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生物与农业   

标签: 种猪

顶[3] 发表评论(54) 编辑词条

种猪是繁殖的基础,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种猪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目标,只有将种猪选好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后代,因此种猪的选择又是繁殖技术中关键的第一步。它包括外形选择、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胴体瘦肉率的选择。
目录

[显示全部]

种猪的外形选择编辑本段回目录

(1)毛色、皮色
毛色、皮色虽然没有直接经济价值,但它是—个独立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每个品种都有规定的毛色、皮色,通过毛色、皮色可以判断是什么品种,或是用什么品种杂交的后代,间接判断其生产性能。比如长白猪为纯白色,只要出现黑色、棕色,哪怕是几根,也足以判明这头猪不是纯种;如果在皮上有黑斑,哪怕微小到不易被人发现的程度,也可判明这头猪不是长白。
(2)头型、耳型
如同毛色皮色一样,头型和耳型也是独立品种的显著标志之一,每个品种都有特有的头型耳型。比如,大约克夏和长白猪都是白色品种,有些人不懂品种特点,认为“又长又白就是长白”,结果把大约克夏也误认为是长白猪。而大约克夏与长白猪的主要差别在头上,即头型和耳型。大约克夏猪的耳大直立,嘴筒较长白猪短;而长白猪则是耳大向前伸,嘴筒长直。耳型在品种标志中显得更为突出,而头的大小要适中。
(3)乳房乳头
乳房和乳头不仅关系到母猪哺育仔猪的能力,同时也是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乳房和乳头的选择,公母猪都很重要,因为乳头数和产仔数有很大关系,乳头越多产仔越多。选择时,还要注意乳头的位置和形状,乳头排列应整齐均匀,前后两乳头之间要有一定距离。
(4)体躯结构
对于体躯结构,要选择肩颈结合良好、四肢粗长、背腰平直、腹不下垂、臀部丰满、尾根高位的猪。
(5)体质
要求选择眼睛明亮、灵活、肌肉突出、皮紧而不疏松、没有卧系、身体结实强健的猪。
(6)性征特点
要求选择性征明显的猪。公猪的辜丸大而明显突出,两侧对称,阴囊紧附于体壁,不过于下垂;前胸宽广;阴茎较长,包皮无积液,比较理想。母猪的阴户大小适中(与年龄、体重相适应),过小时可能不生育,过大可能正发情或发炎(不在发情时选择)。阴户还应向上翘,有利于配种受孕。

世界种猪育种动态与发展趋势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外养猪业发达国家都有过猪种由低效到高效的转化过程。法国在二战前有猪品种20多个,而在生产中广泛利用的猪品种只有一个,即大约克夏猪(大白猪)。目前世界各国规模较大的养猪企业选用的猪品种仅占现有猪品种3%左右。主要猪种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大白猪和长白猪繁殖力最高,杜洛克猪肥育力最优,汉普夏猪肉质好、产肉力高。因此,为了肉猪产品能占据市场和获得最好经济效益多采用大白猪、长白猪为母系,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为父系进行三元或四元杂交生产优质瘦肉型猪。
 1、选择效果分析
过去的30年,选择主要集中在中等遗传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80年代中期以后BLUP育种值的应用,更加速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进。加拿大从1985年开始,用BLUP动物模型估计背膘厚和达100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性状的年遗传进展为-0.35mm/年和-1.5天/年,使每头商品猪的利润提高了1.30加元,意味着加拿大养猪业逐年增加利润2000万美元,直到两个性状达到最佳值(Kennedy,1996)。
采食量下降是现在影响瘦肉组织生长的主要因素,如何找出吃得多并能将饲料转化为较多瘦肉而非脂肪的猪个体非常重要。电子化饲喂系统(如ACEMA-48),可以通过改变采食量的曲线来达到改善饲料转化率的目的。如增加20-40kg体重期间的采食量,因为此时猪的饲料转化率非常高。目前急需测出猪的采食行为、瘦肉生长曲线以及对饲料类型的变化规律等(Labroue等,1994;Webb,1996)。
氟烷基因(halothance gene)具有提高瘦肉产量的遗传优势,但会增加PSE肉和猪突然死亡率。理想的办法是把父、母系中的氟烷基因全部清除。现在多伦多大学的HAL-1843DNA检测法已能达到此目的,Cotswold公司中有一个瘦肉率非常高的品系,它含有皮特兰的血统,经过为期10年的选育,该品系中的氟烷基因频率已由90%下降到零。清除氟烷基因带来的瘦肉率下降已通过选择其它增肉量的基因得到恢复,同时肉色改善了40%。借助仪器测定活体成分有了新发展,Fat-O-Meater测定仪只能测定瘦肉率,且准确率在不同品系中差异较大;超声波测定背膘厚度和肌肉厚度的准确度(R)分别只有0.58和0.25;
在父本品系的核心群中,两维扫描仪已常规应用,背最长肌横断面的超声波图像,经过软件处理可被计算机自动分析,能自动分析夹层中的肥瘦肉比率和肌肉间的脂肪含量。更先进的仪器如CT扫描,能详细测定出肌肉的性质,如系水力等,但价格昂贵,尚难推广。汉普夏猪含有RN基因,此基因会减少肌肉腌制加工的产量,但能改善口味;杜洛克杂种猪能改善肌肉嫩度,肌肉内脂肪含量较高使嫩度改善,但何种程度最好尚不清楚。如果保持背膘不变,选择提高瘦肉的生长速度,可能会改善肉质。
 2、繁殖性状的选择方法与效果
法国的Legault等(1976)提出的超产系选择法是在大群体中,参照母猪前四胎的产仔记录,选出2%的超产母猪组成基础群,然后用其儿子回交,使超产基因聚合。这种方法使大白猪的窝产仔数提高1.5头,并在以后的许多试验中得到验证,认为此方法能有效改良猪的繁殖性能。这种方法也有不足,这些高产母猪的瘦肉生长力低于原核心群的水平,并且要使这些高产基因分布到整个养猪生产所需的时间(选育周期)为7年。
现在,利用人工授精技术,使几个群体建立遗传关系,然后通过混合模型BLUP法,借助计算机筛选出遗传素质好的高产猪,再进行人工授精,加速高产基因的扩散。Webb等(1996)认为,这种方法尤其适于群体规模大的母系选择,并能取得比传统方法更好的改良效果。

国内种猪资源与育种现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1、瘦肉型猪的品种
  (1).长白猪: 长白猪原名兰特瑞斯,产于丹麦。目前世界上养猪较发达的国家都培育了自己的长白猪。我国进口了瑞典长白猪、丹麦长白猪、荷兰长白猪以及挪威、比利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长白猪,各国长白猪大致相同,但各具特点,丹系长白猪骨较细,挪威长白猪体型大、骨较粗。这种猪被毛全白,皮肤薄,骨结实,乳头6~7对,少数有8对,外貌有清秀之感。
  据杭州大观山种猪试验场统计,每窝平均产仔数12.46头,产活仔猪数11.22头,初生重1.35千克,双月断奶重19.25千克。长白猪成年公猪体重246千克,母猪219千克,从断奶23.6千克到180日龄96.02千克,平均日增重607克,饲料转化率为2.95,平均瘦肉率61.5%。
  (2).大白猪: 大白猪原名大约克夏,产于英国北部英格兰的约克郡地区,原有大、中、小三型。小型已绝迹,中型也剩下不多,大型大白猪主要是用做母本杂交繁殖用。长白猪也是丹麦从英国引进大白猪与当地土种白猪进行改良,选育成当代最优秀的瘦肉型猪种。
  大白猪体格大,体形匀称,背腰微弓,被毛全白。成年公猪体重263千克,母猪234千克。6月龄公猪体重105千克,母猪97千克。据天津市武清种猪场测定,第一胎平均产仔11头,育成9头,经产母猪为13头,育成10.2头。159日龄体重达90千克,日增重755克,膘厚1.9厘米,瘦肉率64.5%。
  (3).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部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是美国目前分布最广的品种。
  我国建国后第一次引入杜洛克猪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给我国1对纯种杜洛克猪,广东1978年从美国引进部分纯种杜洛克猪,以后相继从日本、匈牙利、美国等地引入杜洛克种猪,分散在全国各地饲养。杜洛克猪适应性很强,对饲料要求较低,喜食青绿饲料,能耐低温和高温气候。杜洛克猪被毛为棕红色,从金黄色到暗红色,深浅不一。体质结实,肌肉丰满,四肢粗壮。成年公猪体重约400千克,母猪350千克。杜洛克繁殖力一般,平均窝产仔9.93头,育成8头,初生重1.4千克,70日龄个体重23.5千克。生后174日龄生长肉猪达90千克,平均日增重651克,瘦肉率62.2%,肌内脂肪3.89%。
  上述三个品种猪是国内外均采用的三元杂种组合品种猪,即"杜•长•大"。我国最新培育的苏太猪就是用杜洛克猪与江苏二花脸猪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将杜洛克猪作为三元杂交中的终端父本效果最好。
  (4).汉普夏猪: 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布奥尼地区,是北美分布较广的一个品种。建国后,从美国和匈牙利引入我国。引入的汉普夏猪繁殖力不强,适应性较差,但仍不失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父系品种。
  汉普夏猪体型大,背腰微弓,后躯肌肉丰满。毛色特征突出,即在肩颈结合部有一白带(包括肩和前肢),其余均为黑色,故有"银带猪"之称。乳头12个以上,排列整齐,乳腺无过多脂肪。
  1994年河北畜牧所报道6月龄的公猪体重93.26千克,母猪92.6千克。成年种公猪体重315~410千克,母猪250~340千克,1胎产仔7.63头,育成6.98头;2胎产仔9.74头,育成9头。生长猪160日龄活重达90千克,20~90千克平均日增重819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88千克,胴体瘦肉率65.34%,肉质较好,肌肉含脂肪2.95%。
  (5).皮特兰猪: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特地区的皮特兰村。20世纪50年代用本地猪与法国贝衣猪杂交,再与英国的泰姆沃斯猪杂交选育而成。
该品种猪体呈方形,体躯宽深而短,肌肉特别发达,是典型双脊臀猪,耳中等大小且微向前倾。被毛呈大块黑白花、灰白花斑且夹有红毛。
  皮特兰猪平均产仔数9.7头,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一般。背膘薄,胴体瘦肉率很高,为其他品种猪所不及,并能在杂交中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的胴体瘦肉率。体重达到90千克以后生长显著减慢,肌肉纤维较粗,直径为52.5微米,而大白猪为41.9微米。该品种猪最大的缺点是含氟烷阳性基因(应激因子)频率高达88%。目前国内外均用皮特兰×杜洛克或皮特兰×汉普夏杂交一代公猪为杂交终端父本,对提高商品肉猪生产性能效果很好,胴体瘦肉率可达到64%~65%。
  (6).多品种杂优猪: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经济杂交并不一定总是表现出杂种优势,因而保证了商品猪群达到稳产高产的经济指标。为此,国内外选择遗传性稳定的品种或品系,经过多次重复配合力测定选出杂种优势最优者,进行数代选育,建立具有某一优良经济性状的专门化选育系的父系和母系,达到产仔率高、护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效率高和胴体品质好的商品瘦肉猪。例如:荷兰的亥波猪(商品猪名)、美国的Pie猪、冀合白猪、比利时的斯格猪、法国的莱纳猪和匈牙利的卡希布猪等。这些杂优猪的商品肉猪出栏体重都在105~115千克,饲养日龄均不超过175天。

种猪性能测定编辑本段回目录

1、测定性状

种猪

2、测定规程
2.1 后备猪及肥育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2.1.1后备猪生长发育测定
(一)       供测猪的选择与分群
    1、后备母猪:每窝选留小母猪1-2头,使留种比例在30%以下。
    2、后备公猪:每窝选留小公猪1头,留种比例为10%。
    3、公猪和母猪分圈饲养。
4、供测猪应在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时间力求接近。并要求发育正常,健康无病。
(二)       测定时间
1、每个世代的后备猪,均需进行生长发育测定。
2、测定从出生开始,至100千克体重结束。
2.1.2 肥育性能测定
(一)供测猪的选择与分群
    1、肥育性能测定以未去势母猪为供测猪。
    2、每个公猪后裔中,选择4头供肥育性能测定。
    3、每个公猪的4头后裔合圈饲养。
    4、供测猪应在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日龄和体重接近,供测猪应发育正常健康。
    (二)测定次数
    1、选育过程中,肥育性能测定不少于2次
第一次:在组建基础群或一世代时进行,测定数不少于16头,屠宰数不少于8头。
第二次:在选育结束年度进行,测定数每个公猪后裔不少于4头,屠宰数每个公猪后裔不少于2头。
2、测定的起止时间:从70日龄开始,体重达100公斤时结束。为了准确掌握体重,在接近结束时,进行试称重。
2.2   测定期的技术管理
(一)预防注射与驱虫:供试猪在60—70日龄内进行
(二)饲养管理条件:
要求尽量减少环境误差。同类供测猪的圈舍、圈养头数、饲料调配、饲喂方法等条件,要保持一致。每一猪舍由固定的饲养人员饲喂,如两名以上饲养员,应以一人为主,其它为辅,力求供测猪只待遇一致。
(三)测重
1、后备猪在80-105千克称重,结束场内测定。
2、同胞肥育测定猪,在起始时和结束时,应分别称重一次。
3、称重必需在早饲前空腹进行,每次称前均应检查和校正衡器的准确度。
(四)活体测膘
1、测定时间:后备猪和肥育猪活体测膘在80-105千克结束称重时同时进行
2、测膘部位:在距背中线5厘米处测量
A超: (1)胸腰椎结合处左右各一点
(2)腰荐椎结合处左右各一点
                 计算四点平均值,表示活体膘厚。
B超:左边倒数第3与第4肋间。
(五)淘汰及病、死猪的处理
1、在测定期中,发生病猪应立即治疗,并作好记载。如需隔离治疗,应将病猪称重,同时调整该圈饲料给量,病猪耗料单独记载,病愈后是否回原圈,视情况而定。如回原圈饲养,亦应称量猪只回圈当日的体重,并作好记载。
2、供测猪如有淘汰或发生死亡时,必需立即全圈逐头称重,并以此作为一个阶段结算增重和饲料消耗,以后的增重和饲料消耗按剩余猪只计算。
3  营养水平与饲喂技术
1、性能测定猪的营养水平与饲喂技术,按照《四川省外种猪选育实施方案》中第六项饲养管理规范所定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执行。
2、各育种承担单位应根据所定营养水平,选用本地区常用饲料配制饲粮,饲粮配方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便能够对不同年度测定的资料进行比较。
3、饲料配合要做到比例准确,搅拌均匀。
4、充分作好饲料供应准备,防止测定过程中被迫中断和变更饲粮配合。
5、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6、供测猪饲料消耗的测定,采用“清箱底”或每次称量的办法,按圈记载消耗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以记录准确为原则。
4 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
(一)屠宰测定
1、肥育测定猪,体重达100千克时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
2、每头公猪后裔的屠宰数不少于2头。
3、屠宰测定内容和方法,按《肥育猪屠宰测定技术规范》执行。
(二)肉质性状测定
凡屠宰猪只,均进行肌肉常规肉质测定,测定的项目和方法如下:
1、肌肉颜色(肉色):
(1)采样部位:最后胸椎处背最长肌
(2)评定条件:用屠宰后1小时内的新鲜肉样,在室内正常光照下进行目测评定。
(3)评定标准:按肉色评分标准图,采用5分制评定肉色:1分为灰白色;2分为微红色、3分为鲜红色;4分为深红色;5分为暗红色。
评分时如出现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情况,可评0.5分。正常肉色为3-4分,1-2分为PSE肉的表征,5分为DFD肉的表征。
2、肌肉大理石纹:是评定肌肉中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的指标
(1)取样部位:最后胸椎至第一腰椎间背最长肌
(2)评定条件:将肉样在4℃条件下冷藏24小时后切出断面进行目测评定。
(3)评分标准: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采用5分制评定。1分为痕量分布;2分为微量分布;3分为少量分布;4分为适量分布;5分为过量分布。评分时如出现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情况,可评0.5分。
3、肌肉PH值
(1)取样部位:最后胸椎处背最长肌
(2)测定时间:宰杀停止呼吸后45分钟内测定的PH值,记作PH1;在0-4℃条件下冷却保存24小时后测定的PH值,记作PH2。
(3)测定方法:
A、酸度计直接测定:将电极直接插入背最长肌中心部位测定。在测定前酸度计应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正确调试,测定中注意保持电极清洁。测定后用PH值为7的蒸馏水冲洗电极。
B、间接测定:取中心部位肉样10克捣碎,加入PH值为7的蒸馏水1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PH为5—7范围的试纸(分度值为0.2)测试浸泡液的PH值。
4、肌肉保水力(系水力):是指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的能力。现场可通过测定贮存损失(与保水力呈强烈负相关)来间接反映保水力。
(1)取样部位:2—3腰椎处最背长肌
(2)测定时间:在宰后2小时内测定
(3)贮存损失测定方法:取2—3腰椎处背最长肌,修整呈长5厘米,宽3厘米,厚2厘米的长方形肉条,在感应量为0.01克的天秤上称贮存前重(W1),然后用铁丝钩住肉样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装入充气的塑料袋中(肉样不与袋壁接触),扎紧袋口,挂于冰箱中,在2—4℃条件下贮存24小时后取出称贮存后重(W2)。           
5、肌内脂肪含量
(1)采样部位:3—5腰椎处背最长肌中心部采样100-200克
(2)采样时间:宰后2小时以内。如不能立即分析,应将样品装入塑料袋内,置于冰箱中冰冻备用。
(3)测定方法:索氏抽提法。
5 测定条件与要求
测定站主要针对优秀的青年公猪,猪场测定主要针对青年母猪和公猪。这两种测定的目的是了解猪的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随着人工授精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动物模型BLUP法可以跨场比较育种值。测定站育种计划的真正意义已经被怀疑,在多数情况下,因为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测定站数据不能提供任何清晰的结论。Wei(1992)和Merks等(1994)提出扩大猪场性能测定的范围,利用纯种和杂种的资料,借助于现代遗传评估程序,可以剔除非加性遗传效应,他们认为这个扩大选育计划可以替代测定站的作用。
每窝选3头公猪测定,体重25kg开始,同栏饲养,90kg结束。测定日增重、背膘厚、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和肉质等,测定资料输入电脑,由中央畜牧所处理计算,定期公布成绩。前5%-10%的优秀公猪送人工授精站扩大种用,其它优秀的公猪卖给各猪场或养猪户。半数以上的养猪户能操作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按2次稀释(一次在公猪站,一次在配种前)、2次输精的程序进行,精液采用常温保存(20℃)。人工授精站种公猪的平均使用年限15个月。
5.1 饲养管理条件
5.1.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5.1.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5.1.3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5.1.4在测定中,应按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档案。
5.2、受测猪的选择
5.2.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变谱记录。
5.2.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2.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9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5.2.4受测猪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5.3 测定方法
5.3.1生长肥育性能测定
5.3.1.1受测猪进站(场、舍)后进行观察、检疫和预饲。体重25KG时开始测定,于90KG时结束。
5.3.1.2受测猪应采用单栏个体饲养,亦可采用群养个体饲喂,准确记载饲料消耗量。
5.3.1.3受测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剖解记录。
5.3.1.4受测猪于体重25、60和90KG时进行空腹称重,分别计算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
5.3.1.5受测猪体重90KG时,在最后肋骨距背中线4CM处测定活体膘厚。
5.4 评定方法
5.4.1单项评定
5.4.1.1生长肥育性能评定
根据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活体膘厚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比值为60、20和20。

种猪

 

育种环境保护编辑本段回目录

畜禽养殖所引起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空气。畜禽粪便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甲基硫醇、三甲基胺等带有酸味、鱼腥味的刺激性气味,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还可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二是造成水体污染。畜禽粪便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粪便、污水渗入地下还可造成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三是传播人畜共患病,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及排泄物。四是影响畜禽的自身生长。畜禽生产的环境卫生状况与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比如由粪便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可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仔猪中毒死亡,氨还影响猪的繁殖性能。
  为控制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养殖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先后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测定中心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必须坚决执行,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养殖场要加大查处力度,凡是影响畜禽生产环境及畜禽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都要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制止,真正做到依法治污。对粪便进行干燥除臭处理,处理后用做有机肥料。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或堆积发酵的方法,把畜禽粪便制成粮食作物、果树、花卉、蔬菜、牧草的专用肥。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测定中心养殖场地,保证不对饮用水源产生污染。水源要充足,场内设施安排合理,应建造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便处理设施。
   做好测定中心周围的绿化工作。场地绿化可净化25%~40%的有害气体和吸附50%左右的粉尘,还可改善圈舍小气候,起到遮阴、降温的作用。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种子生产 下一篇棉纤维(棉织品)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