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植物学   

标签: 中药 地骨皮

顶[1] 发表评论(3) 编辑词条

    皮类中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皮类中药由外向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等。
一、性状鉴别
皮类中药在进行鉴定时要仔细观察皮的性状,正确运用术语。现分述如下:
    1.形状  老树的干皮,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
    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弯曲:皮片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的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
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2.表面  外表面:指皮的外面。
通常为木栓层,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的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
有的外表面常有纵横裂纹或片状剥离的落皮层;
有时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而使树皮表面粗糙;
多数树皮尚可见皮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的,皮孔的中央略向下凹,皮孔的颜色和皮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少数枝干皮上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亦是皮类中药具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
除去或部分除去外皮的皮片表面常较光滑,如刮丹皮。
    内表面:一般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网状皱纹、平滑坚硬。
3.折断面  皮类中药横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部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
① 折断面较平坦,无显著突起物(因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如牡丹皮。
② 折断面呈颗粒状突起(因组织中富有石细胞 群),如肉桂。
③ 折断面显较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因组织中富含纤维),如桑白皮、合欢
④ 折断时断面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因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侧较平坦或颗粒状,内侧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富含淀粉,如白鲜皮。
    4.气味  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
    二、显微鉴别
    皮类中药的构造(由外向内):周皮、皮层、中柱鞘部位、韧皮部等。
1.周皮  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木栓层细胞多呈扁平形,切向延长,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栓化或木化,黄棕色或含红棕色物质。有的木栓细胞壁不均增厚并木化,如杜仲皮,木栓细胞内壁特厚;肉桂的最内一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别增厚;海桐皮木栓细胞呈石细胞状,有明显的壁孔或层纹,并强木化。
木栓形成层细胞常为一层扁平而薄壁的细胞,在药材中不易区别。
栓内层存在于木栓形成层的内侧,也和木栓细胞相似,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不木栓化,有的含叶绿素而显绿色,则又称绿皮层。
2.皮层  细胞大多是薄壁性的,略切向延长,常可见细胞间隙,靠近周皮部分常分化成厚角组织。
注意观察皮层中的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分泌组织(油细胞、乳管、粘液细胞)、细胞内含物(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以上均为重要的鉴别特征。
    3.中柱鞘部位  中柱鞘部位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或纤维和石细胞群形  成的环带。
4.韧皮部  包括射线、韧皮部束两部分。
射线可分为髓射线、韧皮射线两种。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射线的宽度和形状在鉴别时较为重要。薄壁细胞中常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
韧皮部束主要由筛管、韧皮薄壁细胞组成。筛管群在皮类中药中常压缩,成为颓废筛管组织。注意观察韧皮部中的纤维、石细胞有无存在,注意其形状、壁的厚度、纹孔、木化程度、存在形式和排列情况。注意有无分泌组织、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等。
    粉末的显微检查是鉴定皮类药材经常应用的,在粉末制片中可更清晰地观察各种细胞的形状、长度及宽度、细胞壁的厚度及层纹、内含物等。

目录

[显示全部]

桑白皮(Cortex Mor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桑科 桑Morus alba L. 根皮    【性状鉴别】  呈扭曲的卷简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狭不一,厚1~4mm。
外表面平坦,白色或淡黄白色,偶有残留的橙黄色或棕红色鳞片状栓皮;
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纵纹,有时纵向裂开,露出纤维。
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
纤维易成片地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
【成分】  含四种黄酮类衍生物:桑皮素(mul-berin)、桑皮色烯素(mulberrochromene)、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及环桑皮色烯素(cyclomulberrochromene)等;
桦皮酸;
а—及β—香树精、挥发油、谷甾醇;
香豆精类化合物:东莨菪素及伞形花内酯。                         

牡丹皮(Cortex Moutan)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毛莨科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根皮
【产地】  主产于安徽、河南、四川、山东、湖北等省。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采收加工】  栽培3~5年后采收,通常在10~11月挖出根部,除去须根及茎基,剥取根皮,晒干,称原丹皮;
刮去外皮后晒干,称为刮丹皮或粉丹皮。     【性状鉴别】  呈筒状或半圆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向内卷曲或略外翻。
长5~25cm,筒径0.5~1.2cm,皮厚约2~4mm。
外表面灰褐色,有多数横长略凹陷的皮孔痕及细根痕;
刮丹皮外表面粉红色或淡灰黄色、淡红棕色。
内表皮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理,常见白色发亮小结品(系牡丹酚结晶)。
质硬脆,折断面较平坦,粉性,灰白至粉红色。
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涩。
    以条粗长、皮厚、无木心、断面包白、粉性足、结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
① 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壁浅红色。
② 皮层菲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③ 韧皮部占极大部分。
④ 射线宽1~3列细胞。
⑤ 薄壁细胞以及细胞间隙中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中并含淀粉粒。
粉末:淡红棕色:
① 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9~30~45μm,含晶薄壁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
② 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球形、半球形或多面形,直径3~16μm,复粒由2~6分粒复合而成。
③ 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④ 有时可见丹皮酚针状、片状结晶。
【成分】  含丹皮酚(paeonol)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勺药苷(paeoniflorin);
挥发油等。
    【理化鉴别】
(1) 粉末  微量升华  升华物  显微镜下 长柱形结晶或针状及羽状簇晶,于结晶上

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       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丹皮酚的反应)
    (2)取粉末0.15g,加无水乙醇25m1,振摇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m1,用无水乙醇稀释至25m1,在27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3)粉末2g+乙醚20m1 振摇、滤过 滤液5m1,置水浴上蒸干,放冷,残渣+硝酸数滴     棕黄色,后变鲜绿色。(丹皮酚的反应,芍药根皮粉末显黄色)
   【含量测定】  取粗粉0.2g,精密称定,用水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约450m1,加水稀释至500m1,摇匀。在274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丹皮酚的吸收系数(E   )为862计算。本品以干燥品计,含丹皮酚不得少于1.20%。

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木兰科 厚朴Magnoliae offiinalis Rehd.Wils.
凹叶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Rehd.Wils var.boliba Rehd.et Wils.干皮、枝皮和根皮。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土坑里,使之“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卷成筒状,晒干或烘干。根皮及枝皮剥下后可直接阴干。
【性状鉴别】干皮  呈卷简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约2~7mm,习称“筒朴”;
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3~8cm,习称“靴筒朴”。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粗糙,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栓皮有时呈鳞片状易剥落,刮去粗皮者,表面较平坦,显黄棕色。
内表面较平滑,具细密纵纹,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外部灰棕色,颗粒性;内部紫褐色或棕色,富油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酚结晶)。
气香、味苦带辛辣感。

枝皮(枝朴)   皮薄,呈单筒状。长约l0~20cm,厚1~2mm。
表面灰棕色,具皱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嚼后残渣亦较多。
余同干皮。

根皮(根朴)  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劈破,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长18~32cm,厚l~3mm。
表面灰棕色,具皱纹,劈破处呈纤维状。
质硬,易折断。嚼之残渣较多。
余同干皮。
    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色紫棕而有发亮结晶状物、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厚朴干皮横切面:
 ① 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有时可见落皮层,木栓形成层中含黄棕色物质;栓内层为石细胞环带。
 ② 皮层中散有多数石细胞群,石细胞多呈分枝状,纤维少见;靠内层有多数椭圆形油细胞散在,壁稍厚。
③ 韧皮部占极大部分,油细胞颇多,纤维束众多,壁极厚。射线宽1~3列细胞,向外渐宽。
① 薄壁细胞中含有黄棕色物质或充满淀粉粒,淀粉粒有时多已糊化,有时可见少数草酸钙方晶。
粉末:棕黄色。
① 石细胞众多,呈椭圆形、类方形、卵圆形,或呈不规则分枝状,直径11~65μm,有时可见层纹,木化。
② 油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85μm,含黄棕色油状物,细胞壁木化。
③ 纤维直径15~32μm,壁甚厚,平直,孔沟不明显,木化。
④ 木栓细胞呈多角形,壁薄微弯曲。
⑤ 筛管分子复筛板筛域较大,筛孔明显。此外,稀有草酸钙方晶。
    凹叶厚朴的区别点为:纤维一边呈波浪状或齿状凹凸;油细胞直径27~75μm,壁非木化或木化;木栓细胞壁菲薄而平直,常多层重叠。
【成分】  含挥发油约1%:主要含а、β—桉油醇(а、β-eudesmol,machilol),占挥发油的94%~98%。а、β-按油醇有镇静作用。
厚朴酚(magno1o1)约5%,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1)。厚朴酚有抗菌作用。
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
  
   【理化鉴别】
(1)粗粉3g+氯仿30m1 回流30min、滤过。滤液 紫外光灯下 顶面观现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2)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碘化铋钾试剂    橙红色沉淀;
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硅钨酸试剂     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3) TLC检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厚朴粉末的甲醇提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为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苯—甲醇(27:1)展开,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显色,应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供试品 厚朴粉末的甲醇提取液。
对照品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吸附剂 硅胶G板。
展开剂 苯—甲醇(27:1)。
显色剂 1%香草醛硫酸溶液。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为对照品,样品的甲醇提取液用十八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于294nm的波长处测定,本品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
    【附注】  近年来,全国作厚朴药用的植物约6科30多种,除上述两种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尚有以下品种在各产区使用,有的还销至外省。
    (1)滇缅厚朴(大叶木兰)Magnolia rostrata W.W.Smith的树皮已收入部颁标准,滇缅厚朴亦称云朴、贡山厚朴、腾冲厚朴,呈卷筒状,厚0.35~0.5cm,外表较平坦,呈灰白色至灰棕色,气微芳香,味微苦,余同厚朴。横切面与厚朴相似,但栓内层外层为6~9列长方形细胞,内层为石细胞环。皮层石细胞为长方形、多角形、不规则形,壁厚,层纹清晰。其化学成分与厚朴类似,亦含厚朴酚、和厚朴酚及木兰箭毒碱。
    (2)四川产威氏木兰Magnolia wilsonii Rehd、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 、凹叶木兰Magnolia sargentiana Rehd.et Wils.的树皮已确定作地方品种,称“川姜朴”。
(3)望春玉羊Magnolia biondii Pamp。、紫花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等的树皮在某些产区亦作药用,常混于姜朴使用。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lii Hook.f.et Thoms.在云南使用,称二叶子厚朴、土厚朴。

              

肉桂 (Cortex Cinnamom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樟科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树皮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云南、福建等省亦产。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每年分两期采收,于4~5月和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制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1)企边桂  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2)桂通  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3)板桂  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  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
【性状鉴别】  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长30~40cm,厚约2~8mm,企边桂宽约6~10 cm,桂通直径为2~3cm。
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以体重、肉厚、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② 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时有纤维束存在。
④ 韧皮部约占皮的1/2厚度,油细胞随处可见;粘液细胞亦较多。
⑤ 射线细胞宽1~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
①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2~88μm,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木化。
② 纤维多单个散在,少数2~3个并列,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长195~920μm,直径24~50μm,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③ 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8μm,含黄色油滴状物。
④ 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呈短杆状。
⑤ 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壁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成分】  含挥发油: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少量苯甲醛,桂皮酸。
【理化鉴别】
 (1)粉末少许+氯仿   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    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2)TLC检桂皮醛
本品的乙醇冷浸液作供试品溶液,桂皮醛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供试品 乙醇冷浸液。
对照品 桂皮醛。
吸附剂 硅胶G板。
展开剂 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85:15)。
显色剂 二硝基苯肼乙醇液。
【附注】非正品 阴香
为樟科 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Nees) Blune  树皮
本品呈槽状,板片状或不规则块状,厚0.1~0.6c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可见灰白色斑纹和不规则的细纹理。内表面暗红棕色,平滑,划之油痕不明显。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粗糙,内外分层不明显,无黄棕色的线纹。具樟气味辛,微甜。
柴桂
为樟科 柴桂 Cinnamomum tamala (Buch-Ham.) Nees et Eberm  树皮
呈槽状,半筒状或不规则块状,厚0.4~1.5cm。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时可见灰白色斑纹。内表面暗红棕色,划之油痕不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外分层不明显,外层较厚。切面有众多略具光泽的黄白色斑点,内层较薄,深棕色,油性强。具樟气,味辛,微甜。
三钻风
为樟科 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 L
大叶钓樟Lindera umbellataThunb.  树皮
呈槽状或半卷筒状,厚0.2~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偶见有横向的沟纹及白色的斑点。内表面暗红棕色,略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偶见有横向的沟纹及白色的斑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外层呈浅黄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气微香味淡。 

杜仲(Cortex Eucomm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杜仲科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 树皮
【产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春、夏两季剥取栽植近十年的树皮,去粗皮,晒干;或将剥下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堆置于草内,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性状鉴别】  为扁平的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厚2~7mm。
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较厚的皮大多已刮去部分栓皮,显淡棕色而较平滑;
未刮去粗皮者有不规则纵槽及裂纹,并有斜方形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
内表面红紫色或紫褐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
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1cm以上才断丝。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
    以皮厚、块大、去净粗皮、断面丝多、内表面暗紫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落皮层内侧有木栓组织2~7个层带,每层带多为2~5列内壁特别增厚且木质化的木栓细胞组成,在两个木栓层之间为被推出的颓废皮层组织,细胞壁木化,细胞间散有石细胞群;木栓形成层为2~3列扁平细胞,排列颇整齐。
② 韧皮部有5~7条木化的石细胞环带,每环带为3~5列石细胞,并偶伴有少数纤维。
③ 射线为2~3列细胞,穿过石细胞环向外辐射。
④ 近石细胞环处可见胶丝团块,此种胶丝存在于乳汁细胞中。

粉末:棕色。
① 石细胞众多,大多成群。单个呈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0~80μm,长约180μm,壁厚,孔沟明显。有的胞腔中含有胶丝团块。
② 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现颗粒性。
③ 木栓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表面观呈多角形,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地增厚,木化,有明显的细小纹孔;侧面观呈长方形,壁一面薄,三面增厚,孔沟明显。
【成分】  含杜仲胶(gutta—percha),为一种硬性胶。
桃叶珊瑚苷(aucubin)、松酯醇二-β-D葡萄糖苷(降压成分)及β—谷甾醇等。
【理化鉴别】
 (1)粗粉10g+乙醇100ml 回流提取 回收乙醇至膏状,加蒸馏水搅拌后过滤,滤液

加数滴爱氏试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煮沸10min 溶液呈蓝色。(检查桃叶珊瑚苷)
                                   Δ
 (2)粉末1g+氯仿10m1 浸渍2h、滤过,滤液蒸于,加乙醇1m1产生具弹性的胶膜。【附注】非正品 红杜仲藤
为夹竹桃科 红杜仲藤 Parabarium chunianum Tsiang  茎皮
呈卷筒状或块状,厚0.1~0.3cm。外表面棕红色,粗糙,皮孔稀疏,浅棕色,有皱纹及横向细裂纹。刮掉栓皮的呈紫红色或红褐色,内表面浅红褐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的胶丝相连。气微,味涩。
白杜
为卫矛科 丝棉木 Evonymus bungeanus Maxim. 茎皮
呈板状,卷片状或半圆筒状,大小不一,厚0.2~0.8cm。外表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相间,粗糙,具纵裂或纵横皱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微有白色胶丝,拉之即断,无弹性。嗅微,味稍甘。
杜仲藤
为夹竹桃科 杜仲藤Parabarium micranthum (A.DC.) Pierre  茎皮
呈单或双卷筒状或槽状,大小不一,厚0.1~0.25cm。外表面带栓皮的呈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刮掉栓皮的呈红棕色,较平坦。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的胶丝相连,但胶丝弹力不大。无嗅,味稍涩。
花皮胶藤
为夹竹桃科 花皮胶藤 Ecdysanthera utilis Hay. et Kaw 茎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厚1.5~8mm。外表面带栓皮的呈棕褐色,粗糙,具纵向裂纹。皮孔稠密,明显,点状,灰白色。刮掉栓皮的呈棕黄,内表面淡棕色。质硬,折断面有稀疏的白色胶丝相连,胶丝弹性差。气微,味稍涩。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芸香科 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meid.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产地】  黄皮树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
黄柏主产于吉林、辽宁等省,以辽宁产量最大。
 【采收加工】  3~6月间采收,选10年左右的树;剥取一部分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去粗皮,刷净晒干。
【性状鉴别】  川黄柏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等,厚3~7mm。
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皮孔横生,偶有残存的灰褐色的粗皮。
内表面暗黄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硬,
断面深黄色,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
气微,味甚苦,粘液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关黄柏  通常较川黄柏薄,厚约2~4mm。
外表面绿黄色或淡棕黄色,偶有暗灰色的栓皮残留,栓皮厚,有弹性,
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显微鉴别】  川黄柏横切面:
① 未去净外皮者可见木栓层由多列长方形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质。栓内层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② 皮层比较狭窄,散有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石细胞大多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
③ 韧皮部射线宽2~4列细胞,常弯曲而细长
④ 韧皮部占树皮的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又称硬韧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⑤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随处可见。

关黄柏与川黄柏相似,不同点是关黄柏木栓细胞呈方形,皮层比较宽广,石细胞较川黄柏略少,射线较平直,硬韧部不甚发达。

关黄柏粉末:呈绿黄色或黄色。
① 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μm,常成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② 石细胞众多,鲜黄色,长圆形、纺锤形或长条形,直径35~80μm,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钝尖,壁厚,层纹明显。
③ 草酸钙方晶极多,直径12~24~30μm。
④ 粘液细胞可见,呈类球形,直径32~42μm。

川黄柏粉末不同于关黄柏的特征是:
石细胞大多呈分枝状,呈圆形者直径40~128μm,纹孔沟可见。
黄色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离,遇水渐膨胀呈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40~72μm,壁薄,有时胀裂,胞腔可见无定形粘液汁。
【成分】  关黄柏含生物碱:小檗碱(berberine)约0.6%~2.5%、黄柏碱(phellodendrine)、木兰碱(magnoflorine)、掌叶防己碱(即棕榈碱,palmatine)等;
含苦味质黄柏酮、黄柏内酯(即柠檬苦素)、白鲜内酯、青荧光酸、а-及β-谷甾醇、豆甾醇等。
    川黄柏的成分与关黄柏相似,亦含小檗碱(约1.4%~5.8%)、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
【理化鉴别】
 (1)黄柏断面 紫外光灯下 亮黄色荧光。
 (2)粉末0.1g+乙醇10m1 振摇、滤过 滤液+硫酸1m1,沿管壁滴加氯试液1ml,在两液接界处    红色环。(检查小檗碱)
 (3)粉末1g+乙醚10m1 振摇  浸出液,挥去乙醚,残渣+冰醋酸+浓硫酸l滴放置 紫棕色。(黄柏酮及植物甾醇的反应)
 (4)TLC检小檗碱
本品粉末的甲醇提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黄柏对照药材的甲醇提取液,再取小檗碱对照品甲醇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3:1.5:1.5:0.5)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供试品 粉末的甲醇提取液。
对照药材 黄柏对照药材甲醇提取液。
对照品 小檗碱对照品甲醇溶液。
吸附剂 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 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3:1.5:1.5:0.5)

五加皮(Cortex Acanthopanac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五加科 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根皮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l,4cm,厚约0.2cm,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向的长圆形皮孔;
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质轻而脆,易折断,
断面不整齐,灰白色,于放大镜下检视可见多数淡黄棕色小油点(树脂道)。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以皮厚、粗长、气香、断面色灰白、无木心者为佳。

秦皮(Cortex Fraxin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木犀科 苦枥白蜡树(大叶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白蜡树F.chinensis Roxb、
尖叶白蜡树F.chinensis Roxb var.acuminata Lingelsh.
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等      枝皮或干皮
【产地】  主产于东北、河北及河南,野生或栽培。
【采收加工】  春季或秋季整枝时,剥下干皮或枝皮,晒干。
【性状鉴别】  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直径约3cm,厚1.5~3mm。
外表面绿灰色至黑灰色,密布多数灰白色细小圆点状皮孔,有大的灰白色地衣斑;有细斜皱纹,或具分枝痕。
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
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
无臭,味苦。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
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易成层剥离呈裂片状。
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显微鉴别】  苦枥白蜡树皮横切面:
① 木栓细胞为5~10余列细胞,部分内壁增厚,木栓化。
② 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内含黄棕色物质。
③ 皮层较宽,有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
④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断续环带。
⑤ 韧皮部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被射线分隔形成“井”字形。
⑥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
 【成分】  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含秦皮乙素(七叶树素aesculetin)及秦皮甲素(七叶树苷aesculin);
鞣质及生物碱。
【理化鉴别】
 (1)粉末1g+乙醇10m1  水浴、回流10min 滤过。滤液1ml+1%三氯化铁溶液

2~3滴   暗绿色,再加氨试液3滴与水6m1,摇匀,对光观察 深红色。(检查秦皮乙素)
 (2)取药材少许浸入水或乙醇中,浸出液 在日光下 碧蓝色荧光(因树皮含有荧光的结晶物质七叶树苷和七叶树素)
 (3)TLC检秦皮甲素、秦皮乙素
本品粉末的乙醇提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秦皮甲素与秦皮乙素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乙醇(3:4:1:2)为展开剂,展开,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供试品 粉末的乙醇提取液。
对照品 秦皮甲素与秦皮乙素。
吸附剂 硅胶G板。
展开剂 甲苯—醋酸乙酯—甲酸—乙醇(3:4:1:2)。 

《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含秦皮甲素不得少于1.36%。

香加皮(Cortex Periploc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萝摩科 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 根皮
【性状鉴别】  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2~4mm。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易成片状脱落。
内表面黄白色或淡红棕色,有细纵纹。
质地疏松而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不整齐。
气香浓厚,味苦,稍有麻舌感。
【成分】  根皮和茎皮含十余种苷类化合物:北五加苷—A、—B、—C、—D、—E、—F、—G、—H、—I、—J、—K等。已知其结构的有强心苷杠柳毒苷(periplocin)和杠柳皂苷K、H1、E(glycoside K、H1、E)。
含有香气成分4—甲氧基水杨醛。

地骨皮(Cortex Lyci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茄科 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根皮
 【性状鉴别】  呈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块片状,长3~10cm,直径o.5~1.5cm,
厚1~3mm。
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具纵横皱纹或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
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
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成分】  根皮含桂皮酸和多量酚性物质。此外尚含甜菜碱、β—谷甾醇、亚油酸、亚麻酸、卅一酸等。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根茎类中药 下一篇叶类中药植物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