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生物与医药   

标签: 子宫内膜癌

顶[0] 发表评论(15) 编辑词条

    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居第一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其发生率仅次于乳癌,肺癌,结肠癌 。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关。大多数肿瘤局限在子宫,故予后较好。

目录

[显示全部]

发病因素编辑本段回目录

    子宫内膜长期在单独的雌激素的持续性刺激下,经过不断的增生而发展为癌。如在以下列情况下较多的发生子宫内膜癌。
  (一)内源性雌激素
1. 在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中由于长期无排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久之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2. 肥胖妇女储存过多的雄激素在脂肪内经芳香化而转为雌酮。雌酮长期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易发展为癌。
3. 绝经年龄晚,子宫内膜受雌激素的影响亦较久。
4. 卵巢功能性肿瘤,分泌过多的雌激素刺激内膜可发生子宫内膜癌。
  (二)外源性雌激素
1. 雌激素低落的妇女单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率是未用雌激素妇女的4~8倍。现凡有子宫的妇女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必需加孕激素对抗后即可避免由于替代疗法发生内膜癌。
2. 乳腺癌妇女术后长期服用三苯氧胺,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机率亦明显增高。三苯氧胺在乳腺中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但对子宫内膜仍有雌激素的作用,因而服用三苯氧胺数年后,子宫内膜癌增多。
  (三)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及肠癌历史者易患内膜癌。

临床表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 年龄
    平均发病年龄60岁,75%>50岁,5%<40岁。
  (二)症状
1. 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流液是主要的症状--围绝经期不规则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即或量少或偶而发生也应重视,以免遗漏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但是,也不要以为绝经后出血就很可能就是癌,应进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否则引起患者的恐慌,而停用激素替代,失去替代疗法的很多良好的效果。癌的可能毕竟是少数,但重要的是不应忽视。

2. 子宫积血或积脓-当子宫颈管狭窄或阻塞时,可能子宫积血或积脓。阴道可流脓而有腹痛,体温升高等炎症表现。
3. 5%患者可能无症状。
  (二)体征
    早期时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随癌灶的发展,子宫可稍增大,质地变软。若并发子宫积脓,子宫明显增大变软,压痛。晚期周围有侵润时,宫旁盆腔内扪及不规则结节。
三、辅助诊断
(一) 巴氏细胞涂片
从阴道后穹窿取样,作巴氏涂片,检查宫腔内脱落细胞,仅有30~50%可获异常结果,
故不能作为诊断内膜癌的依据。
(二) 阴道B超
    可疑子宫内膜癌变时,可行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线,内膜厚度及宫腔内占位病变。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应<5mm。若疑有癌瘤,尚可测知其侵润子宫肌层的深度及是否累及宫颈管。对于宫腔内占位病变应除外宫腔积液。
  (三)取内膜活检
    确诊内膜癌必需有病理检查,为全面了解整个宫腔情况,活检应自子宫顶部,前后壁及左右壁各取一块活检。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98%。绝经后子宫质脆,应注意刮齿进入宫腔的深度及方向。预防子宫穿孔。子宫穿孔的发生率0.1~0.2%。有时虽已刮下内膜组织但不易取出。用小型负压吸管更能将内膜样本吸出。
  (四)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可获宫腔全面的组织进行诊断,且可起到清理宫腔而止血的治疗作用。此项检查适宜于绝经前40~50岁的患者。因该年龄期出血以功能性原因较多,刮宫可同时起到止血作用与除外癌变。而绝经后60岁以上患者,萎缩性内膜或癌可能较多,以取内膜活检为目的,轻取少量内膜活检若足已达到诊断目的,不必过分刮宫对肿瘤不利或有时加重出血。
  (五)分段刮宫
    即首先刮取颈管组织,再进入宫腔操作。其目的是了解宫体癌是否累及宫颈。但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此项检查结果很不准确。有时子宫体腔内癌组织脱落悬挂在宫颈管腔内,误认为是癌侵润颈管造成假阳性结果可达50~80%。有时癌已侵及宫颈间质,又不易被刮齿取得标本而呈假阴性结果。近年来已被弃用。宫颈是否受累主要依靠手术中对切下的子宫详细剖开检查而确定。
  (六)宫腔镜检
    可在直视下更全面的观察宫腔情况,并较准确的对可疑病灶取活检组织。此法观察全面,不至于对病灶有所遗漏。但膨宫液是否影响宫腔癌细胞向腹腔内扩散的问题,尚有待研究。
  (七)血清CA125测定
    局限在子宫的内膜癌,其血清CA125很少有升高现象。若已有升高,其中87%有子宫外转移。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 I型癌
    即子宫内膜样癌,占内膜癌中的80%。根据其分化程度,实性生长部分所占的比例及核异型性分为三级。实性生长部分 < 5%为G1 级, 6~50% 为G2 级,> 50%为 G3 级。I 型癌多发生在围绝经期,并有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过多而无孕激素的对抗。从子宫内膜增生开始,时久后逐渐发展为癌。这种雌激素依赖性癌分化较好,预后亦较好。
  (二)II 型癌
    即其他组织类型的癌,有黏液性癌 5%,乳头状浆液性癌3~4%,透明细胞癌<5% ,鳞状上皮癌及未分化癌等。此类型癌没有雌激素增高现象。病理亦无子宫内膜增生,其内膜常为萎缩型。肿瘤分化不好,予后较差。这种非雌激素依赖性癌多发生在体瘦型的老年绝经后妇女。
  (三)子宫内膜样癌与卵巢内膜样癌同时并存
    二者并存的发生率约为1.4~3.8%。多数为分化好的内膜样腺癌,预后较好。卵巢内膜样癌中,约有29%同时有子宫内膜样癌。如若分化不好,则多为 II型癌或子宫癌与卵巢癌不属同一类型,预后很差。         
五、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有关子宫内膜癌的分期,1971年FIGO制定了临床分期法,1988年FIGO又制定了手术病理分期法。手术病理分期是根据手术详细探查的结果,故常发现肿瘤累及范围比临床估计的更广泛,更全面准确,其期别亦较高。但如若患者情况不宜于行手术,则仍按临床分期法分期。   
                    

影响预后的因素编辑本段回目录

1.手术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5年存活率:I 期75%,II 期 60%,   III 期30%,IV 期10%。
2. I期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受病理分级和肌层侵润深度的影响。
3. II型癌预后远比 I 型癌差。
4. 年龄--年轻患者,癌瘤多分化较好,分期亦较早,故预后比老年患者好。
5. 激素受体阳性者多属 I 型癌,肿瘤分化及预后均较好。
6. 肿瘤细胞淋巴间隙侵润,瘤灶较大,DNA 核型为多倍体均为高危因素。

治疗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 手术治疗  
    临床早期或晚期子宫内膜癌,若患者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均应首选手术治疗,其原因为:
1. 可以进行第一个重要的步骤‘手术病理分期’,经过细致的腹腔及盆腔内的探查,详细了解肿瘤累及范围及高危因素,更可有的放矢的进行恰当的手术范围及必要的手术后辅助治疗。
2. 术中对切下的子宫标本剖开进行检视,可以正确了解癌瘤的高危情况包括宫颈是否受累,瘤灶的大小,部位,肌层侵润的深度,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对于G1, Ia, Ib 或G2 但瘤灶<2cm的 Ib,触诊淋巴结不大,均不必行腹膜外淋巴结切除。而其他情况,则在患者条件允许下,行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
3. 子宫切除的术式可酌情行筋膜外全宫切除或改良式半根治全宫切除。即或癌瘤已累及宫颈,现已不再强调根治性子宫切除。因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后再行放疗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比较,有同样的效果。
4. 可以对于子宫外或盆腔外的可疑瘤灶进行切除或活检,对II型癌瘤尚可行大网膜切除。
5. 可以取腹腔液送细胞学检查。
6. 因卵巢可能有镜下转移,且子宫癌瘤患者有发生卵巢癌的高危因素,故可在手术时同时切除卵巢。
7. 如若患者肥胖,内科并发症多而不宜行腹部手术,癌瘤为高分化型,可以行阴式全宫切除。在腹腔镜协助下行双附件切除,必要和可能时尚可行腹膜外淋巴结选样活检。但目前尚无足够对照比较资料说明本术式的效果。       
  (二)放射治疗
    1.术后放射治疗
(1) Ia, Ib, G1 术后不必放疗
(2) Ib, G2术后阴道内腔内放疗,也有建议不必放疗
(3) 有高危因素者包括肌层侵润>50%,宫颈或子宫下段受累,淋巴间隙瘤细胞侵润,G3或II 型癌,术后应进行整个盆腔照射,放射量5000cGY, 分次照射。如盆腔淋巴结(+),无远处转移,行扩大盆腔照射即包括腹主动脉区照射。如腹腔冲洗液(+),考虑全腹腔照射或化疗。
2. 术前放射治疗:对于临床晚期癌,即盆腔检查宫颈粗大或宫旁侵润,亦可考虑先行放疗包括盆腔外照射及腔内镭疗。6周内行全宫及双附件切除,其效果不亚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3. 单纯放射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约5~15%患者年老体弱而不宜于手术,亦可行单纯放射治疗。有报道120例临床I 期及17例II 期患者治疗后5年及10年存活率(除外其他原因的死亡)分别为87%及85%。III期,IV期5年存活率49%。
    (三)化疗或孕激素治疗
    手术病理分期时发现上腹腔有转移或腹腔细胞学(+)者可进行全身性化疗或孕激素治疗。受体(+)者用激素,受体(-)者用化疗。用阿霉素或铂类化疗。

随诊编辑本段回目录

    治疗后两年内每3~6个月随诊一次,第3年6个月随一次,以后每年一次。注意癌瘤复发或又发生第二个癌如乳腺癌等。

复发癌编辑本段回目录

    早期癌治疗后1/4可能复发,复发者50%在两年内,3/4在3年内。如若复发癌癌灶小,局限,过去未用过放疗,且距离初治时间已有3年,则预后较好。盆腔内孤立的一个复发瘤可行手术切除。如若过去未接受过放疗,可行放疗。对于远处转移如骨或脑转移,放疗可控制症状。其他情况可行化疗或孕激素治疗。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卵巢肿瘤 下一篇子宫肌瘤/子宫肉瘤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