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植物学   

标签: 紫苏叶 中药植物

顶[0] 发表评论(20) 编辑词条

 叶类中药用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多为单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性状鉴别
  1单叶、复叶的小叶片鉴定。首先应观察大量叶子所显示的颜色和状态,有无茎枝或叶轴,是平坦的还是皱缩的,鉴定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观察。
2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其特征:
叶片的形状,如卵圆形、披针形等;
长度及宽度;
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
叶片的质地和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凹凸和分布情况;
叶柄的有无及长短,叶柄平直、槽状和扭曲情况;
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
叶片的气和味等。
在观察叶片的表面特征时,可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叶的上下表面的毛茸、腺点、腺鳞等。
  二、显微鉴别
  叶类中药的显微鉴别主要观察叶的表皮、叶肉及叶的中脉三个部分的特征。
  1.表皮  表皮细胞多为1层细胞,亦有为1层以上的复表皮细胞,如夹竹桃叶。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等。各种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显示不同程度的平直或弯曲,如枇杷叶的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而下表皮较弯曲。薄荷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均较弯曲;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念珠状增厚等。表皮细胞垂周壁的情况在鉴定相似品种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表皮细胞的外面平周壁常具角质层,有的常显不同程度的纹理;有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而呈乳头状,如荷叶。表皮细胞上有无毛茸和毛茸的类型,组成细胞数和形态以及其分布情况是观察叶类中药极为重要的特征。此外,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的存在、分布情况以及其气孔类型也是叶类中药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气孔的数目在植物不同种间有较大区别,同种植物的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亦不同,通常下表皮较多。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
   
   气孔指数=
   
2.叶肉  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1)栅栏组织通常为1层圆柱形的细胞,亦有为2~3层细胞的,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排列紧密,多在上表皮细胞下面,或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细胞的,如番泻叶、桉叶等。
(2)海绵组织通常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叶肉组织中是否有草酸钙结晶,有无分泌组织,如油细胞、粘液细胞、油室、间隙腺毛以及异型细胞的存在,其形状及分布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3.中脉  叶片中脉横切面上、下表皮的凹凸程度在叶类的鉴定上有其特殊性。一般叶的中脉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组织,但亦有少数叶的中脉部分有栅栏组织通过,如番泻叶。中脉维管束通常为一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位于上方,排列呈槽状或新月形至半月形;韧皮部在木质部的下方。有的中脉维管束分裂成2~3个或更多的,维管束的外围有时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包围。有的为双韧型维管束,如罗布麻叶。

目录

[显示全部]

侧柏叶(Cacumen Platyclad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柏科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枝梢及叶
【性状鉴别】  带叶枝梢多分枝,小枝扁平,长短不一。
叶细小鳞片状,先端钝,贴伏于扁平小枝上,交互对生,深绿色或黄绿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桑叶(Folium Mor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桑科 桑Morus alba L. 叶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
完整的叶片有柄,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成心脏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时可见有小疣状突起;
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脉上被疏毛,叶腋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以叶大、少破碎、色黄绿者为佳。

蓼大青叶(Folium Polygoni Tinctori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蓼科 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叶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可采两次,除去茎枝及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
完整的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8 cm,宽2~5cm。
蓝绿或蓝黑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
叶脉浅黄棕色,于下面略突起。
叶柄扁平,偶可见膜质托叶鞘。
质脆。
气微,味微涩而稍苦。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
① 上下表皮各l列细胞,切向延长,有气孔分布,叶缘处可见多列式锥状多细胞非腺毛,壁木化增厚。
② 叶肉为异面叶型,栅栏细胞2~3列,短柱状,不通过主脉。
③ 主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6~8个排列成环,上方一个较大,每个维管束韧皮部外围均有纤维束,纤维壁厚且木化。
④ 薄壁细胞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及多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
粉末:蓝绿色。
① 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
② 气孔多为平轴式。
③ 腺毛头部4个或8个细胞,柄部1—2个细胞。
④ 非腺毛多列式,壁木化增厚。
⑤ 叶肉细胞内含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⑥ 草酸钙簇晶直径12~80μm。
【成分】  含靛玉红(indieubin)、靛蓝。新鲜全草含靛青苷(indican),酸水解后生成吲哚醇(indolol),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靛蓝(indigo),全草能产生靛蓝4%~5%。
N—苯基—2—萘胺、β—谷甾醇等。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蓼大青叶中靛蓝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甲醇—水(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604nm。取本品粉末,用2%水合氯醛的氯仿液提取,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加2%水合氯醛的氯仿液,作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本品含靛蓝(C16H10N202)不得少于0.50%。

大青叶(Folium Isatid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十字花科 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叶
【产地】  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大多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分2~3次采收。第1次在5月中旬,采后及时施肥,第2次在6月下旬,如施肥管理得当,8月份可采收第3次。北方地区一般在夏、秋(霜降前后)分两次采收。
    【性状鉴别】  多用基生叶,叶片极皱缩,成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完整的叶片展开后呈长圆形或长圆状倒被针形,长5~20cm,宽2~6cm,
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上表面暗灰绿色,有时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
叶脉于背面较明显;
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叶质脆,易碎。
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① 上下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
② 叶肉中栅栏组织细胞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 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 主脉及叶肉的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myrosin)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小,直径10~40µ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皮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3~4个。
粉末:本品粉末绿褐色。
①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显念珠状增厚。
② 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③ 叶肉断面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分。
【成分】  含靛玉红,靛蓝、色胺酮等。
鲜叶含菘篮苷(isatan B),菘蓝苷易水解形成吲哚醇,继而氧化成靛蓝。
自植物中分得芥苷(glucobrassicin)、新芥苷(neoglucobrassicin)、1—磺基芥苷、黑芥子苷、游离吲哚醇及氧化酶等。   
【理化鉴别】
(1)粉末 微量升华 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粉末水浸液 紫外光灯下 蓝色荧光。
(3)TLC检靛篮、靛玉红
本品粉末的氯仿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篮、靛玉红为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l)为展开剂展开。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供试品 粉末的氯仿提取液。
对照品 取靛篮、靛玉红。
吸附剂 同一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 苯—氯仿—丙酮(5:4:l)。

枇杷叶(Folium Eriobotryae)

【来源】  为蔷薇科 批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叶
【性状鉴别】  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nl,宽3~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
上表面灰绿色、红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
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毛茸,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叶柄极短,被棕黄色毛茸。
革质而脆、易折断。
无臭、味微苦。
【成分】  叶含皂昔、糖类、熊果酸、齐墩果酸、缩合鞣质、儿茶素、逆没食子酸、及维生素B1等。

番泻叶(Folium Senn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豆科 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尖叶番泻Cassis acutifolia Le1ile 小叶
 【产地】  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现盛栽于印度南端丁内未利,故商品又名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未利番泻叶,现埃及和苏丹亦产。
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地方,由亚历山大港输出,故商品又称埃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现我国广东省、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狭叶番泻在开花前摘下叶片,阴干后用水压机打包。
尖叶番泻在9月间果实将成熟时,剪下枝条,摘取叶片晒干,按全叶与碎叶分别包装。
【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叶 小叶片多完整平坦,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
长2~6cm,宽0.4~1.5cm;
叶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全缘。
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两面均有稀毛茸,下表面主脉突出,有叶脉及叶片压迭线纹(加压打包所成)。
叶片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尖叶番泻叶与狭叶番泻叶相似,小叶片略卷曲或常有破碎。
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cm,宽0.7~1.2cm;
叶端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
上面浅绿色,下面灰绿色,微有短毛,无叶脉压迭线纹,
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两种番泻叶特征大致相似。
① 表皮细胞中常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多具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② 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一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细胞较长,约长150µm,下面栅栏细胞较粗。
③ 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④ 主脉维管束的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鞘纤维;主脉上表皮下有栅栏细胞通过。

粉末:黄绿色。
① 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平轴式。
②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µm,壁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③ 有晶鞘纤维,草酸钙棱晶直径12~15µm。
④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30µm。
⑤ 等面叶组织碎片
【成分】  狭叶番泻叶含蒽醌类化合物:番泻叶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aloeemodin  dianthrone glucoside)、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及少量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
【理化鉴别】
(1)粉末遇碱液   红色。
(2)粉末0.1g+50%硫酸10m1 水浴、水解15min 放冷后,用氯仿或乙醚提取,分取
Δ
氯仿或乙醚层,加4%氢氧化钠液提取,碱液加3%过氧化氢液2滴,  微红色,热之红紫色。(蒽醌酮类反应)
【含量测定】  用分光光度法,在51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番泻叶昔B的吸收系数(E    )为240计算,即得总番泻叶苷的含量。本品总番泻叶苷的含量不得少于2.5%。

紫苏叶(Folium Perill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唇形科 紫苏Perilla frutescen(L.) 叶(或带嫩枝)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
完整的叶片为卵圆形。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或紫绿色。
质脆。
气清香而而特异,味微辛。
【成分】  含挥发油:l—紫苏醛(l-perilla-aldehyde),具特殊香气。
含左旋柠檬烯、α-藻烯、榄香素、紫苏酮等。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皮类中药植物 下一篇花类生药用植物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