大而鲜红;母鹑腹部容积大,耻骨游离端与胸骨后端有三指宽,左右耻骨间有两指宽,公母种鹑按1:3的比例合笼饲养,自然交配。

2.孵化。选择产出一周内,花斑明显、大小适中、蛋形正常的种蛋消毒后,按钝头朝上置于25摄氏度室内预热6—8小时后开始孵化。孵化管理如下:a、温度:鹌鹑蛋的孵化过程中应贯彻“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的原则,同时结合孵化季节、外界温度、胚胎发育状况灵活掌握“看胎施温”’一般保持在38—39摄氏度之间。b、相对湿度: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在出壳的前一天可将湿度提高到80%。c、通风换气:胚胎对氧气的要求是前期少,后期多;冬季少,夏季多。孵化的前8天要定时打开通风口换气,后8天要经常换气。④翻蛋:从种蛋人孵开始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每昼夜翻蛋在4—12次。d、凉蛋:打开孵化箱门,降低蛋温,每次凉蛋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眼皮试温稍感凉意即可。e、验蛋:一照在入孵后5—7天进行,淘汰无精蛋和死胚蛋;二照在入孵12—13天进行,淘汰中死蛋。f、出雏:孵化15天时落盘,将蛋从蛋盘中取出放入出雏盘中,加大孵化器湿度到80%直至出雏,初生鹑毛干后即可取出。

三、雏鹑的培育

鹌鹑的育雏期为30天.初生鹑毛干后就可放入育雏器中饲养,饲养管理如下:

1.保温。育雏温度第1—6日龄温度保持在37—36摄氏度,第7—14日龄36—35摄氏度,第15—20日龄34摄氏度,20日龄以后每天降1摄氏度,降至27摄氏度时不再用保温设备,移至22—27摄氏度的常温下饲养。育雏保温设备可用育雏伞,也可用普通灯泡、电褥子、暖水袋等做热源。

2.饮水。雏鹑出壳24小时内饮水,一般雏鹑放入育雏器内安静下来就可饮水,开水最好饮0.01%高锰酸钾水,以后饮凉开水.一旦饮水,便不能中断。

3.喂料。雏鹑饮水后1小时就可开食,1—3日龄喂开食料。开食料用玉米粉按100只加入1克酵母粉,第2日开始用含蛋白质27—28%的配合料投喂。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对于不会采食的雏鹑应加以驯练,其方法是将饲料撒在纸面或无毒塑料膜上,把不会采食的雏鹑放在上面,用手轻轻敲打纸面或塑料膜,诱导其采食。雏鹑料可按如下配方:玉米粉52%,豆饼27%,麸皮5%,鱼粉10%,叶粉5%,骨粉1%,另加多种维生素10克,将饲料搅拌均匀喂给。1—7日龄每日6—8次,以后逐渐减至4次,保证不断料,不断水。

4.密度与光照。一般日龄小可密些,日龄大可疏些,平养育雏密度为第1周龄120—150只/平方米,2周龄80—100只/平方米,3—4周龄60—80只/平方米。保证鹌鹑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采食、饮水及生产性能。一周龄24小时光照,一周龄后14—16小时光照。

5.精心管理。观察雏鹑的状况,检查温度、湿度和换气是否合适。定期洗刷水槽、料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公母分群在3—4周龄进行,疫苗接种或驱虫在4周龄进行,以免影响产蛋。

四、成鹑的饲养管理

1.饲喂。采用干粉料自由采食,另设砂槽水槽,任其自由采食饮用。蛋用鹌鹑的饲料配方如下:玉米粉47%,豆饼33%,鱼粉10%,麸皮4%,骨粉1%,槐叶粉5%,每l00公斤饲料加入硫酸锌10克,硫酸锰15克。

2.温度。成鹑产蛋适宜温度为20—22摄氏度,要根据气温变化及调整,夏季要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加饲养密度及生火炉等措施来保持温度。

3.光照。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一般光照16—18小时。自然光照不足时,要早、晚补充光照。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注意笼舍清洁卫生,定期对料槽、水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天早晚及时拣蛋。注意鹑群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的观察,发现病鹑及时隔离治疗,保持鹑舍安静,做好日常的记录。

五 白羽鹌鹑的养殖

(一)生产性能

从出雏到35日龄便开始产蛋,45日龄可达50%、50日龄70%、60日龄80%~90%、80~220日龄90%~95%、220~300日龄85%~90%、300~360日龄80%。

蛋料比:80~220日龄2.5~2.6∶1

220~300日龄2.7~2.8∶1

300~360日龄3∶1

另外夏天蛋料比要比冬天高,一只鹌鹑需投资3元,即可周转。

饲养标准:蛋白22%、能量2800、蛋氨0.55、赖氨1.3、钙磷比:3∶1

(二)饲料配方(单位:千克)

品 名 1~20日龄 20~35日龄 产蛋料

玉 米 25 26 25

豆 饼 15 12.5 1.1

鱼 粉 7.5(进口)9 6 4

棉 粕 1.5 2.5

肉 粉 1.5 2

麸 皮 1.5 1.5 1.5

骨 粉 1 1 1

石 粉 2

贝 粉 1

多种维生素 10克(上海产牛头牌) 10克 10克

微量元素 50克 50克 50克

AD3 100克 100克 100克

蛋氨酸 60克

食 盐 100克 100克 100克

(三)育雏期饲养管理

1.育雏期特点

育雏期表现出红眼睛、视力差、采食能力差、采食动作异常,采食时饲料容易眯眼而瞎眼后饿死。由育雏室转到成鹑笼时常因环境不适造成大批死亡。成鹑性情温顺,蛋料比高不挑食,高产稳产,抗病力强。

2.日常饲养

(1)进雏前彻底消毒,高锰酸钾、甲醛密闭熏蒸。

(2)采取平网单层育雏,由于白鹑视力差,易打堆,易湿毛,所以育雏笼只能单层育雏,并且密度越小越好,每平方米200只为宜,但要分成四个小组,每组50只,这将大大提高成活率。

(3)育雏笼内铺的最好是粗布,太光滑的纸不能铺,易造成撇腿。

(4)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太薄采食困难易大批饿死。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厚度以0.5厘米为宜。

(5)饮水:1~7日龄饮凉开水,水温与室温相同,1日龄0.01%高锰酸钾水自由饮用1天,除杀肠道菌外,因鸟类喜红色,亦可吸引雏鹑自由饮用饮水器型号越小越不易湿毛。2~3日龄每天饮青霉素1次,每次用量为1000只幼鹑80万单位青霉素8支。5~10日龄为预防鹑白痢发生,每天饮痢特灵水1次,每斤水加痢特灵1片,要求剂量准确,碾碎后用细布过滤到水中,如有中毒立即停用。

温度:温度为育雏成败的关键

1~3天38~39℃ 4~5天36~37℃

6~10天35℃ 10~35天30~32℃

室内温度不能单看温度计所示温度高低,主要看幼鹑精神状态,打堆说明温度低。都爬成一片昏睡说明温度高,有吃的有休息的说明温度正合适,温度计底部要挂的与鹌鹑高低相同,挂在育雏笼中间位置不能靠近墙壁。温度计最好用体温表校正。

(7)开产后以25~35℃为宜,30℃产蛋量蛋料比最高

育雏期温度严禁忽高忽低,要求高而稳定

(9)室内炉火一定要安装烟筒以防煤气中毒,注意通风换气。当发生煤气中毒时雏鹑先叫成一片,随后叫声消失,成昏睡状态,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全军覆没,中煤气症状为死后脚爪出血充血喙部出血充血,心脏肺部严重愈血,当发生煤气中毒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迅速通风换气,二是饮高浓度葡萄糖水以缓解中毒症状。

(10)育雏期前5天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以防幼鹑脱水,可在地面洒一些清水。

(四)光照

1.育雏期:60~100W为宜。

2.1~5天,全天24小时光照,不充许停电。1~35天晚上不熄灯。

3.25日龄后换为40W。

4.35日龄或上齐蛋后,采用蛋鹑光照制度,以25W为宜,自然光照+人工补光=16小时,鹌鹑采用全日制光照也不会造成鹌鹑脱肛,产蛋量也不会减少,只是耗料较多蛋料比较低。1~35日龄晚上不熄灯不会造成日后产蛋率的发挥,产蛋期也不会缩短。

(五)转群

20日龄既可从育雏笼上大笼,在上笼前3天先将大笼用的水槽挂入育雏笼内,创造上大笼后的环境。成鹑室温要与幼鹑室温相同。上大笼后5天内料槽水槽添的越满越好。料槽水槽挂的越低越好,便于采食,否则将大批饿死。经过精心的管理成活率可达到90%~95%。

(六)病害防治

1.大肠杆菌病

此病在鹌鹑病中得的最多,范围最广,一般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但过一时期后又易复发,此病主要侵害体质弱的鹌鹑,主要症状为产蛋量下降,白蛋褐壳蛋增多,呈散发死亡,严重者排白色稀便,解剖症状为气室昏浊,盲肠肿大,肠道出血充血。

治疗此病应以预防为主,搞好室内卫生,勤清粪、清洗水槽,当发生此病时可饮恩诺沙星等。

2.新城疫

多表现为亚急性经过。主要症状为

(1)急性:不显任何症状大批死亡,病程2~5天。

(2)亚急性:多表现为脑型,头部颤抖,斜躺在笼底,解剖见胃乳头出血,小脑出血,直肠有条纹状出血,粪便白色稀便。

(3)慢性:解剖见胃乳头出血,拉白色稀便,多散发,白壳蛋褐壳蛋增多。

治疗:孵黄抗体每只3毫升1次饮完,5天后饮疫苗。

预防:南京四系15日龄首免,日后每两个月饮1次,用量加倍。饮苗前清水清洗水具,停水夏天3小时,冬天5小时,饮苗后最好2小时内喝完。饮苗前5天和饮苗后5天禁用消毒药和抗菌药物,以免影响药效。或35日龄油苗肌注,0.25毫升/只同时南京四系苗滴鼻点眼。以上两种方法预防效果很好。

3.马立克

目前尚未发现。

4.球虫病

主要危害60日龄左右的鹌鹑,常造成一个笼中单层大批死亡,排红褐色粪便或粪便中带血。

六 鹌鹑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种鹑及商品产蛋鹑的饲养管理原则基本相似。而蛋用型与肉用型种鹑的饲养管理则有各有特点。

1)转群:育成母鹑至35~40日龄,约有2%左右已开产时应予转群,以熟悉新环境。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及时供应饮水和种鹑饲料,保持安静。在转群的同时,按种鹑要求再进行一次严格选择。

2)产蛋规律与利用年限:产蛋鹑每天产蛋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8点前,而以下午3点、4点为最多。 在笼养情况下,种母鹑利用年限为1~2年,但一般多采取“年年清”,育种场可利用2~3年,但实践中采种时间仅利用8~10个月,以确保种蛋质量。 商品蛋鹑仅利用10~12个月。生产中应主要考虑产蛋量、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及其经济效益和育种价值。

3)强制换羽:如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一般自然换羽时间长,换羽慢,产蛋少且不集中。实施方法: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饮水不可中断。必须淘汰病、弱个体。

4)日常管理要点:①要保持饲料与饮水的正常供应,并据产蛋率、 气温调整饲粮。②防止子宫外翻,注意控制体重与膘度。③在夜间与早晨各集蛋1次, 应采用蛋托分装,防止堆压破损。④防止各种应激,严防兽害。⑤做好日常记录和统计报表工作。

鹌鹑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指15~35日龄(蛋用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 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其笼高12厘米,80只/米2,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网。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1小时照明、3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适时上市可获较低的料肉比。同时应选择高产良种,完善饲粮配方与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鹌鹑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是,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 %的高锰酸钾。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鹌鹑繁育技术 鹌鹑已丧失了就巢性,均需经人工孵化来繁殖后代。目前由于缺乏专门化的育种场,故多采用外貌、体重结合选择法。 1)种鹑的选择 种鹑应有系谱或来源, 要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的外貌与生长发育标准。羽毛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特征,且完整丰满而有光泽,体质健壮。要求公鹑性特征明显,泄殖腔腺发达,头大,面颊呈鲜艳的红褐色(指栗褐羽型),有黑而锃亮的喙,发达的胸,结实的腿,趾爪伸展良好,爪子尖税,鸣声脆而响亮。要求母鹑体大,头小而俊俏,眼大有神,活泼好动,颈细长,体态匀称,羽毛色彩光亮,随产蛋高峰的到来,羽色由栗褐色转淡。 2)自然交配 一般小群配种公母比多为1:2~1:3,大群配种则为10:20~ 10:30。 3)种鹑年龄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关系 种鹑有其育种最佳期限, 它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与孵化率。为此,必须注意年龄结构。

C 适宜做的实验:动脉粥样硬化实验,高血脂等

D图片:描述:体小(20厘米)而滚圆的灰褐色鹌鹑。上体具褐色与黑色横斑及皮黄色矛状长条纹。下体皮黄色,胸及两胁具黑色条纹。头具条纹及近白色的长眉纹。夏季雄鸟脸、喉及上胸栗色。颈侧的两条深褐色带有别于三趾鹑。冬季则与鹌鹑难辨。 虹膜-红褐色;嘴-灰色;脚-肉棕色。 叫声:别具一格的哨音声如gwa kuro或guku kr-r-r-r-r。 分布范围:亚洲东部、印度东北部、中国大陆及台湾、东南亚及菲律宾;引种夏威夷。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鸟。繁殖于东北各省,河北、山东及甘肃东部Heshui地区,并可能繁殖于中国西南部及南部。越冬见于中国中部、西南部、东部及东南部的大部地区,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同鹌鹑。栖居于矮草地及农田。 注:有些作者将此种归为鹌鹑的一亚种(如***野鸟协会(Wild Bird Society of Japan),1982)。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仔兔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动物实验室 SOP――Reporting/Tracking Work Related Injury/Illness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