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DNA技术   

标签: 重组DNA技术 基因工程

顶[0] 发表评论(35) 编辑词条

重组DNA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发展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即是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的核心技术。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是人类根据需要选择目的基因(DNA片段)在体外与基因运载体重组,转移至另一细胞或生物体内,以达到改良和创造新的物种和治疗人类疾病的目的。

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关键在于限制酶的发现和应用。

一、限制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ve endonucleases),又称限制酶。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

1、限制酶的命名

根据其来源命名。如:

EcoRI来源于大肠杆菌E.coli的RY13菌株,I指在该菌株中分离的第一个限制酶。

2、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形成

每种限制酶能识别和切割的通常4~8个核苷酸序列,称为限制性位点或切点。

部分常用限制酶及切点

互补末端连接

产生相同序列的突出末端的不同片段 可有三种方式:

1)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

2)用识别相同靶序列的不同限制酶切割;

3)用识别不同靶序列但可产生一致的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切割。

3、特点:

根据上述限制酶的特点,在基因工程和基因诊断中的重要用途:

1) 不论DNA的来源如何,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容易重新连接。因此可将不同种属的DNA重组。如人和质粒DNA等。

2) 用于人类基因组的DNA分析,具特定的酶切位点。

3) Gene突变改变酶切位点的消失或新产生将改变酶切片段长度。应用于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

二、基因运载体及其选择

载体(Vector):将外源目的DNA导入受体细胞,并能自我复制和增殖的工具。

载体具以下特征:

1)分子量小,便于携带较大的DNA片段,能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增殖;

2)有多种限制酶切点,每种限制酶最好只有单一切点;

3)被切割后的载体,插入外源DNA后,不影响其复制能力,并有可选择的标记基因(如,抗药基因)。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粘粒,BAC,YAC,PI等。

(一).质粒plasmid

Plasmid 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DNA分子。

常用的质粒如pUC19,多连接子MCS。插入外源基因片段长度约10kb。将外源基因插入到MCS中,随质粒的表达而表达,增殖而扩增。外源基因插入到MCS后,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丧失而不显兰色-白色菌落。如果不插入外源基因,则产生兰色。从而筛选阳性菌落。

(二).λ-噬菌体(λphage)

是一种可在体外包装的细菌病毒,可高效感染大肠杆菌.λ-噬菌体DNA是线状双链DNA分子,全长约50kb,每条链各带12bp长的单链互补末端-粘末端(COS序列)。进入宿主细胞后不久,COS序列碱基配对环化。

改建后的λ噬菌体发展了多种较大型的克隆载体,如:

1、置换λ载体 – 溶解途径

载体和外源DNA整合到宿主菌DNA中。可克隆23kb的外源DNA。

2、插入λ载体 – 裂解途径

DNA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然后包装成噬菌体,裂解宿主,释放噬菌体。可克隆5kb的cDNA。

裂解途径

(三).粘粒(cosmid vector)(30~40kb)

是将质粒和λ噬菌体改建的一种载体.它含COS序列,插入一小plasmid –而得名Cosmid。改建后的粘粒含有λ噬菌体的复制起点和cos 末端。全长8kb。大片段外源DNA插入后,在体外包装进而被克隆。可包装30~45kb长的DNA片段,多用于基因文库构建。

(四) 大片段DNA克隆载体

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很大,甚至许多单个基因也相当大(如:DMD gene 2300kb) ,克隆分析就需要更大的基因载体。如近年来构建的一些载体:BAC,PI,YAC等。

1、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

优点:能携带大片段DNA,约300kb。

在每个细胞中,一个载体分子能繁殖多个拷贝,高产DNA。

缺点:会出现插入片段在结构上的不稳定,导致克隆DNA部分的缺失或重排。为克服上述缺点,人们采用低拷贝数复制子载体,如,E coli中的F因子。此质粒含有2种基因(part A, part B)。每个E coli能接受 >300kbDNA片段。

2、噬菌体PI载体和PAC

PI噬菌体与λ噬菌体一样,外有蛋白质壳。内含相当大的(110~115kb)线性DNA,并在体外包装于PI壳内。PI进入宿主细胞后环化,扩增。

1994年,有人将PI和F因子克隆结合产生PI人工染色体克隆系统-----PAC。

3、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YAC)

YAC 的主要功能成份有三:

1)着丝粒:mitosis姊妹染色单体和减I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必需。

2)端粒: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核酸酶的侵袭。

3)自主复制序列(ARS)元件:是染色体自主复制的复制起点。

构建YAC需要4个短序列:2个端粒,着丝粒,ARS元件,与外源DNA连接成线性DNA分子,导入酵母细胞克隆。

三、DNA重组与分子克隆化

为获得所需的基因或特异序列,需从细胞中分离得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重组,并用适当方法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扩增得到大量相同的DNA片段,称为DNA克隆,亦称分子克隆。

基本原理与过程:

1、分离纯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 vector =重组DNA分子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其内增殖。

4、筛选含有重组DNA的细胞——细胞克隆(cell clone),将转化的细胞置于琼脂表面,以刺激细胞克隆生长,这些细胞是由单个细胞形成的遗传相同的细胞群体,故称细胞克隆。再将每个克隆移至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增。

5、分离重组DNA克隆:即收获扩增的培养细胞,并选择分离重组DNA。

分离纯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 vector =重组DNA分子

重组DNA 和分子克隆

重组DNA和分子克隆的几种方法:

(依目的基因的来源)

 1、从基因组中分离目的基因在细胞中克隆

 2、由特定m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再进行 克隆

 3、化学合成目的基因进行克隆

 4、PCR体外扩增目的片段进行克隆

从基因组中分离目的基因在细胞中克隆

筛选含有重组DNA的细胞——细胞克隆(cell clone)

筛查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克隆

四、目的基因表达

上述细胞的克隆系统可直接导入的目基因扩增,获得足够量的目的基因来进行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重组DNA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获得基因重组后的产物——RNA,蛋白质。

就是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重组,导入宿主细胞进而表达出相应的基因产物(蛋白)。

如胰岛素,干扰素;生产疫苗的抗原和特异的抗体等。此类克隆系统称为表达克隆。(expression cloning).

目的基因表达

(一).真核细胞的基因在原核细胞 (细菌)中表达

原核细胞中缺乏真核基因表达装置(如,RNA剪接因子等),因此不能直接表达。通常采用大肠杆菌为宿主。

真核多肽的表达要求:

1)适当的cDNA(完整的编码序列);

2)适当的表达载体,提供特定多肽信息;

3)外部进行表达调控,表达系统设计有启动子。

产物特征:

1)真核细胞的蛋白由于不能羟基化而不稳定;

2)活性受限或无活性。

(二)、真核细胞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真核宿主细胞提供一个相似但又不相同的环境。常采用酵母或昆虫细胞作为宿主。

应用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大量制备,研究特定基因的表达。

产物翻译后羟基化,羧基化等,有加强蛋白的稳定和功能活性。

五 、基因文库

 

基因文库(gene library),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的含有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DNA克隆。

(一) 构建基因组DNA文库

(二)染色体特异的基因文库 ( chromosome specific library)

(三)cDNA文库(cDNA library)

cDNA文库构建:

特定组织细胞一定发育阶段总mRNA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DNA?Preparation?from?Blood 下一篇Rapid?elution?of?DNA?from?agaro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