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生物与农业   

标签: 网箱 养鱼

顶[0] 发表评论(51) 编辑词条

网箱养鱼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这种养鱼方法叫网箱养鱼。网箱养鱼原是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传统的养殖方法,后来逐渐在世界各地得以推广,目前在日本、挪威、美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智利等国家养殖规模较大。

我国淡水网箱养鱼自1973年开始,有关研究机构分别在湖泊、水库中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获得成功。以后又有许多单位在网箱养鲢、鳙商品鱼,以及投饵网箱养殖罗非鱼、鲤鱼、草鱼和团头鲂试验均获成功。网箱养鱼推广的地区、网箱养殖的面积和养殖的种类都有迅猛的发展。目前,网箱养殖鲢、鳙鱼已形成配套技术,养殖鲤鱼、罗非鱼等技术已趋成熟,机械化网箱养鱼的配套技术业已推出;网箱养鱼已遍及全国各地的湖泊、水库、河沟、渠道等水域;网箱养殖的种类在淡水中已扩展到鳜、鲤、虾、蟹、虹鳟、珍珠蚌等。1988年吉林省网箱养鲤鱼的高产记录达87t /亩(130.5kg/m2);四川省眉山县灌溉渠道内金属网箱养鱼最高产量达l66.8t/亩(250kg/m2);黑龙江省镜泊湖渔场的一个l立方米的网箱养鲤鱼,产量高达361kg(净产300kg,1991)。

根据我国淡水网箱养鱼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利用天然饵料基础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种类型的网箱养鱼业,这两种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培育鱼种,在水库、湖泊中利用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细菌絮凝物等天然食料在网箱中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一般产量可达到2000kg/亩~4000kg/亩;二是在水质肥沃的水库、湖泊中利用天然饵料饲养滤食性鲢、鳙鱼,或利用草型湖、河中丰富的水草资源饲养草食性鱼类,网箱饲养鲢、鳙鱼产量可达3000kg/亩~5000kg/亩,草食性鱼类产量可在4000kg/亩~6000kg/亩;三是完全投喂配合颗粒饲料生产商品鱼,主养鲤鱼、罗非鱼等吃食性鱼类,一般亩产量可在20t~60t以上,高产的可在100t /亩以上。此外,近年来又发展了网箱养鳜、大口黑鲈等肉食性鱼类及其他名、特、优种类,虽然目前还不很普遍,今后将会有较大发展。

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海水网箱养殖,近20年来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在挪威、智利、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海水网箱的发展速度更快。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海水网箱养殖范围不断扩大,从近岸到离岸;网箱框架材料不断升级换代,采用高强度塑料、塑钢橡胶、不锈钢、合金钢、钢铁等新型材料;网衣材料由传统的合成纤维,向高强度尼龙纤维、加钛金属合成纤维的方向发展;网箱形状除传统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外,还开发了蝶形、多角形等形状。网箱养殖形式由固定浮式发展到浮动式、升降式、沉下式等;网箱容积由几十立方米增加到几千立方米甚至上万立方米;网箱年单产鱼类由几百千克增加到近百吨;养殖品种扩大到几十种,几乎涉及市场需要量大、经济价值高的所有品种;养殖方式也由单一鱼类品种养殖,到鱼、蟹、贝等多品种综合养殖;养殖管理朝自动化发展,普遍采用自动投饵、水质分析、水下监控、生物测量、鱼类分级、自动吸鱼、垃圾收集等自动装置;并在苗种培养、鱼类病害防治和免疫、全价配合饵料、网箱材料抗紫外线、防污损等方面加速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我国海水网箱养殖起步较晚,目前仍然以浅海内湾浮筏式网箱养殖为主。近年来,从国外引进深水抗风浪网箱并加以国产化,但是许多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网箱养殖逐渐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但是深水抗风浪网箱价格贵、技术要求较高、配套设施要求较完备,我国正处在对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造的阶段,因而传统网箱在我国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目录

[显示全部]

网箱养鱼高产原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1、生态学原理

网箱养鱼虽然把鱼类限制在很小的空间,但借助于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的溶氧、氨氮等各项水质指标与网箱外的广大水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网箱中的水量与整个水域的水量相比是微乎其微,所以在水交换良好的网箱内,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与网箱外的大水域一致,这就使得网箱内的鱼群同样可以“享受”整个大水域良好的生态条件,使网箱内始终保持鱼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生境。氧气充足,天然饵料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鱼类代谢活动中排出的废物、残饵和粪便均能及时地随水流向周围扩散、稀释、分解。因此,在网箱里只要保证足够的天然饵料或人工饵料,就能进行高密度养殖并获得高产。 由此可知,网箱内良好的生态条件依赖于大水域本身的良好生态条件和水体交换,因此在选定网箱养鱼的水域时要对水域条件加以考察了解;在实施网箱养鱼时,关于网箱的形状、规格、网线粗度,网目大小、网箱的布置,以及日常管理中清洗网箱等,均要着眼于如何有利于网箱内外充分的水交换。

小体积网箱能比常规网箱有几倍之高的载鱼量,而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其原因就在于小体积网箱有更高的换水率。网箱越小,其四周表面换水面积与体积之比也就越高,自然水流和鱼的游动所造成的水体交换率也就越高。例如一个1m3的小网箱和一个常规的鲤鱼网箱(5m×5m×2m)相比较,前者的侧面积与体积之比为4:1,而后者仅为0.8:1。而且,小体积网箱的长、宽的尺度都较小,在流速相同的条件下,水流穿过小尺度网箱所需的时间较短。因此,小网箱内水的更新速度快。

2、生理学原理

网箱把鱼类的活动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了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袭击,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消耗,增加了营养积累,有利于生长和育肥。胡传林等(1980)进行了网箱内外鲢、鳙鱼种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血红素(Hb)、血球比容(Ht)等生理指标和网箱内外鲢、鳙鱼种肌内生化成分的对比研究。磷酸肌酸是一种能提供高能量的磷酸化合物,在肌肉运动生理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行动敏捷或运动量增加时,肌肉作功增加,需要更多的磷酸肌酸来提供能量。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外鲢鱼种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比网箱内的高37.5%,鳙鱼种则高43.2%,若将鲢、鳙鱼种放入水槽中(流速为0.414m/s~0.591m/s),让其奋力顶水60min~120min,鲢鱼的磷酸肌酸含量比网箱内增加67.9%,鳙鱼增加53.5%;若在网箱中放入凶猛鱼类,则鲢鱼磷酸肌酸含量增高5.5%,鳙鱼增高3.4%。以上结果说明网箱内鲢、鳙鱼受到的干扰少,活动强度下降,能量的消耗也就少了。研究表明,网箱内鲢、鳙鱼种的Hb和Ht均比网箱外的同种鱼为低,同样证明网箱内鱼类的活动量比网箱外鱼类的活动量低。网箱内的鱼类受到空间结构的限制,减小了运动量,能量消耗减少,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表现在肌肉生比成分的组成上,相同规格的鲢、鳙鱼种肌肉中水分的百分含量网箱内的比网箱外的少,而蛋白质和脂肪的百分含量网箱内的高于网箱外的。

网箱结构与材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箱一般由箱体、箱架、浮子、沉子及固定装置等组合装配而成。

1、箱体 是网箱的主体部分。由网线编织成网片,缝制成不同形状和规格的箱体。通常由四周的墙网、底网和盖网缝合为一个封闭的箱体,也有不加盖网的敞口网箱。网线材料有尼龙线(锦纶)、聚乙烯线(乙纶)、聚丙烯线(丙纶)等几种合成纤维或钢丝网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低压聚乙烯线,由直径为0.21mm或0.25mm的单丝捻制而成。网线规格常用如下数码表示,如0.21/2×3,表示单丝直径为0.21mm,2根单丝为1股,以3股捻合而成,共有6根单丝。聚乙烯网线强度大、耐腐、耐低温、少吸水、不用油染,价格便宜(为锦纶线的30%~40%),深受群众欢迎。锦纶线编结的网片强度大、柔软,但成本较高,又易附着污物和有寄生物,不易洗刷。

2、箱架 安装在箱体的上纲处,支撑柔软的箱体,使其张开具有一定的空间形状;同时,也有一定的浮力,充当浮子的作用。材料常选用毛竹、木材或无缝钢管等。若箱架的浮力不足,可在网箱四条边角系上浮球或浮桶。

3、浮子和沉子 浮子安装在墙网的上纲,沉子安装在墙网的下纲。其作用是使网箱能在水中充分展开,保持网箱的设计空间。为了保证盖网和底网能平铺,要分别在适当位置安装少量浮子和沉子,以保持网箱的有效体积。浮子的种类很多,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塑料浮子。塑料浮子有泡沫塑料浮子和硬质吹塑塑料浮子两种。一般选用直径为8cm~l3cm的泡沫塑料浮子。沉子一般采用瓷质沉子,重量为50g~250g/个,要求表面光滑。铅、混凝土块、卵石、钢管等均可用作沉子。以钢管作沉子,还能将底网撑开,使网箱保持良好的形状和有效空间。

4、锚和锚绳 锚有铁锚(10kg/个~25kg/个)或混凝土块(30kg/个~40kg/个)。锚绳用聚乙烯绳或钢索等绳缆均可,长度应超过水深的3倍。

网箱制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1、网箱的形状和大小 网箱的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等多种,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最为多见。网箱的大小可分为三类:大型网箱,面积60 m2~l00m2;中型网箱,面积30m2左右;小型网箱,面积在l5m2以下。

实践证明,在相同的水域条件下,较小的网箱生产能力比大型网箱为大。这是因为随着网箱增大,网箱的体积与网箱侧面积的比值随之下降,即网箱内单位体积所占有的水体交换面积减少;如以天然饵料养鲢、鳙鱼,还意味着受饵面积的减小。因此,较小网箱内的水体条件要优于较大的网箱。长方形网箱,若箱体长而狭,受风和水流作用越大,水的更新能力更大。然而,小网箱的单位造价高,所需投资较多。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定所用网箱规格。

2、网箱高度 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墙网的高度应根据水域的深度、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确定。一般在水库中墙网的高度取2m~4m,湖泊取l.5m~2.0m,浅海取3~5m为宜。敞口式网箱的墙网应高出养鱼时水面70cm。

3、网目大小,以不逃鱼,节省材料,箱内外水体交换率高为原则 例如:网箱养鲢、鳙鱼,鱼苗育成夏花的网箱材料宜用100目/cm2的聚乙烯网布;囤养夏花的网箱,以6/cm2~8/cm2目的经编聚乙烯网布为好。

生产过程中要随着鱼种规格的增长,适时改用较大的网目。做到分级配套,以充分发挥网箱的效能和有利于鱼的生长。出箱鱼种规格大而整齐。

4、网箱装配 一般用穿、绕、并三种方法缝制。如一个有盖的长方形网箱,缝制方法可有三种:(l)用六块网片并缝成型;(2)四面的墙网每二边合为一片网,加下底和上盖共四片网并缝成型;(3)四周的墙网为一片网,加底网和盖网,由三片网并缝成型。下面以8m×4m×2m封闭柔软浮动式鱼种网箱为例,说明其装配方法如下:网片由0.21/l×3聚乙烯线手工编织,单死节,目大10mm。先编织成六块网,二块长边的墙网为l334目×250目,二块短边墙网为667目×250目,盖网为1334目×667目,底网为l600目×800目。首先用0.2l/6×3聚乙烯线按设计长度,二端各增加50cm作为穿纲,将六块网片边缘逐目串起。然后用0.2l/8×3聚乙烯线作帮纲,将墙网上纲、盖网边缘的穿纲,连同帮纲进行并纲结扎。结扎时用0.2l/6×3聚乙烯线将相邻两根穿纲间目绕缝,每隔20cm结扎l次。墙网底部的穿纲与底网的穿纲按五目对六目穿绕连接,分段结扎。在盖网上开一个投饵口,或在一角的二边各留一段长1.0m~1.5m的活络网口作为投饵、放鱼和出鱼之用,用0.2l/9×3聚乙烯线作为浮子纲,穿扎直径10cm~12cm的泡沫塑料浮子,间隔l0cm~15cm,然后与墙网上纲并合;在盖网上每隔lm~2m结扎一个直径10cm的泡沫塑料浮子,排列成行,行距2.0m~2.5m。在墙网下纲系瓷质沉子,每只沉子重50g,每隔50cm结扎1个。

网箱设置方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箱在水体中的设置方,,应根据水域条件、培育对象、操作管理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加以考虑。设置方式适当与否,影响网箱养鱼的产量。设置方式既要考虑管理的方便,把网箱相对集中于一区域,又要保持一定间距,不影响水流交换和鱼类生长。网箱排列应尽可能使每只网箱迎着水流方向,一般呈“品字型”或“梅花型”,使之相互错开位置,以利箱内外水体交换。

网箱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类:

l、浮动式 其特点是网箱可根据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可使网箱内的体积不因水位升降而变化。浮动式网箱又可分为封闭框架式、封闭柔软浮动式、敞口框架式等。浮动式有单箱单锚(或双锚)固定法和串联固定法二种。单锚固定的网箱可随着水位、风向、流向变化而自动漂动与转向,但抗风浪能力较小。串联固定法由多个网箱(一般为4个~6个)以一定间距串联成一行,两端抛锚固定。网箱间距为3m~l0m,而行间距离则应在50m以上。

2、固定式 网箱固定在四周的桩上,通常在桩上安有铁环或滑轮,与网箱上下四只角联结。调节铁环位置或滑轮上绳索长度,则网箱可随之升降,但一般情况下箱体不随水位变化而升降,但箱体入水深度随之变化,大多数为敝口式,适用于水位比较稳定的浅水湖泊及水网地区的河沟中,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管理方便、抗风力强等特点。

3、沉下式 整个网箱全部浸没于水中,水位变化不影响网箱的有效容积,网衣上附着生物较少,缺点是投饵和操作管理不便。在我国北方地区多用于苗种或成鱼越冬。

网箱养鱼技术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1、网箱饲养滤食性鱼类 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殖鲢、鳙鱼种和成鱼是我国网箱养鱼的一大特色。网箱养鲢、鳙鱼投资小、效益高、便于管理。与网箱饲养吃食性鱼相比,对资金较缺乏的地区开发大水面渔业,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1)水域浮游生物量与养殖鲢、鳙鱼效果的关系 只有水质良好、饵料生物丰富的水体,依靠浮游生物进行网箱养殖鲢、鳙鱼才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国内有关单位网箱养鲢、鳙鱼种和成鱼的报导列于表6-5-3,供参考。由表可以看出,在浮游植物160万个/L以上,浮游动物2000个/L以上的富营养水体,可放夏花鱼种200尾/m2~600尾/m2,经60d~80d培育,鱼种可达l0cm~13cm,可生产鱼种200尾/m2~500尾/m2;在一般营养型水体,夏花放养密度可控制在100尾/m2~200尾/m2。总之,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其渔产力主要取决于天然饵料的丰度,其养殖密度应以天然饵料丰度决定的网箱容纳量、鱼种出箱规格、养殖技术水平兼顾加以确定。

(2)保持良好的水体交换性能 只有依靠充分的水体交换,才能使网箱内的饵料生物和鱼类必需的溶氧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才能使箱内鱼类新陈代谢排出的废物随水流带出网箱。因此,箱区应设在水流畅通、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流速在0.05~0.2m/s的范围内。流速过大,鱼类消耗的能量较多,不利于鱼类生长。要经常清洗网衣,以保持良好的过水效能。网箱布局要合理,以利于增大过水面。

(3)入箱前准备 网箱下水前,应检查网箱及有关器材。如有漏洞、开缝应及时修补、并补足缺失器材。网箱应在鱼种入箱前3d~5d下水安装好,使网衣柔顺,以免擦伤鱼体。入箱的鱼种应经三次拉网锻炼。宜选择晴朗、低温、无风的天气运输和进箱。进入同一箱的鱼种规格应一致。

2、网箱饲养草食性鱼类 网箱养草食性鱼类主要是养草鱼和团头鲂,属于低投入“节粮型”的养殖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并有广阔的前景。

(1)草、鲂鱼网箱的结构和设置 在水位较稳定、变幅不大的湖泊等水域,常用固定式网箱;在水位不稳定、变幅较大的水库、河道等水域,则采用浮动式网箱。上述两类网箱均为敞口式,便于投喂草料,但网箱的墙网应高出水面,以防鱼类跳出水面。

饲养草食性鱼类的网箱面积一般是比较大的,较多见的有66m2、100m2和l30m2等,即通常所说的1分、1分半和2分网箱。以1分箱最为普遍,其规格为l0m×6.6m×3m(墙网高3m,水下2m,水上lm)。在网箱的底部缝上饵料兜,起食台的作用,其大小为7m×6.6m,可用密网布或编织袋布缝成。

网线一般为0.21/3×3聚乙烯线,网目大小依所投鱼种规格而定。若使用无结节网片制成的网箱,或使用旧的有结节网箱,应在其外加一层套箱,套箱的规格为每边均比相应网箱边长出15cm,套箱的网目可大于网箱的网目。

草鱼喜清瘦水,网箱设置的地点应选在避风向阳、有微流水、水质清新的地方,最低水位时也应保持有3m以上的水深,以利残饵及粪便随水流扩散出去。另外,还要考虑到就近可获得丰富的水草或陆草,以节约劳力。

网箱布置应注意适当的问距,一般箱距在10m~20m,行距20m~30m,行间网箱应交叉排列,不应使网箱养殖区上下游的水中溶氧出现显著的梯度,以免影响下游低氧区鱼类的生长。网箱应在鱼种入箱前7d~10d下水安装好。

(2)鱼种的搭配和放养 当前各养殖单位有的在一个网箱内养一种鱼(草鱼或团头鲂),有的在同一网箱内混养两种草食性鱼,各有不同的做法。草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增重率高,但成活率低。据对江、浙两省网箱养草鱼的调查,经免疫注射的草鱼成活率一般为60%,较好的可达70%~80%。团头鲂的生长速度比较慢,个体增重率也低些,但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因而群体产量高,显示其稳产的特性。这两种鱼食性相同,营养要求也十分接近,但草鱼的食量大,对饵料的要求较高,而团头鲂对饵料要求低,草鱼咬下的碎屑、叶片,甚至草鱼粪便中未消化的草屑也能被团头鲂摄食利用。所以,一般认为这两种鱼混养可各取所长,互相补充,有利于稳产、高产。

另外,在草食性角类的网箱中还可搭养少量(10%以下)杂食性的鲤、罗非鱼和滤食性的鲢或鳙鱼,可以达到充分利用饲料的目的;而且鲤和罗非鱼还能啃食网衣上的附着生物,减轻人工洗箱的工作量,有利水体交换。

鱼种入箱规格以当年能养成食用鱼为原则。通常草鱼为l00g/尾~l50g/尾,团头鲂为50g/尾,到年底草鱼可长到1kg~1.5kg,团头鲂可长到0.25kg~0.5kg。如果要求更大的上市规格,则还应提高鱼种的规格,但鱼类的增重率是随鱼种规格的提高而渐次下降的,提高鱼种规格将会使群体增重量减少;然而这方面的损失可因大鱼有较高的价格而得到补偿。所以,各地对放养鱼种的规格是在综合权衡以后,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为原则的。搭配混养的鲤鱼种应大于50g/尾,罗非鱼应大于25g/尾,如鱼种过小则会穿目而逃。

放养的密度与产量指标、饲料供应能力等因子有关,若鱼种放养1/m2~l.5kg/m2,(草鱼种为100g/尾~l50g/尾,团头鲂鱼种为50g/尾),则预计产量为9kg/m2~12kg/m2,即亩产为6000kg~8000kg,群体增重率为8倍~9倍。

鱼种入箱的时间,应在水温回升到10℃~15℃时进行,以尽早入箱为好。

(3)饲料的投喂方法 喂养草食性鱼类的饲料主要是水草和陆草,辅以饼类等精饲料或者适于草食性鱼类的配合颗粒饲料。水草可就近采捞,成本最低,但水草在春季萌发,到夏秋才茂盛生长达到最大生物量,秋末又多枯萎,故在春、秋季节常需用陆草或精饲料。如有饲料基地,可以就地种植黑麦草、苦萎菜、苏丹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草。青绿饲料和油饼类等精料要适当搭配使用。二者的重量比按(10~20):1为宜,这样既能达到草鱼或团头鲂的营养要求,又可节省成本开支。

鱼种入箱初期,可将青料和精料混合打浆后投喂开食,使刚入箱的鱼种在新环境中获得必要的营养,顺利通过入箱关。投喂草料时须用0.1%漂白粉液淋洗消毒,防止箱鱼染病。投喂沉性精料时,应投入饵料兜中,以减少散漏损失。

草鱼团头鲂的投饵量:日投饵率,草料为20%~30%,精料为2%~4%。水温低的月份,一天喂二次,上午投一次草料,下午喂一次精料;7~9月旺食季节,一天喂三次,一次草料,二次精料,第三次可在傍晚进行。

(4)网箱草鱼、团头鲂的鱼病防治 鱼类在高密度条件下生活,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而草鱼又易得病,所以要特别重视鱼病的预防工作。鱼种入箱前要做好浸种消毒工作;草鱼种要逐尾注射免疫疫苗;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或用漂白粉挂袋,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鱼病流行季节应投喂药饵进行预防等等。

3、网箱饲养杂食性鱼类 目前,国内水库和湖泊网箱养鲤鱼或罗非鱼的单产水平,均比饲养草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高,是一种集约化程度更高的鱼类养殖方式。尤其在北方地区,群众喜食鲤鱼,售价较高,网箱养鲤的价值就更大。下面以网箱养殖鲤鱼为例介绍网箱饲养杂食性鱼类的方法。

(1)网箱养鲤的水域条件

①水域面积 网箱养鲤的水域面积应在100亩~200亩以上。

②水深 设箱区的水深应在4m~5m以上,最低水位时水深不足3m的地方不宜设箱养鲤。足够的水深有利于箱内残饵、鱼的代谢废物和粪便的排出,这些有机废物下沉水底后,距离网箱较深而不致影响网箱内水质。

③水温 即热量条件。鲤鱼为温水性鱼类,在水温l0℃左右,鲤鱼开始摄食,但一般要在l5℃以上才比较积极摄食并有所生长;鲤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在这温度范围内鲤鱼摄食旺盛、呼吸加强、代谢速率加快、生长迅速。养殖地水温保持最适温度范围的时间越长,养鲤的产量越高,故网箱养鲤以l5℃以上的积温大于4000℃为好,如小于2500℃则不宜进行网箱养鲤。在网箱养鲤的技术管理方面,如鱼种入箱的规格与放养量、成鱼的规格与产量、日常投饲量的确定等,都与水域积温条件和当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搞好水温的测量和记录对网箱养鲤是很重要的。

④溶氧 网箱养鲤密度很高,无论是鱼的呼吸,还是鱼的排泄物和残余的饲料都要大量耗氧。水中丰富的溶氧是保证鲤鱼摄食生长旺盛、能有较高的饲料利用率和增肉率的重要条件。一般水库、湖泊的溶氧很充足,即使在夏季也能在7mg/L~8mg/L以上,能够满足网箱养鲤的要求。但是在富营养化的水域溶氧量可能降至5mg/L以下,则不宜设箱养鲤。

为了改善网箱中溶氧条件,主要应着眼于改善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的条件以及网箱设置的密度。这就要在选择网箱设置的位置、网箱的排列方式、箱距、行距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注意。

⑤透明度 网箱区透明度应大于70cm,最好在l00cm以上。如透明度过小,鲤鱼摄食不便,投饵人员也不便观察鱼的摄食情况,不易控制投饵量和投喂速度。而且,透明度大的水体溶氧较丰富而昼夜变幅小,有稳定而充足的氧源。

⑥流速 设箱区应有微流水,流速为每分钟0.lm~0.2m为宜。微流水既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保持网箱内清新的水质,又不致因流速过大而消耗鱼类体力。

⑦水质 除以上已特别指出的以外,其他的水质指标也都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不可在污染区设箱。

⑧网箱区的环境 网箱养鲤水域应该无水草、杂物,风浪平稳,水流缓慢。要避开洪水冲击,汛期的急流、大量的泥沙和漂浮物都会影响网箱的安全。网箱应设在背风向阳、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有利于鲤鱼生长。还要求环境安静,避开旅游区、游泳场和航道。此外,由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等出入运输量很大,还需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2)生产设备和网箱布置

①网箱 网箱养鲤由于密度大、载鱼量高,网箱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网线较粗,常用3×4或3×5的聚乙烯线。且常设套箱,内层为无结节网箱(封闭式),外层套一只结节网箱(敞口式),除盖网之外,全箱为双层。网具材料以尼龙无结节网片最为理想。其柔软而强度大,不易破损,不伤鱼体,但价格较高。

养鲤的网箱规格大多为5m×5m×2.5m,网目为2.5cm~3.0cm。网箱装配时应纵目使用,水平缩结系数为0.65左右。采用穿、绕、并三种方式缝合。在箱盖一角的二边各留长约lm的活口,以便投放鱼种和生产期间的检查等操作。

②网箱的架设和布置 多采用浮动式,以适应水库水位变幅大的特点。为了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保证设计应有的使用空间,应当配置适当的浮力和沉力。盖网应撑离水面约50cm,便于鲤鱼上浮摄食。盖网的网目可大些,一则网目大、用材省,二则便于投饵时饵料下漏和管理人员观察。

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可将多个网箱联接起来,联接组合的方式可随水域条件和管理要求而有不同。可将网箱按箱距2m~5m串联成行,有多行网箱并列时,行距为5m~l0m,相邻两行的网箱应交错间隔排列。为了便于人工投喂,也可以将二只网箱间隔lm~2m组成一对,或者四只网箱也按箱距lm~2m组成“田”字形一组,,每对(或每组)的问距为5m~10m,这样也可以串联成排。如有更多数量的网箱,则排与排的间距应在50m~70m以上。如果设箱区的两岸距离较近,可在两岸打桩,在桩间系缆绳将成排的网箱放在两条缆绳之间,并绑扎在缆绳上联结固定。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单位应用机械化网箱养鱼的成套设备,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成套设备包括架设网箱的金属结构浮架、自动投饵机、颗粒饲料加工机械等。金属结构浮架设计合理,抗弯、抗扭、抗风浪能力强;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拆装方便,安全可靠。适于5m×5m×2.5m网箱的单个框架为6.7m×6.7m,一般有10个左右单个框架,两两并列构成一个单元,单元框架为33.5m×l3.9m,可设置10只网箱。每个单元中间铺有木板,每个网箱的中部亦架有便道,便于管理人员行走操作,并在此便道上架设自动投饵机。这种金属结构浮架多以大型浮桶配置在四周适当部位。

如果设箱区水深只有4m~5m,水位也较稳定,可以用桩固定。网箱固定在桩架上,两排网箱间可搭简易走道,供人行走、投饵管理。.

在一定水域范围,布置的网箱不可过于密集。按以上要求间隔布置的一个网箱群的规模,应限制在网箱总数不超过50只~60只,网箱群之间的距离保持500m~800m,这样布局可保持良好水质,溶氧丰富,有利于鲤鱼生长。

当网箱只能设置于水深不足4m的浅水时,除疏散布置外,还应经常移动网箱的位置(投饵旺季时每10d移动l次),以避免局部的过度污染。

③投饵船和投饵机 人工投饵需配备小船,每个饲养人员配1只投饵船,可管理4只~5只网箱。投饵机能按照人的指令,定时、定量投饲,可减少饲料的散失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且能节省劳力。

④饲料加工设备 网箱养鲤需用配合颗粒饲料,各网箱养鱼单位应根据生产规模、对饲料的需求量,选定相应生产能力的饲料加工机组与之配套,或者采取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的办法。小批量生产的网箱养鱼户可向有关饲料厂订货或委托加工。

(3)网箱养殖食用鲤的放养方法

①鱼种规格 网箱养鲤的鱼种规格主要考虑养鱼季节长短和上市规格要求,如果当地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大于15℃以上的积温较高,鱼类的生长季节较长,可选用规格较小的鱼种;反之,则应选用较大规格的鱼种。各地生产经验表明,网箱养鲤的鱼种规格一般为50g~150g。如北京地区一般选用50g~l00g的鱼种,当年可养成500g~l000g重的食用鱼。为了调节市场渔产品销售的淡旺季,可在不同网箱内饲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以实现均衡上市。但是在同一网箱内的鱼种应该规格一致。

②放养量 在一定的放养密度范围内,成鱼的产量随着鱼种放养量的增加而增长。如北京地区放养鱼种7.5kg/m2,年产食用鲤40t/亩~50t/亩;放养12.5kg/m2,年产50t/亩~60t/亩;放养l5kg/m2,年产60t/亩~70t/亩。合适的放养量还与鱼种的规格有关,一般鱼种放养量随着鱼种规格的增大而增加。例如,北京市平谷县海子水库的经验是:规格为50g/尾的鱼种,放养量为8.5kg/m2~9.0kg/m2;75g的鱼种,放养量为l0.0kg/m2~12.5kg/m2;l00g的鱼种放养量为l5kg/m2~l6kg/m2;在这样的密度条件下,食用鲤的产量为6.5t/亩(97.5 kg/m2)。

据报导,网箱养鲤的鱼种放养密度分别与产量、利润、成本利润率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如l987年四川省有关网箱养鲤的最佳密度为l6~20kg/m2,相应的产量达l00kg/m2~ll0kg/m2。不同的技术经济水平有不同的最佳密度。如北京与四川两地作比较,北京在技术力量、饲料的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较优,因此其最大密度为29.07kg/m2,相应的最大产量为l94.04kg/m2。

网箱中载鱼量的多少,主要受设箱区水中溶氧条件的制约。如果水质较肥、透明度较低,放养量应少些;若水质清新、氧气充足,放养量应多些。养鲤鱼的网箱最大载鱼量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尚待研究。在较好的管理水平下,鲤鱼的群体增重率可达到8倍~9倍,可以此为依据,由计划产量估算鱼种放养量。

③鱼种的准备与进箱 网箱养鲤是高密度的养殖,要求鱼种数量多、质量高。且时间又相对集中,所以必须对鱼种来源事先筹划。有些地方长途采运,不仅增加开支,而且容易使鱼种受伤,引起多种疾病以至死亡。有些地方分散购进多种来源的鱼种,在规格和数量上往往难以达到要求。因此,网箱养鲤应有自己的鱼种基地与之配套。除了池塘培育外,网箱培育鱼种更值得提倡,网箱里育成的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数量集中,并已适应了网箱养殖的环境。进箱后开食早,成活率高,成鱼产量要比同期放养的其他来源的鱼种高。

鱼种进箱的时间有春季放养和秋季放养二种。操作时以水温在10℃~l5℃时为好。春季放养是在鱼种集中越冬之后,水温上升时期进行;秋季放养是在收获验收鱼种之后,按放养计划放入成鱼箱后进行越冬。

鱼种进箱前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食盐水行药浴浸洗。鱼种进箱初期的7d~10d投喂克霉唑或灰黄霉素药饵(l00kg饵料加药50g)可控制水霉病和寄生虫病。

(4)饲养投喂技术 网箱养鲤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要实现降本增收的目标,应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改进投喂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①投饲率 是指每日所投饲料量占养殖鱼体重的百分数,故又称日投饲率。不同规格鱼体,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需饵量不同,详见6-5-5。由日投饲率表查出某种规格的鱼在某一水温条件下的投饲率,乘以饲养在网箱中的载鱼量,即为日投饲量。估算载鱼量的方法有抽样法、生长法、饲料系数法,其中以抽样法在生产上比较实用。抽样法是从网箱中捕捞出部份鱼进行个体称重,求出鱼体的平均体重,然后从放养尾数中减去死亡数得目前存活数,乘以抽样所得的平均体重,即为网箱中当时的载鱼量。一般每隔10d~15d检查一次生长情况,只要抽样是随机的都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就可据此计算和调整日投饲量。

②投饲次数 日投饲量确定之后,要分几次投喂?鲤鱼是无胃鱼类,每次的食量少,一目中需多次摄食,采取多次投喂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率和饲料效率。生产实际操作中,在水温15℃以下时每日喂2次,,15℃以上喂4次,25℃以上5~7次。

③投饲方法 一般用人工手撤或用自动投饵机。鱼种入箱初期应驯化鲤鱼的吃食习惯。训化方法同池塘养鲤。

(5)日常管理与防病

①日常管理 要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为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飞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利于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生产。

要每日巡视观察鱼情、水情,注意安全。洪汛时及时清除漂浮物,防止挂网、糊网,调整和加固缆绳(锚绳),防止网箱位移、倾覆等事故发生。遇特殊的意外情况(如水质恶变、风暴袭击等),要及时组织人力将网箱疏散到安全地点。做好防逃、防盗工作,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鼠害或人为造成的破洞,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

②鱼病防治 诱发或导致鱼病的因素很多,操作不当是诱发鱼病的重要原因,在生产操作中若造成鱼体脱鳞、裂鳍、擦伤,则易被真菌、细菌侵袭,是入箱初期鱼种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地采购的带病鱼种是鱼病传染的主要途径,要做好鱼种进箱前的检疫和消毒工作。水温及水质变化是多种鱼病的诱发因素。饲料的质量问题可导致鱼类生理性病害。

(二)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

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是近十年来从美国引进的一项高产高效技术,一般产量可达l50kg~300kg。l99l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试养获得361kg/m2的高产记录,比目前我国大网箱养鱼产量高几倍,而且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等优点,既适合企业化大规模养殖,也适合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小体积网箱的结构与设置

(l)网箱的结构 小体积网箱是指l m3~4m3的网箱,现以体积为1m3的网箱为例说明其结构。用聚乙烯网片制成,1m×1m×l.lm,网目一般为2.5cm~3.0cm,网箱为全封闭的六面体,用框架使网箱保持设计的形状和体积。

为了能使鱼类采食到所给的饵料,防止饵料散失,小体积网箱有特殊的投饵装置。沉性颗粒饲料的投饵装置包括一根管道和一个“食台”。管道可用毛竹管、PYC管等材料,直径约10cm,由网箱顶部的中央插入箱内,其终端离网底约l5cm。整个底网以及沿底网四周墙网向上15cm~20cm处,缝上密网布,形成“食台”,饵料可由管道的顶部倒入,落在食台上为鱼采食。如没有管道,饵料会在沉降过程中从网箱的四周流失,如没有密网底,饵料会穿过网箱底部流失。浮性颗粒饵料的投饵装置,为顶部和底部都敞口的箱形物,放在网箱顶部的中央,水中部分为40cm,露出水面部分为20cm,面积约为箱盖面积的20%,这样的装置可防止鱼类活动激起的水流使饵料下沉或溅出水面,并使箱内鱼有效地采食。

网箱顶部还需覆上用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网箱盖。加盖的目的是阻止阳光(特别是紫外光)进入网箱,不让鱼发现任何网箱上方的物体运动,这样可以减少不利于鱼类生长的光和惊恐应激因素,还有利于鱼的免疫系统,提高生产性能。此外,加盖后的网箱也可防止肉食性鸟类的袭击。加了遮光盖的网箱中的斑点叉尾鮰的生产性能比不加盖网箱提高10%。

(2)网箱的设置 既要便于投饵管理,又要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网箱间距应在2m以上,箱内水深lm。设置网箱的方法与其他的网箱类似。

2、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技术

(1)鱼的产量和载负能力 曾经观察到在流水中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产量达到600kg/m3。在大型贫营养水质的湖泊中养殖鲤鱼,产量达到330kg/m3。但这些产量不是生态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最佳产量。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中,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最佳产量见表6-5-6。

(2)鱼种的放养量 根据上述建议的最佳产量和鱼种的群体增重率,可以估算相宜的放养量。在水质良好,管理得当的情况下,鲤鱼和罗非鱼的群体增重率可按5倍~6倍计。则鱼种的放养量是30 kg/m3~50kg/m3。可根据鱼种规格、养殖期长短、要求达到的商品鱼规格来确定合适的放养量。

3、小体积网箱养鱼高产的原因 小体积网箱比其他常规网箱换水率更高,因而它的负载能力更高,这是小体积网箱能够高产的主要原因。在网目大小、网线粗度相同的条件下,网片的过水率是相同的,但按网箱的侧面积与体积之比来算,单位体积所拥有的侧面积越大,网箱的换水率越高。例如一个1m3的网箱,侧面积与体积之比为4:1;而一个50m3 (5m×5m×2m)体积的网箱,二者之比为0.8:1。而且,小体积网箱的长、宽尺度都比较小,在流速相同的条件下,水流穿过小尺度网箱所需的时间比较短,小网箱内水的更新速度快。

(三)海水浮筏式网箱养殖

1、养殖海区环境的选择

(1)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的内湾或岛礁环抱挡风,以免受风暴潮或大风袭击。

(2)海底地势平缓,坡度小,底质为沙泥或泥沙,便于固定、操作及污物的吸收

(3)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好,水质清新,有一定的流速,一般以0.3m/s~0.8m/s,需要有阻流措施。

(4)有一定的深度,水深在6m以上,一般不超过15m。最低潮位时,网箱底部与海底能保持2m以上的距离。

(5)海水无污染,附近无大型码头,无工厂,也不受集镇污水排放、农田排水及山洪影响。

(6)交通便捷、有电力供应,便于苗种、饵料、设施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

2、水质条件

(1)水温 大多数用于养殖的温水性鱼类,其生存适温范围较大,一般要求养殖区水温在8℃~30℃,且以20℃~30℃为最佳。

(2)盐度 海水盐度变化会改变鱼类与海水的渗透关系,掌握不好会影响其生长。因此养殖海区海水盐度应相对稳定,常年盐度的变化范围一般为20~30。

(3)pH值 是海水酸碱度指标。过酸、过碱对鱼类生长都不利,一般范围7.5~8.5。

(4)溶解氧 鱼类生长主要通过鳃来吸收水中的氧气,海水溶解氧过低,会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因此海水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

(5)重金属 汞、铅、铜、锌、镉、锡、铬、镍、钡、锰等重金属在海水中超过一定含量时,会影响鱼的呼吸、代谢、严重时将导致死亡。其含量应控制在《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网箱结构与布置

浮筏式框架网箱是将网衣挂在浮架上,借助浮架的浮力使网箱浮于水的上层,网箱随潮水的涨落而浮动,而保证养鱼水体不变。它是当前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一种网箱类型。其优点是:第一,由于箱体漂浮于水面,可以防止海底杂质的污染;第二,网箱内的水体体积不受水位波动的影响;第三,这种设置形式,既机动,又灵活,可使箱体位置任意移动。第四,管理方便,易于捕捞、投饵、观察生长及摄食情况。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抗拒较大的风浪。所以,浮筏式框架网箱多设置于港湾内,或者是近海内湾潮流比较平稳的海区。

目前我国海水养鱼用网箱主要是浮筏式框架网箱,又称浮排式网箱,俗称鱼排。其中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中国南方较为流行的,适合于内湾等风浪较小海区使用的木结构组合式网箱;二是多在中国北方采用适合近海使用的钢结构三角台形网箱。其基本结构都是由浮架、箱体(网衣)、沉子等组成。

(1)浮架 浮架由框架和浮子两部分构成。内湾型的网箱多采用东南亚平面木结构组合式。如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流行这种框架。这种网箱常常6个、9个或12个组合在一起,每个网箱为3m×3m、4m×4m、5m×5m的框架。框架以8cm厚、25cm宽的木板连接,接合处以铁板和大螺丝钉固定。框架的外边,每个网箱加2个50cm×90cm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浮力150kg),网箱内边每边(长3m)加1个浮子。架上缘高出水面20cm左右。

近海型的网箱由于海区比内湾风浪大,框架结构采用三角台型钢结构。框架每边为3根平行的内径为0.03m或0.038m镀锌管构成,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四个边相连,使整体为正方形。边长(内边)为4m、5m、6m不等。4m×4m的框架每边均匀放置2个前述150kg浮力的浮子。

(2)箱体 亦即网衣,其材料有尼龙、聚乙烯或金属(铁、锌等合金)等,国内多采用聚乙烯网线(14股左右)编结。其水平缩结系数要求为0.707,以保证网具在水中张开,可用手工单死结编结,也可以从网厂购进。网衣的形状随框架而异,大小应与框架相一致。网高随低潮时水深而异,一般网高为3~5m。网衣和网目应根据养殖对象的大小而定,尽量节省材料并达到网箱水体最高交换率为原则,最好以破一目而不能逃鱼为度,如体重50~100g的真鲷越冬后苗种,可采用3cm左右的网目。随着鱼体增大至200g左右时,可增加网目至4.5~5cm。

网衣的设置有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采用单层者居多,水流畅通,操作方便,但不安全。双层网一般是里面一层网目小些,外面一层网目大些,以利水流畅通。在蟹类及海豚较多的海区,应使用双层网,以防破网逃鱼。网衣挂在框架上,一般要高出水面40~50cm,必要时可在网箱顶面加一盖网,以防逃鱼和敌害侵袭。盖网多用合成纤维细网线编制而成,有的也用塑料遮光,以减弱阳光的直射,降低藻类附生程度,增加摄食和安全感。网衣用网片装配而成,有的用6块网片缝合而成,其中上面的一块网片网目大些。也有的采用一长网片折绕成网墙,再加缝网底和盖网。网箱四周和上、下周边都要用一定粗度的网筋加固。上周边的大小与框架匹配,并用聚乙烯绳固定在框架内框的钢管上,最后将底框装在网箱底部。

(3)沉子 网衣的底部四周要绑上铅质、石头或砂袋沉子,以防止网箱变形。海水鱼网箱的沉子,一般是在网衣的底面四周,装上一个比上部框架每边小5cm的底框。底框可由0.025~0.03m镀锌管焊接而成,也可以在底框的四角各缚几块砖头或石块,以调节重力。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利用海域,使之可持续发展也应是网箱养鱼的宗旨。防止过密养殖和单一养殖带来的弊端。网箱面积不能超过该海域面积的1/10~1/15。布局要合理,包括留出沿岸流通道,顺流主流道,养殖区水面积不能过大,留出足够的区间距。发展鱼、贝、藻综合养殖。尽可能地合理搭配鱼、贝、藻的养殖,开展网箱、筏架、延绳、垂钓笼养等不同养殖方式的组合以及不同养殖对象的间、套、混、轮养殖技术,底播放流和藻场建设,使养殖生物与辅助生物之间能自净,海域环境与海域生物之间达到自然协调。在海域功能上,除了养殖,还要综合考虑航道、停船等多种功能。

4、养殖种类选择

选择网箱养殖鱼类的几个原则:(1)由于网箱抗浪能力较差,容易破损,因而在选择养殖种类时,应优先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鱼类,短期养成即可达到商品规格,便于安排短期的单季性生产,以减少由于网箱破损而造成的损失。(2)由于网箱中放养鱼的密度较大,容易发生自相残杀,因而要尽量避免选择能自相残杀的种类。(3)由于网箱的制造成本与管理费用较高,应选取市场价格较高的种类,以确保养殖效益。(4)由于养殖密度大,鱼的发病率也高,所以要优先挑选抗病力强,能在密集的条件下正常生活和生长的种类。(5)由于网箱养鱼主要靠投饵,要选择适于摄食人工投喂饵料的种类。

适于网箱养殖的鱼类品种约70余种。国内目前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鲈鱼、黑鲷、真鲷、牙鲆、黑裙、娩状黄姑鱼、石斑鱼、红鳍东方鲀、鰤鱼、大黄鱼、六线鱼、胡椒鲷、紫红笛鲷、红旗笛鲷、卵形鲳参、尖吻鲈、断斑石鲈、黄鳍鲷、军曹鱼、虹鳟、罗非鱼等。

5、鱼种放养

(1)放养规格 放养鱼种规格大,绝对增肉率高,生长快,可以缩短养殖商品规格的养殖周期。以鳗鲡为例,放养规格50g以上,2月~3个月即可养到150g以上的食用标准,放养规格20g,达到上述规格需养4个月以上,而放养10g苗种,则需要5个月~6个月以上,若放养规格下降到2g,当年只能长到10g左右。放养规格要根据苗种来源、养殖对象、养殖条件、养殖技术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可能有统一模式。

(2)放养密度 海水网箱养殖中鱼种的投放密度,因鱼的种类、养殖环境(尤其是水温、水质)、苗种规格、商品鱼规格以及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0kg/m3左右。放养时也不必从鱼种到商品鱼一步到位,可以通过分箱办法逐步分养,及便于管理,又提高网箱利用率。

(3)放养方式 依据一个网箱内养殖种类的数量多少,可以分为单养与混养两种。单养是指同一网箱中只养单一种类的鱼种。它管理方便产量高,鱼种生长整齐,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混养是指同一网箱中放养两种或两种以上鱼种。一般以一种鱼作为主养对象。目前国内多采用黑鲷与鲈鱼、娩状黄姑鱼与石斑鱼等混养。黑鲷混养数控制在每箱30尾~50尾。混养方式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天然饵料及主养鱼类的残饵,提高饵料利用率,改善海区环境,增加网箱产量并有较好的生态经济效果。如石斑鱼网箱中混养真鲷(1尾/m3)或黑鲷、黄鳍鲷等,可带动生性不主动摄食的石斑鱼摄食,吃掉网壁上其他附着物,可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在肉食性鱼类的网箱中混养适量藻食性篮子鱼,可避免底栖藻类堵塞网眼。鱼苗进箱前,用二氧化氯0.3×10-6~0.5×10-6浸洗鱼体15~20min或用高锰酸钾10×10-6~20×10-6浸洗鱼体5~10min。进箱前,水温和盐度应调节一致,操作小心,以免伤亡。鱼苗进箱3~5天后,用新鲜的鱼肉糜放进饵料篮(台),吊在网箱中央,让鱼苗摄食,日投3~4次,给饵率15%~20%。

(4)放养时间 种苗放养时间视种苗季节而定。放养尽量选择在小潮、平潮时刻,低温季节晴天午后,高温季节清凉早晚进行,水温在15℃以上进行,苗种运到后,切不可直接倒入网箱,应将苗袋静置于网箱中一会儿,然后开袋逐渐加入新水,操作须谨慎缓慢,待鱼苗适应新网箱环境,再移入网箱。必要时候可用抗生素对苗种进行药浴,然后放入网箱。

5、饵料及投喂

(1)饵料类别 海水网箱养鱼的饵料习惯上分为鲜活饵料、冰冻饵料以及配合饲料三大类。加工后按形态可分为粉状饲料、面团饲料、颗粒饲料、鱼糜饲料四类。粉状饲料仅在苗种培育阶段使用,面团状饲料适合鳗鲡食用,用的最多的是鱼糜饲料和颗粒饲料。

(2)日投饵量 日投饵量的确定,应考虑鱼的习性、发育阶段、水温等诸多因子,并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如鲈鱼的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3~12%;尖吻鲈日投饵量约为体重的6%;石斑鱼为3~10%;真鲷平均体重自30g长到1000g,日投饵率自12%渐降至5%,而低温期(13~17℃)可低至2~3%;黄鳍鲷为6%左右;大黄鱼为5~8%;美国红鱼等3%~5%;红鳍东方纯为5%~15%;牙鲆自全长4cm长至全长35cm,其日投饵率由10%渐降至2.5%左右。当水温下降至12~13℃时,为1%左右。

(3)投饵方法 投饵时间最好在白天平潮,若赶不上平潮,则应在潮流上方投喂,以减少饵料流失。投饵次数,鱼体较小时,每天可投喂3次~4次,长大后每天投喂两次,冬天最好在水温较高的中午投喂。投饵时要掌握“慢、快、慢”三部节奏:开始时,应少投喂,以诱导鱼群上浮摄食,待鱼纷纷游向上层争食时,则多投快投。当大部分鱼已吃饱散开或下沉时,则减慢投喂速度。为减少投饵时的饵料损失,网箱内可吊设饵料台,部分或全部饵料投入饵料台,也便于观察摄食状况。

根据不同鱼类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可改善鱼类的摄食。鲷类、鲀类等对音响比较敏感,经过训练可建立起条件反射,因此可在投喂的同时重复某种声音,以使其迅速游来摄食。石斑鱼生性多疑,对静止的食物不敢冒然索食,致使部分饵料散落损失,而鲷类见饵即食,食性也杂些,故在养殖石斑鱼的网箱中适当搭配一些黑鲷、黄鳍鲷等,可带动石斑鱼摄食,以充分利用投入的饵料。同时,还可清理一些附着的生物和杂质,净化水质。

6、养殖管理

(1)防止生物附着及附着物的清除

网箱设置在海水中,时间一长网衣上会附着许多生物。从而增加了网箱的重量,影响网箱内水体的交换,加大网片压力,危害养殖鱼类。如何清除和防止生物的附着,已成为网箱养殖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和措施。常见的附着生物有牡蛎、藤壶、海鞘、贻贝、水云、浒苔、附着硅藻等。

对于附着物,除平时经常洗刷网衣外,还必须定期换网,扩大网目,改善水交换。一般每星期洗刷网衣1~2次,3~4个星期换一次网。但网目换至4~5cm,一般可减少换网次数或暂停换网,因网目4~5cm时,网目一般不易堵塞,水交换正常。防止和清除网箱的附着物,国外已引起足够重视,采用了不少措施和办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机械方法 ①定期洗刷网箱壁。手工劳动或机械冲洗。可用抖动、拍打、清扫和高压水泵冲洗等办法。②定期更换箱体。更换网衣时,应首先将旧网解下三个边,拉向剩余一边,然后把新网衣放入框架中,从空出的三边开始栓好,仅留相对的一边。再将旧网衣移入新网衣中,将旧网衣拉起,鱼则游入新网中。换下来的网衣,可先在海水中冲洗干净,然后放在阳光下晒2~3天,待晒干后用棍棒拍打,把网衣上的附着物拍打下来。并检查网衣,如有损坏,及时补好、整理好以便下次再用。有条件的地方,网衣需用淡水冲洗干净晒干后收藏待用较好。放置地方要防止网衣被老鼠等咬破或霉烂。通过换网,及时增大网目也可增加网箱的水交换,防止堵塞。

用防附着剂浸泡网衣可以防止生物附着。但目前的防附着剂多具有一定毒性,往往对养殖鱼类有害或污染水体环境。对于合成纤维箱体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放在化学药物溶液中浸泡。溶液配方是:硫酸铜3~4kg、甲酸10~15L,加淡水400L。按这个比例配好浸洗液,浸泡2~3天,拿出用高压水龙头冲洗干净。检修备用。箱体网衣预先用硫酸铜等处理,可预防或减轻藻类等着生。据报道,硫酸铜处理合成纤维网衣,可减少50%附着生物。为减少网箱壁上污泥等污损,日本在网线上涂上一层碳酸钙粉末或贝壳粉等其他含钙化合物。二是使用防藻剂,日本常采用的防藻剂有卡洒露和散拉因。选择和研制合适的防附着剂,是当前国内外专家着意解决的问题。

生物方法 生物控制应该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搭配放养食草的蓝子鱼,箱体网衣上的着生藻类几乎全被吃光,附着生生物一直比较少,效果很好。

使用新型材料制造网箱 如:合成纤维、不锈钢及增强塑料等。日本还用钢合金、电镀、钛等制作网箱。

使用转动式网箱 英国采用网箱四周装有可充气或排气的中空管子,使网箱沉浮或转动。

更换网衣 为了使水流畅通并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物,伴随着鱼体的增长,不断进行网衣更换,使网目不断扩大。网目规格可根据2倍鱼体高小于周长的原则,两个单脚的网目长小于鱼体高为依据选择网目,最好以破一目而不逃鱼为度。如石斑鱼幼苗期下网,可用0.5cm网目的网衣。当鱼体长到6~8cm时,改用3cm网目的网衣。当体重长到150~200g时,则换成5cm网目的网衣。换网时,应首先将旧网解下一边,拉向另一边,然后把新网衣从空出的一边开始栓好,仅留相对的一边。再将旧网衣移入新网衣中,将旧网衣拉起,鱼则游入新网中。

(2)分箱饲养 随着鱼体的增长,密度增大,单位水体的负载不断加重,需定期进行分箱饲养。分箱时可按鱼体的大小、体质的强弱而分开饲养,以减少同类相残,以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并可分别对待,以促使其生长,特别在小规格鱼种阶段更应如此。有的鱼类要经过3~4次分箱。分箱疏散时要小心操作,且勿伤害鱼体,引起疾病感染和死亡,尽量做到鱼不离水。在鱼群过数、分鱼等过程中,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密度不宜过高,谨防鱼群缺氧。

(3)日常观测与记录 为了分析网箱养殖效益,进一步改善养殖技术,在网箱养鱼过程中,每天要进行测量记录,内容包括:(1)水质海况:每天对海水温度、比重、溶氧、水色、透明度、天气、风浪等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水质,最好选定一个网箱、固定位置和水层,以便逐日比较。(2)饵料投喂:记录每天的投饵时间、投饵种类和投饵数量。(3)鱼的活动:每天记录鱼类活动及摄食情况,记录病鱼数量及症状,用药等防治措施,记录死鱼数量及死亡原因。平常要善于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 正常情况下网箱养殖鱼悠然自得或沉于网箱下部,如发现缓慢无力游于箱边,受惊后无反应,或狂游、跳跃等都是不良征兆。鱼类浮头是因为海水中氧气不足,为了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便浮在水面上吸气。若浮头过多,就会影响生长及鱼体健康,甚至出现死亡。引起浮头的原因是由于天气闷热,水温高,水质肥,网箱网眼堵塞,水交换不畅,发生赤潮或海水中有机物质分解及有毒物质产生。如发生浮头,用人力或水泵、增氧机搅水增氧,改善网箱水交换,或将网箱移至洁净海域。除了在投饵时了解摄食状况外,还可通过饵料台检查摄食速度、摄食量。(4)鱼的生长:要记录鱼种放养日期、种类、数量、规格和产地,要定期测量鱼体生长情况,一般每半个月到1个月测量1次。测量方法为随机抽取30~50尾/箱,测量其体长、体重,动作要轻快,避免伤及鱼体。根据测量数据,调整以后的投饵种类和数量。鱼体测量最好在分箱、换网时一并进行。

(4)安全检查 网箱的检查可分为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两项。定期检查每周至少一次。临时检查是台风季节或其它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定期检查多在投饵摄食之后的上午风平浪静之际进行。主要检查箱体有无漏洞或破损。箱体网衣有可能为钉子、其他硬物或过往船只刺破或挂坏,凶猛鱼类、蟹类及附生生物等都会从网箱顶部、底部、侧壁侵袭鱼类、撕破网衣、缠绕箱体,造成危害。也可能被敌害生物钻洞。每周至少对箱体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定期检查还要注意底框装配部分。装配欠妥或网衣缝合处被绳索磨损,一遇微小冲击就易断裂。因此,选择网衣和绳索可考虑同一种或不易磨损的材料。台风季节,风浪对网箱冲击很厉害。台风来临前,要检查网箱框架牢固程度、锚绳等的牢固程度等。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或采取措施。台风过后,再次检查,充分保证网箱各部件的安全性。

(5)病害防治 鱼类在网箱中养殖,一般不易生病。但一旦生病,则危害严重。因此,网箱养殖的病害防治是不容忽视的。鱼类发生疾病,是机体、病原体、环境三方面作用的结果。一般说来,大部分鱼病,是因为水质和饵料的不适而引起的。水质和饵料的不适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条件,因此,要注意水质和饵料质量的管理。海水网箱养殖的防病措施包括:

① 改善网箱养殖环境。经常保持养殖水域的卫生,打捞网箱内的残渣污物,使水流畅通。

② 控制和消灭病原生物。鱼苗入网箱前,进行消毒。养殖期间,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包括挂袋消毒和投喂药物。此外,定期用淡水浸泡鱼体,可防治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

③ 增强鱼体的抗病力。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投喂充足的饵料,使鱼体快速生长,可提高鱼体抗病力。一旦发生鱼病,积极治疗,对于外用药物,施用的具体做法是:提起网箱,然后用帆布或编织布加工成与养鱼网箱同大的网箱套,从底部套在网箱外,保持水深0.5~1.0m进行药浴,效果较好,但操作稍嫌麻烦;更为简便的办法是等平潮流缓、水体相对静止时提起网箱,保持一定水深,尽量均匀地稀释、泼洒药物,以免局部瞬间浓度过高,可反复操作几次。因药物流失不可避免,治疗效果虽较之前法稍逊,但生产上较为常用。上述给药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搬动鱼体,应激反应小,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6)灾害防治 灾害性天气是指风暴潮、暴雨及洪水、水温突变等突发性情况,如不引起重视,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损失。

① 风暴潮 高温季节,正是网箱养殖鱼类生长旺季,也是热带风暴潮或台风多发季节。要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在风暴潮到来之前必须检查网箱的框架和固定装置是否牢固,绑紧浮子,拉紧盖网。如正值大潮期间,应加大加长绳索,检查结扎处是否松散,并适当提高箱体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同时做可能发生的大批避风渔船进入港湾避风及海上漂浮物撞击网箱导致走锚移位、网破鱼逃的事故。网箱组之间增设旧轮胎等缓冲物,减轻互相磨擦、撞击。必要时转移网箱或箱内鱼群至安全地带。近些年,为了扩大网箱养殖海区,向外侧海域推进,各地创造了许多简易实用的消波抗浪经验,效果良好。这些措施主要有:挡浪排、导流网、阻流网片、鱼排船形组合、增加浮子、捆绑毛竹等。

② 洪水及暴雨 洪水冲泻,暴雨倾盆会冲垮网箱固定装置,并带来陆上漂浮物,使网眼堵塞乃至网衣破损。洪水暴雨又会使海水盐度急剧下降鱼群不堪承受。要昼夜值班,加强观察,加固箱体,并及时除去漂浮物。还要监测是否有污染物带入。海水盐度剧降时,可投些生石灰补救,以提高pH,减少鱼类应激。无论是台风还是暴雨或洪水,事发过后都要立即检查网箱,观察有无破损之处,桩和绳索是否毁坏,鱼群有无死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修复和抢救。

③ 水温剧变 连续的冷空气会使水温剧降,可适当降低网箱水位,提前设置越冬鱼巢,投喂优质饵料,减少惊扰。盛夏季节过高水温对鱼类也十分不利,可通过在网箱上设置遮荫网,水面上放遮荫物,并改善水体交换来缓解。

(7)水质监控

① 突发性污染 由于环境意识尚未深入人心,陆上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农药残留随时随地注入大海,海洋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首当其冲的是临近人类活动区的海湾,在此设置的网箱也成了受害者。要注意观察、掌握重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做出相应对策。较常见的有害物质有重金属、有害农药及其他挥发性酚和油类等。附近若有造纸厂、电镀厂、印染厂、制革厂、粮食加工厂等,其排出的废水对养鱼影响较大,需严加防范。

② 赤潮 赤潮是局部海域浮游生物突发性急剧繁殖、聚集,从而恶化水质,使海水腥臭、发粘、水色异常的现象。水色多以红色为主,故称为赤潮。我国近海的赤潮生物约有40余种,常见的有夜光藻、原甲藻、裸甲藻、多甲藻、旋环藻、角藻、骨条藻、束毛藻等。赤潮多发生在夏季热天气,海水颜色变成粉红色、桃红色、褐红色、黄绿色或墨绿色等。诱发赤潮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的排放,农田化肥的流失,养殖场区残饵、废水倾注和有机物积累等,使海区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特别是磷肥的大量流入,使氮磷比超过正常比例,更诱使赤潮发生。赤潮生物繁殖初期,相当短时间海水溶氧升高,但紧接着由于过量繁殖,引起海水严重缺氧,导致网箱养殖的鱼类供氧不足;大量赤潮生物死亡被细菌分解,产生的硫化氢和甲烷,对鱼类有致死的毒性;许多褐鞭毛藻能排出大量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能附在鱼上,使其窒息死亡;一些裸甲藻能分泌剧毒的甲藻毒素,对鱼类心肌呼吸中枢或神经中枢起障碍作用,导致鱼类死亡。若鱼类无甚反应,摄食正常,表明该赤潮毒性较小,但要当心晚上出现缺氧浮头,应采取增氧措施。若赤潮出现当天,鱼类反应异常,出现狂游或急躁不安,在无其他病症和征象情况下而突然死去,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一是将网箱移至远离赤潮区,二是投放大量硫酸铜,撒布粘土,用量1kg/m2~2kg/m2,或用过氧化氢以15mg/L浓度泼洒,杀死角毛藻等赤潮生物。赤潮对网箱养鱼的危害非同一般,不能忽视。1998年春,香港及珠江三角洲海域曾因赤潮使网箱内养殖鱼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仅香港海域损失就高达1亿多港币。赤潮的气味,能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人口服1mg纯毒素即可致死。由腰鞭毛虫引起的赤潮中离析出的毒素,稀释至1:250,能使鱼在1h内死亡,稀释至1:1000,能使鱼失去平衡。若发现海区有大片带状或块状水色异常应疑为赤潮,并进行水中浮游生物测定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形式多种多样,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迅速的新型网箱养殖技术,如挪威大型深水网箱养殖产量,1980年为0.75万吨,2000年达到46万吨,20年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2.9%。挪威采用大型抗风浪网箱、全价配合饲料、防病疫苗、自动投饵、自动清除死鱼、鱼苗自动计数等技术,均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成为世界海水鱼养殖最成功的典范。挪威养殖法规的制订及许可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养殖人员的上岗专业培训,养殖环境的严格保护,病害的监测报告,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科研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等,使网箱养鱼迅速、持续地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我国自1998年从挪威引进该项设备与技术,在海南陵高试验养殖以来,各地相继引进试验,并开发了国产化技术,还引进其它国家大网箱养鱼的设备与技术,深水大网箱养鱼技术正在我国逐步地试验、推广。由于深水大网箱养鱼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较为综合的技术,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节仅就国外已获得较为成功的经验,以及我国养殖的初步成果进行介绍,期望在推进深水大网箱养鱼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并有待通过大面积推广,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1、网箱结构 深水大型网箱结构,由框架、箱体、浮力、系泊及附属设施等部分组成。有全浮、浮沉、全沉等。有圆形、方形、蝶形、坛形、柱形、六边形等。

(1)框架

① 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架 管子通常直径为100~315mm,上部扶手及支撑架通常用直径125、下部浮架用直径200~315mm的2~3列管内充填入发泡苯乙烯材料,使管架自身具有浮力。多数制成圆形,直径12、5~57、3m(即周长40~180m);少数也有制成六角形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架没有任何会生锈、需要维护的部件,充分地把材料的柔韧性与高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箱架不仅可以随波逐流,还具有抗击台风巨浪的能力。在外力作用导致瘪变时,具有一定的复压能力。并可在材料中作用而老化、抗海水腐蚀的工艺处理,提高了使用年限,一般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较廉的价格,在挪威全浮网箱、浮沉式网箱被普遍采用。

② 橡胶管框架 橡胶管内有聚脂增强层,管内充入空气。管子用圆筒形浮子的钢管法盘接头相接成六角形、八角形网箱。日本多数为边长16m的六角形网箱;边长最长为20m的八角形网箱,一般可抗波高5~7m,最高可抗波高10m,但售价较贵。

③ 玻璃钢框架 在内径450mm、厚19mm的玻璃钢管内,充入发泡材料,再用玻璃钢接头使其连成一体而成。抗老化性能较好,具一定的抗风浪性能。但耐冲击性不如橡胶管,而价格与橡胶管相同。最近,开发成功复合式玻璃钢,即在由增强纤维和热固性树脂构成的玻璃钢上覆一层热塑性树脂而成三元复合材料,强度增加,成本价格下降至原价的1/5。

④ 钢架 分钢管和圆钢、型钢两类。一般多用镀锌钢管,以防海水腐蚀。有的在钢材外覆一层塑料或橡胶。最大直径(圆形)或边长(方形)可达15m。

⑤ 其他金属 主要为铝、钛,铝材质抗风浪性较差,如制成合金,强度提高,但价格也随之提高。钛是目前所知不被海水腐蚀的金属,但价格高。

(2)箱体 箱体材料的主要部分是网衣。现在使用的有下列几种材料的网箱:

① 化纤网 常用的有锦纶线(PA)、涤纶线(PES)、乙纶线(P)、丙纶线(PP)、维纶线(PVA)、氯纶线(PVC)、偏氯纶线。由于乙纶线(聚乙烯)网具重量轻,强度好,成型方便,又不会被海水腐蚀,已被全面推广应用;也有些使用聚脂纤维。但化纤网易附着贝、藻类生物,耐热性差,网袋在水中易变形。在使用时,每年常需换几次网,侧网下部还需挂重锤或装置金属框,也有底网改用金属网,在风浪较大海区,上部网衣常用两层网。此外,化纤网衣不宜养殖牙齿锋利的鲀科鱼类。

② 镀锌金属网 其优点是网袋不会变形,附着生物少,一般不需要换网,并可养殖包括河鲀、石鲷在内的所有鱼类,又因底网不会扭曲褶皱,也适合于养殖鲆、鲽等底栖鱼类。金属网的缺点是成本较高,不耐腐蚀,在有风浪处,金属老化和腐蚀更剧。适于沉式网箱,网箱直径一般限于15m之内。现已开发出锌铝合金线和铜合金(UR30)的金属网,耐腐蚀、防附着性能良好。

③ 龟甲网 由聚脂系合成纤维的单丝制成,优点是不生锈、耐腐蚀,比金属网轻(比重1、38),质地较硬,在风浪较大的海域,网袋也很少变形。防附着生物性能介于聚乙烯网与金属网之间,若能定期清扫网衣,可以不换网。

④ 钛网 钛的强度与不锈钢相同,但比铁轻(比重4.5),耐海水腐蚀性能可与白金相比。但经受不住由风浪引起的磨损,且价格较高。

(3)浮力 常用发泡苯乙烯或包上树脂的苯乙烯。发泡苯乙烯浮子的优点是浮力大、耐磨擦、不易损坏,一般中50cm×80cm的浮子,浮力为150kg左右;还有用树脂制的耐压浮子(沉下用)和硬质塑料桶,后者容易破漏,其浮力是依靠高密度聚乙烯管内的发泡苯乙烯及空气,美国碟式网箱的浮力,是依靠中央柱内的空气。

(4)系泊 系泊设施为固定系统。它是为了与海底(海岸)定位,并避免网箱与网箱之间的撞击损坏,也使每个网箱固定在各自的框架内,不漂移变位。一般有侧拉式(采用钢丝和混凝土方块、铁锚)、一点系泊式(钢绳和混凝土方块、铁锚)、连接式(钢绳和锚)。挪威的圆形重力式网箱,采用方型的框架固定结构,使固定系统的各点受力均衡,把网箱所受到的力均匀分配到各点,保护了网箱的安全。

(5)附属设施

① 工作平台 管理人员工作及休息的地方,也是小型仓库。挪威生产的饵料平台,是兼顾管理、监控、记录喷饵、贮藏、休息的地方。有的网箱之间铺设l~4m宽的工作廊桥,便于行走和操作。

② 监控设施 包括水质的自动监察、记录,水下监视设施等。后者用水下电视摄像设备,可以在陆上电视荧屏上直接观察到鱼的活动摄食,是否有野鱼进入等。

③ 投饵系统 投饵由手工改为机械,现又提升为电脑自控。其主要特点,一是完全由电脑操纵;二是可以精确的定时、定量、定点自动投饵;三是根据鱼的生长、食欲及水温、气候变化,残饵多少,通过声纳、电视摄像及残饵收集系统,自动校正投饵量;四是能自动记录逐日投饵的时间、地点及数量。挪威生产的自动投饵设备,通过鼓风,饵料直径10cm的送饵管,送至每个网箱,送饵管最长可达6000m。

④ 死鱼、残饵收集 该设备各不相同。有用蛇形管与压缩机相连,在底部漏斗处收集,也有用与浮子相连的盒状收集器,可随流移动。

⑤ 水力洗网机 为及时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生物,挪威网箱配以可使用海水的、HONDA引擎、200BAR压力的高压洗网机。

⑥ 分鱼、收鱼 有全自动分鱼机和收鱼机,前者用于鱼体在养殖后出现的个体差异,分级后继续饲养或收获,往往与后者同时使用,即先将收鱼机的吸鱼泵,把鱼连海水一起从网箱吸出,然后分级或直接收获。

⑦ 工作船 船上配备有起吊机,便于换网操作和起鱼收获,还可兼作人员、饵料及其他物资的运输。

2、网箱类型

由于我国目前深水网箱尚未定型,且各海区条件不同,所以目前正从各国引进并进行国产化开发。这里,把各类网箱作一介绍,供各地选用。

(1)重力式全浮网箱 以挪威为代表的重力式全浮网箱,基本是圆形,用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的材料,底圈用2~3道250mm直径管,用以成形和浮力,人可在上面行走。上圈用125mm直径管作为扶手拱杆,上下圈之间用聚乙烯支架。该类型网箱,逐渐向大型化发展,现阶段流行的为直径25~35m,即周长80~110m,最大的周长已达120m(目前更有180m的),深40m,养鱼重量200吨,最大日投饵量6吨。PE—50的比重为0、95,可浮于水面。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据称可达50年。设计能力小于1m/秒。网片防污6个月。目前挪威国内5300余只网箱,几乎全为该类网箱,其最大优点为操作管理方便,观察容易。另外,最大的橡胶管网箱,已达每边长20m的八角形网箱。重力式全浮网箱,还有一种“牙鲆专用网”,即利用底部金属网架,把网衣张开铺平,人可以站立网上作业,专用于鲆、鲽等底栖鱼类的养殖。

(2)浮绳式网箱 浮绳式网箱是浮动式网箱的改进,相比之下,其特点是具较强的抗风浪性能,日本最早使用。我国珠海市海洋与水产局研制也研制成功这种抗风浪养殖系统,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抗风浪特性,养殖效果良好,避免了浮动式框架网箱抗风浪能力较差,养殖场地局限于避风条件好的海湾内的弱点。浮绳式网箱系统主要由浮绳、深水网箱和动力工作排等组成。浮绳分主浮绳和副浮绳: ① 主浮绳 由主缆绳和拖网浮子组成。主缆绳为直径10cm、总断裂强度大于2.8万kg的聚氯乙稀绳共2根,长度均为110m,相间6m平行排列。拖网浮子直径20.5cm,高23.3cm,浮力为4.56kg。在2根主缆绳各绑系拖网浮子300个,制作成具有相应浮力的主浮绳。主浮绳两端分别连接一组浮体,每组浮体由18个拖网浮子绑扎而成,其截面呈“品”字形。浮体的另外一端连接主锚绳和主铁锚。主锚绳为直径3cm尼龙绳。主铁锚在每根主浮绳的迎风面一端采用了3枚,重量分别为250、250、100kg;背风浪一端采用2枚,重量均为100kg。 ② 副主绳 由长度为6m的副缆绳系18个拖网浮子制作而成。副缆绳采用枝江3cm的聚氯乙稀缆绳,每一深水网箱配置2根,用于连接2根主浮绳,组成四方形的支持框架。

深水网箱的箱体规格为6m×6m×6m,采用网目为56mm(2.2英寸)的聚乙烯防蚝网片(日本JFNIF产品)裁减缝合装配而成。上缘纲采用直径0.5cm的尼龙绳,投饲口开设于盖网中间,圆形,绑扎充气大卡车内胎或大号救生圈,使之浮于水面,方便投饵,可扎紧或解开。网箱沉子采用直径3.05cm(1.2英寸)的镀锌水管制成四方形(6m×6m)沉架,用250磅胶丝绑系箱底四周。

动力工作排为木(柚木)结构,由2个6m×6m的工作框架,工作面、起重架等组成,以塑料桶为浮力装置,配置2台12匹马力柴油发动机、2个推进器和卷扬机。

(3)蝶形网箱 蝶形网箱也叫中央圆柱网箱或海洋站半刚性海水网箱。它是用一根直径1m、长16m的镀锌铁筒为中轴,周边用12根镀锌铁管组成周长80m、直径25.5m的十二边形的圈,用上下各12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Oyneema)与中央圆柱两端相连,其作用有些象自行车轮的钢丝,用Dyneema纤维UltraCross编结网做网衣,组成蝶式形状,面积600m2容量3000m2的网箱。箱体在2.25节流速下不变形。中央圆柱可进水或充气,以此调节网箱比重,并与底部悬挂的15吨重的水泥块平衡,使整个网箱上浮或下沉,6分钟可以从海面沉到30m水深。上部有管子便于放鱼苗及投饵。可放置于离岸20km处。网衣附着物依靠潜水员下潜用高压水枪冲洗。

(4)海洋圆柱网箱 海洋圆柱网箱,也叫海洋平台网箱,由4根15m长的钢制圆柱和8条80m长的钢丝边围成,圆柱依靠锚和网直立固定。网也用Dyneema纤维制成的无结节网。在恶劣气候下,整个海台被浸没在波浪下。由于圆柱浮力的变化,很易升降,用30秒就可完成上升和降低过程。

(5)强力浮式网箱 强力浮式网箱,总体呈腰鼓形,中间最大直径1lm,底圈直径9m,口部直径3m。底圈至中圈高度为12m,口部至中圈高度10m,总容量3500m3。通过侧面8根空心管进排海水控制沉浮。口部上面有一管理台及饵料贮藏罐。l周进1次饵料,自动投喂。

(6)方形组合网箱 由防腐蚀钢材组成的箱架,每组6个,每个方形网箱为15m×15m。箱与箱之间走道宽分别为3m、2m、1m3种规格,固定点在一头,可以360度旋转,要有10倍于网箱面积的海面,可抗浪高4、3m。日本石桥公司开发的方形多边网箱用富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可用螺丝组装,不需焊接。

(7)张力腿网箱 TLC网箱,又称张力腿网箱,此网箱恰为传统网箱的倒置型。底部用接索固于海底,箱体在水面5m以下不会有垂直拍打之波浪,可抵挡波高10m,流速2节,强风浪下网箱体积缩小不超过25%。

3、海区环境条件

(1)位置 网箱养殖的海域,最好有岛礁等作屏障,可免受风暴潮或大风袭击,最好位于常年强风和台风的背风面,也可凭藉岛礁作为工作基地。

(2)底质 海底地势平缓,坡度小,底质为泥沙质、沙泥质,便于固定、操作及污物吸收。

(3)水深 深水网箱,必须设置于水深在15m以上的海域。这是因为水深处,不易沉积于把海底的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泛起而污染网箱,且能使网箱与海底保持相当距离(如5m以上),有助于底部水流畅通,并不会被底部杂物磨损,被底栖蟹类等咬破。但由于深水大型网箱有不同的类型,且有的如重力式网箱网衣高度可视需要而变化,所以对水深会有不同的要求。就重力式网箱来说,若海域比较深,网衣就可做得高些,单个箱体的容积就扩大了好多,单位水体的成本就会下降。

(4)水流 一方面需要流速,另一方面流速又不能过大。一般来说,选择流速0.3~0.8m/秒的海区较为理想。网箱本身对海流有阻碍作用,海流的流速会因网箱敷设数量、鱼类放养密度和网衣的清洁程度而有变化。在流速过大的海区,必须选择阻流能力强的网箱类型,或在网箱本身、海域址设阻流措施。

(5)水质条件 水质条件包括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光照与透明度、污染及重金属等,与传统网箱要求基本一致。

(6)其他 最好是交通便捷,且有电力供应,便于苗种、饵料、设施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

4、网箱的布局与排列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利用海域资源,使之可持续发展,也应是网箱养鱼的宗旨。应防止过密养殖和单一养殖带来的弊端。某一海域设置的网箱面积,不能超过该海域面积的l/10~l/15。有条件的须预留养殖面积,在同一海域,网箱最多只能连续养2年。布局应合理,包括留出沿岸流通道,顺流主流道,养殖区面积不宜过大,要留出足够的区间距。

(2)发展鱼贝藻综合养殖 尽可能地合理搭配鱼贝藻的养殖,开展网箱、筏架、延绳、垂吊、笼养等不同养殖方式的组合,以及不同养殖对象的间、套、混、轮养殖技术,底播放流和藻场建设,在网箱内,养殖鱼类尽可能适当搭配,特别要搭配杂食性和“清道夫”鱼类,如鲻鱼、罗非鱼、蓝子鱼等摄食残饵、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生物。总之,使养殖生物与辅助生物之间能自净,海域环境与海域生物之间达到自然协调。在海域功能上,除了养殖,还要结合考虑航道、停船和锚泊等多种功能。

(3)网箱布局 网箱布置应与潮流流向相适应,这样使海水流通良好,便于管理。潮流对临潮头的第一只网箱冲击最大,然后依次减少,有的在流速较大的海区,在迎潮流处专设档流网分流或空网箱减流。大型网箱养殖场,一般以两排为单位布置,排间距与箱间距一致,一般为20m左右,排的外侧留有较大空间,便于管理船行驶与工作。

5、常见养殖种类

一般选择生长快,肉味美,苗种容易解决,饵料来源广泛,适应性强,适于集约化养殖的种类。特别应选择个体大,易游动的种类,以更好地发挥大型深水网箱的优越性。世界上大型深水网箱养殖,数量最多的是鲑鳟鱼类,主要是大西洋鲑,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其次是虹鳟、大西洋鳕、大西洋鳙鲽及北极红点鲑等。国内目前适于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有70多种,而开展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目前仅有鮸状黄姑鱼、笛鲷科鱼类(紫红笛鲷、星点笛鲷、川纹笛鲷等)、花尾胡椒鲷 、军曹鱼、卵形鲳鯵、大黄鱼等种类。其他鱼类的深水网箱适养性正在逐步摸索。

6、养殖技术

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同传统网箱养殖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深水网箱一般设置在外海,箱体较大,放养鱼类规格也较大,养殖的密度可较高,如:挪威放养的为2龄鲑鱼种,体重在l千克以上。我国放养的鱼种,一般在150克以上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3~10kg/m3为宜,养到成鱼的密度为15kg/m3左右。对于石斑鱼等底层鱼类、鲆鲽类等底栖鱼类而言,由于其不能很好地立体利用网箱空间,放养密度不能太高。

(五)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和水体对网箱养鱼的负载能力

1、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

网箱养鱼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许多水体出现了局部或全局性的水质恶化现象,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箱养鱼向环境输出的废物主要包括未食的饲料、粪便、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等。在这些废物中对水体和底泥产生富营养化影响的主要是未食饲料、粪便和排泄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它们增加了水体的营养物负荷。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网箱区内的总氮、总磷和总碳类均高于对照区;透明度和溶氧低于对照区;网箱下方沉积物中的N、P、C和COD的含量明显增加。水体环境质量主要取决于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与水域自净能力的相互作用,当这些废物的排放量在一定的水平时,对环境是有利的,因为它有利于水体生物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整个水域鱼产力的增长;但是,当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水质和底质的严重恶化。近年来,我国有些开展网箱养鱼的水库,曾因网箱养鱼负荷量过大造成水质恶化,发生大规模死鱼或浮头事件,在网箱中大量使用药物也可使周围的水质恶化。不仅渔业生产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水体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国计民生。

2、网箱养鱼产生的营养物负载量的测定

为了准确地评介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预测水体对网箱养鱼的负载力,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估算网箱养殖所产生的废物中污染物的数量。网箱养鱼是一个开放系统,直接测定营养物的负载比较困难,多数研究者根据质量平衡方程来间接测定。营养物的质量平衡方程为:

营养物负载 = 输入的饵料中的营养物数量 - 输出的鱼体中的营养物数量

Penczak等(1982)运用此法,对波兰Glebokie湖网箱养殖0+龄和1+龄虹鳟的C、N和P的输入及输出计算废物量,结果为每生产1kg虹鳟,平均排入湖泊中的总氮、总磷和总碳含量分别为0.10kg、0.023kg和0.75kg。Beveridge(1984)利用已发表的虹鳟、罗非鱼和鲤鱼体及饲料中的含磷量和饲料转换系数(FCR),用类似Penczak等的方法计算了网箱养鱼对环境的磷负载。网箱养鱼造成的环境磷负载随饲料中磷的含量和消化率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3、水体对网箱养鱼的负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

水体对网箱养鱼的负载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致于破坏相应的水质标准的,水体所能承受的某种规模的网箱养鱼的能力,水体一般是多用途的,为国计民生发挥多种不同的功能,因此不同的水体或同一水体不同的使用目的便有不同的水质标准,所需遵循的水质标准不同,就会有不同水平的负载能力。

(1)根据水体的磷负荷标准计算网箱养鱼负载力 水体中引入网箱养鱼后,由于营养物特别是N和P的排放会改变水质状况,一般淡水水体中磷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持良好的水质,首先要研究水体的最高允许磷负载,而后根据单位鱼产量造成的磷负荷,计算单位水面积所能取承受的最大鱼产量,就可以计算某水体的网箱养殖规模。

①Dillon—Rigler模型 关于淡水生态系统对磷增加的反应的预测模型中,Dillon—Rigler(1974)模型应用较普遍,已经得到温带和热带地区许多湖泊和水库的验证。它的内容是一个水体中总磷的浓度[P],由磷的负载、水体的形态特征(面积、平均深度)、换水率以及磷的长期沉积率决定。在稳定的状态下,形成如下关系式:?

[P] = L(1-R)/Zρ?

   式中:[P]——总磷的浓度,即磷水平(g/m3);?

      L——磷的负载,即输入量(g/m3/a);?

      R——磷的沉积物贮留率,即被沉积物结合的磷百分比(%);

      Z——水体的平均深度(m);?

      ρ—— 年水交换率。?

  磷的沉积贮留率(R)可用Larsen和Mercier(1976)的推算式确定:?

R=1/1 + 0.747ρ0。507

一个水体开发网箱养鱼的潜力,是开发前水体中磷的浓度(P)与开发后可被接受(允许)的磷浓度(P)之差△P,即:

△P = Pf – P0

依据水质标准确定可被接受的磷浓度[Pf],通过检测可知开发前水体的磷浓度[P0],则允许网箱养鱼所增加磷浓度的增量△P=L(1-R)/Zρ,故开发网箱养鱼可接受的磷负荷为:

Lf = △P Zρ/(1-R)

求得可接受的磷负载(L)之后,该数值除以每生产单位重量鱼产品所产生的磷废物(Lf /Lp),即为水体对网箱养殖的最大负载力(t/年)。其中Lp为每生产1t鱼所产生的将散失于水中的磷废物。

Beveridge(1987)用此法计算出网箱养殖虹鳟的一个小型湖泊的负载力为3t/hm2/a。陈义煊等(1992)利用Dillon—Rigler模型计算过四川省9座水库网箱养殖鲤鱼的最大负载力,以最大产鱼潜力表示,为2.5t/hm2/a~8.1t/hm2/a,换算成最大网箱设置面积占养殖水面的百分比为0.16~0.5,只有一座小型水库(红光水库)的最大产鱼潜力为25.2t/hm2/a,最大网箱设置面积占总水面的1.6%,这是由于该水库水体交换率特别高的缘故。

②参照Vollenweider(1968)防止富营养化的可允许的磷负荷量,计算网箱养鱼负载力 Vollenweider根据氮、磷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不同水深湖泊允许负荷量标准,超过表列所规定 数值,即为富营养型湖泊。?

  开发网箱养鱼可接受的磷负荷(Lf)为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磷负荷(Lt-查表列数值)与该水体网箱养鱼之前的磷负荷(L0)之差,即Lf = Lt – L0 。再求出网箱养鱼每生产单位重量鱼产品所散失于水中的磷负荷(Lp),最后即可求得允许的最大养鱼负荷量 = Lf/Lp 。?

  (2)网箱养鱼有机质污染所引起的水质变化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相比较,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最大网箱养鱼负荷量即为水库的网箱养鱼负荷力(李德尚等,1994)。?

  李德尚等在山东一个中型、中一富营养型的水库中,设了18个14.3m3的围隔(Enclosure),分为6个实验组,按不同密度养殖建鲤,实验中观测了水温、透明度、pH、溶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与非离子氨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实验在6至7月间历时34d,实验结束时将这些变化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相比较,得出网箱养鲤的负荷力为3000kg/ha,若按网箱养鲤毛产量750000kg/ha为计算标准,则换算为养鱼网箱总面积占水库总面积的0.4%。并建议增加25%~35%的安全储备,以最大载鱼量1800kg/ha~2300kg/ha,面积比为0.24%~0.30%,作为负荷力的推荐值。这一结果与陈义煊等的结果近似。但是该试验的围隔未插入底泥,未能反映天然水体中底泥与水体营养物质的交换。且实验期间无水交换,一个交换率高的水体应比没有换水的水体负载力高。?

(3)Schmitton的投饵量标准 Schmitton认为,在大水面进行网箱养鱼时,当投饵量为每天每公顷15kg饵料(0.27kg P2O5废物)时,水质有肉眼能发现的变化,但这一投饵量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临界量。然而,没有任何理由去冒不必要的风验,因此,每天每公顷8kg饵料(0.13kg P2O5废物)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安全投饵水平。这一投饵量标准是以饵料转换率(FCR)为2为前提。是指在生产季节内最大投饵量,这个限制量也是指在整个水域平均每公顷水面所用饵料的平均数量,据此可以计算出整个水域可允许的网箱养殖规模。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海水港湾养殖 下一篇工厂化养鱼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