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 >> 历史版本

最新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脂类的定义回目录

脂类(lipid)亦译为脂质或类脂,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为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醇成分包括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
  脂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 H O,有些尚含N S P。

脂类的分类回目录

I  按化学组成分类:单纯脂类;复合脂类;衍生脂类

单纯脂类:由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脂酰甘油酯(最丰富的为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蜡(含14-36C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与含16-30C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所形成的酯)

复合脂类:单纯脂类的衍生物:除了含有脂肪酸和   醇外,还含有非脂分子的成分,包括:磷脂(磷酸和含氮碱),糖脂(糖),硫脂(硫酸)。

衍生脂类:由单纯脂类或复合脂类衍生而来或与它们关系密切。

萜类:天然色素、香精油、天然橡胶
固醇类:固醇(甾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其他脂类:维生素A、D、E、K等。

II  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可皂化脂类:一类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脂肪酸盐)的脂类。

不可皂化脂类:不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脂肪酸盐)的脂类。主要有不含脂肪酸的萜类和固醇类。

重要脂类的结构回目录

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


1.甘油三酯

n、m、k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 其中n多是不饱和的。

2.甘油磷脂

X = 胆碱、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X=  H  磷脂酸 (PA)

脂类的分布与生理功能回目录

脂肪-甘油三酯(贮脂):95﹪,(随机体营养状况而变动),分布于脂肪组织、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膜、肠系膜、肾脏周围(脂库)、血浆,其主要生理功能:

1. 储脂供能
2. 提供必需脂肪酸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类脂-糖酯、胆固醇及其酯、磷脂(组织脂):5﹪(含量相当稳定)分布于动物所有细胞的生物膜、神经、血浆,其主要生理功能: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回目录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

脂肪——>甘油+脂肪酸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三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β-氧化作用,α-氧化作用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奇数C原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acetoacetate)、-羟丁酸(-hydroxybutyrate)和丙酮(acetone)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ketone bodies)。

1.酮体的生成

酮体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生成。
酮体生成的原料为乙酰CoA。

酮体生成的反应过程:

(1) 两分子乙酰CoA在乙酰乙酰CoA硫解酶(thiolase)的催化下,缩合生成一分子乙酰乙酰CoA。

(2) 乙酰乙酰CoA再与1分子乙酰CoA缩合,生成HMG-CoA。HMG-CoA合酶是酮体生成的关键酶。

(3) HMG-CoA裂解生成1分子乙酰乙酸和1分子乙酰CoA。

(4)乙酰乙酸在-羟丁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加氢还原为-羟丁酸。

(5) 乙酰乙酸自发脱羧或由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2.酮体的利用

利用酮体的酶有两种:
1.琥珀酰CoA转硫酶
(主要存在于心、肾、脑和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
2.乙酰乙酸硫激酶
(主要存在于心、肾、脑细胞线粒体中)。

酮体利用的基本过程:

(1) -羟丁酸在-羟丁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生成乙酰乙酸。
(2) 乙酰乙酸在琥珀酰CoA转硫酶或乙酰乙酸硫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乙酰乙酰CoA。
(3) 乙酰乙酰CoA在乙酰乙酰CoA硫解酶的催化下,裂解为两分子乙酰CoA。

当由琥珀酰CoA转硫酶催化进行氧化利用时,乙酰乙酸可净生成24分子ATP,-羟丁酸可净生成27分子ATP;
而由乙酰乙酸硫激酶催化进行氧化利用时,乙酰乙酸则可净生成22分子ATP, -羟丁酸可净生成25分子ATP 。
3.酮体生成及利用的生理意义

(1) 在正常情况下,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2) 在饥饿或疾病情况下,酮体可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必要的能源。




 

词条信息

nina
版本创建者 发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