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植物学   

标签: 中药植物 石斛 马鞭石 大血藤 钩藤 降香 鸡血藤

顶[0] 发表评论(668) 编辑词条

茎木类中药是茎(Caulis)类中药和木(Lignum)类中药的总称,主要指药用植物地上茎或茎的一部分,多数为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是草本植物的茎藤。
药用部位是茎藤的如关木通、丁公藤、大血藤、清风藤;药用茎枝(Ramulus)的如桂枝,槲寄生、钩藤;药用茎刺(Spina)的如皂角刺或其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茎的髓部(Medulla)入药的,如灯心草,通草,小通草。
木类中药是木本植物的树干剥去树皮后的木材部分,包括形成层以内的部分,主要由次生木质部构成。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边材一般颜色较浅,心材由于积累了较多的挥发油、树脂和色素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致密而重,常含有特殊的成分。因此,木类中药大多数采用心材,如沉香、檀香等。
单子叶植物茎最外层为表皮,表皮内如有下皮厚壁细胞常为鉴别的特征,其内基本组织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维管束,中央无髓(如石斛)。
裸子植物茎的木质部主要为管胞,通常无导管,但麻黄茎的构造与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类同。

目录

[显示全部]

性状鉴定编辑本段回目录

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皱纹、质地、折断现象及气味等。
茎类中药多呈圆柱形,也有扁圆柱形、方柱形的。多有明显的节和节间。有的节部膨大并残存有小枝痕、叶痕或芽痕。表面因有木栓组织而较粗糙,有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的痕迹,并可见到皮孔。茎的断面有放射状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排列,习称“车轮纹”、“菊花心”等。中央有时有髓部,有时为空洞状。质地一般较坚硬。进行鉴定时,应注意观察外部形态。气味亦是重要的鉴别依据,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却无辛辣感。
木类中药多呈片块状、条状或不规则形,较坚硬,可通过形状、色泽、表面纹理与斑块、质地、气味及水试(是否沉于水底或水浸颜色)或火试(有无特殊香气及其他特殊现象)予以鉴别。

显微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1.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类中药的横切面观,自外而内包括周皮、皮层、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和髓。
(1)周皮:木栓细胞的形状、层数、增厚状况等。幼嫩的茎尚可见到表皮,应注意有无角质层、气孔、毛绒等特征。
(2)皮层:观察时应注意皮层的厚度、有无纤维、石细胞、细胞内含物等。
(3)中柱鞘:是否明显存在,有无厚壁组织如石细胞或纤维分布。
(4)维管束:多为外韧型,应注意维管束的排列。韧皮部注意薄壁组织和韧皮射线以及有无厚壁组织等,各种细胞形态及排列情况。形成层注意是否明显,一般成环状。木质部观察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的形状与排列情况,射线的宽度(即细胞数列)、木化程度及有无厚壁组织。
(5)髓:由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壁稍增厚,具单纹孔。有的髓周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石细胞或纤维。
此外,注意各类组织的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特别是石细胞和纤维,以及草酸钙结晶和淀粉粒的有无及其形状。
2.木类中药
 应作三方向的切面:即横切面,径向纵切面与切向纵切面。从三个不同切面进行观察。
(1)横切面:年轮呈同心状,双子叶植物主要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等组成,裸子植物由管胞组成。亦可观察射线的宽度。
(2)径向纵切面:是通过圆心半径方向的纵切面。
(3)切向纵切面:是不通过圆心且与半径方向垂直的纵切面。
特别注意:木射线的宽度及高度、细胞增厚情况及纹孔。导管分子的形状、大小、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有无侵填体。木纤维占木材的大部分,为狭长的厚壁细胞,细胞狭小,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木薄壁细胞有时有草酸钙结晶和淀粉粒。注意木纤维与木薄壁细胞的木化增厚程度及纹孔、分泌组织(树脂道、油细胞)的有无及分布,木射线亦含有草酸钙结晶和淀粉粒,增厚或有无纹孔、色素等。观察切向切面所见射线的高度与宽度。如全部射线细胞一样称为同型射线,若不同则为异型射线.

大血藤 Caulis Sargentodox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为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 et Wils.的干燥藤茎,药材习称“红藤”。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m。叶互生;三出复叶,中央小叶有柄,叶片菱状倒卵形至卵圆形,两侧小叶几无柄,比中央小叶大,斜卵形。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萼片与花瓣均为6片,绿黄色;雄花有雄蕊6个,与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个,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球形的花托上。浆果,熟时蓝黑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生于山坡疏林及沟谷灌木丛中。
【产地】主产江西、湖北、河南、江苏等地。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秋冬两季采其藤茎,去细枝及叶,某些地区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鉴别】
1.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 ~3cm。
2.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及明显的横裂纹及突起(小疙瘩)。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3.质坚体轻,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车轮纹),排列不规则的细孔(导管)。
4.气微,味微涩。 
    以条匀,粗如拇指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1.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内壁常木化增厚,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
2.栓内层及皮层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长形、类圆形或分枝状,胞腔内有时含草酸钙方晶。
3.维管束约12个,外韧型,由宽狭不一的射线所分隔,近形成层部位的射线中有石细胞群。
4.韧皮部中有多数含黄棕色物的分泌细胞,常切向相接,与筛管群相间,互列成数层,韧皮部亦有少数石细胞。
5.束内形成层明显。
6.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周围有木纤维;木纤维壁厚木化。
7.髓部较窄,可见石细胞群。
8.薄壁细胞均含有棕色或红棕色物质。
粉末:淡黄棕色。
1.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400μm。
2.石细胞众多,类卵圆形、类三角形或纺锤形,长38 ~72μm,直径25~40μm,多数胞腔内含一至数个草酸钙方晶。
3.木纤维窄长28~36μm,壁厚强木化,纹孔明显。
4.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长9~45μm;
5.木栓细胞多角形,微木化。
6.分泌细胞长圆形,内含黄棕色物质。

【化学成分】  茎含鞣质约7.7%。近据报道,分离出五种结晶体,经鉴定为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胡萝卜苷(daucosterol)、无梗五加苷、β-谷甾醇(β-stitosterol)及硬脂酸等。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化钠溶液10ml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血藤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1︰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4.0%。
【浸出物】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A )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功效】  性平,味苦。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淤散结。
【附注】  1. 安徽南部的休宁流口及黔县等地,有大血藤的变种刺毛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Rehd. etWils. var. setosa S.C. Li et Z.M. Wu,其根茎入药。
2. 在长江以南地区,有一些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入药,如:四川的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larke 的茎作为大血藤入药; 湖北,四川的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的茎作为大血藤入药;湖北,陕西有铁箍散S.propinqua(Wall.)Baill. .var. sinensis Oliv. 的茎作为大血藤入药。均属于同名异物。
3.应注意本品在全国不少地区作“鸡血藤”入药。

木通 Caulis Akebiae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木通科(Akebiaceae)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干燥藤茎。
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
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7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皱沟,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而涩。性寒味苦。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附】关木通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在历史上曾代替木通使用。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和甘肃等省。
藤茎呈长圆柱形,平直或稍扭曲,顶端平截,长1m~2m,直径1cm~6cm。表面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斑点,节部稍膨大,有枝痕,去皮较深处可见淡黄色带光泽的纵直脊纹 (中柱鞘纤维束)。质坚而轻,不易折断,断面和饮片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导管孔洞大,从一端吹气可畅通,与类白色射线相间排列呈筛网状。髓部不明显。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气微,味苦。
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B、D、Ⅳ,青木香酸 (debilic acid),齐墩果酸,常春藤苷元(hederagenin),马兜铃苷(aristoloside),木兰碱(magnoflorine),β-谷甾醇等。据报道,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一次大剂量或小剂量长期服用,可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故本品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石斛 Caulis(茎) Dendrobii编辑本段回目录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所用的石斛已有多种,主要为石斛属植物。本品附石而生,花大,唇瓣矩圆形,茎部有短爪。形似斛状,故名。
【来源】  本品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
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
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 oculatum Hook. 及其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
【植物形态】  金钗石斛  为多年生附生草本。茎丛生,直立,上部多回折状,稍扁,基部稍窄而圆,高30 ~50cm,粗达1.3cm,具槽纹,多节。叶近革质,矩圆形,长6~12cm,宽1~3cm,先端偏斜状凹缺;叶鞘抱茎,总状花序生于上部节上,基部被鞘状总苞片1对,有花1朵~4朵,具卵状苞片;花大,花径6~8cm,下垂,白色,先端带淡红色或淡紫色,唇瓣卵圆形,边缘微波状,基部有1深紫色斑块,两侧有紫色条纹。蒴果。花期5~8月。
铁皮石斛  茎丛生,圆柱形,长达35cm,直径2~4mm,上部茎节有时生根,长出新植株,干后青灰色;叶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4~7cm,宽1~1.5cm,边缘和中脉淡紫色,叶鞘具紫色斑;总状花序常具花2朵~5朵,花被片黄绿色,唇瓣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近上部中间具紫红色斑点。
马鞭石斛  茎圆柱形或纺锤形,灰黄色,高37~150cm,直径可达2cm。叶椭圆形,长8~15.5cm,宽2~3.6cm,先端急尖。花期无叶,总状花序侧生于茎顶,花橘黄色,唇瓣广卵形,边缘分裂成复流苏状中央,有一紫红色斑块,两侧有紫红色条纹。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集者为好。鲜用者采收后以湿沙贮存。干用者去净根、叶,用开水略烫,蒸透或以砂炒后,反复搓去叶鞘,干燥;
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搓去叶鞘,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铁皮枫斗(耳环石斛)”。
【性状鉴别】  鲜石斛  原植物多为金钗石斛。
1.茎圆柱形或扁圆柱形,常数条成束,长30~45cm,直径0.4~1.2cm。
2.表面光滑或有纵皱纹,黄绿色,多节,节上有膜状叶鞘,叶片有时残存。
3.肉质,多汁,易折断,断面绿色,平坦。
4.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带黏性。
金钗石斛干燥品  
1. 茎扁圆柱形,直径4~6mm,节间长2.5~3cm。
2.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呈“之”字形弯曲,
3.质轻而脆,断面较疏松,气微,味苦。
耳环石斛
1.茎螺旋状或弹簧状,一般2~4个旋纹。拉长后长3.5~8cm,直径2~3mm,
2.表面金黄色,具细而密的纵皱纹。
3.质坚,易折断,断面平坦。
4.无臭,味淡,嚼之有黏性。
马鞭石斛 
1.茎呈长圆锥形,长40~120cm,直径0.5~0.8cm,节间长3~4.5cm。2.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
3.质疏松,断面呈纤维性。味微苦。
  干品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韧者为佳。  
【显微鉴别】  金钗石斛茎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一列,扁平,外被鲜黄色角质层。
②基本组织细胞大小悬殊,有的有壁孔,散在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排成7~8环。
③维管束外侧纤维束新月形或半圆形,其外侧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木质部有1~3个导管直径较大。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
铁皮石斛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外壁及侧壁稍增厚、微木化。维管束略排成4圈~5圈,外侧小型薄壁细胞中有的含硅质块。含草酸钙针晶束细胞多见于近表皮处。
马鞭石斛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扁圆形,外壁及侧壁增厚,木化,有层纹。基本组织细胞大小相近,有壁孔,维管束略排成3圈~4圈。
金钗石斛粉末特征 
① 含硅质块的细胞较小,壁稍厚,排成纵行,内含圆形簇状硅质块
② 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较粗大,完整者长约170μm;
③ 表皮细胞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角质层黄色或金黄色,
④ 导管主要为网纹、梯纹导管,直径12~15μm。
⑤中柱鞘纤维长梭形,直径8~33μm,微木化,单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
⑥ 木纤维多成束,常与导管、木薄壁细胞相连,直径6~38μm
【成分】 金钗石斛茎含生物碱0.3%,主要为石斛碱,石斛次碱,6-羟基石斛碱,石斛醚碱,6-羟基石斛醚碱,4-羟基石斛醚碱,石斛酯碱(dendrine)及次甲基石斛碱(nobilmethylene)等;又从石斛叶中分得石斛醌(denbinobin),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黏液质等。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供试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有橘红色斑点。
【功效】  性微寒,味甘、淡。滋阴清热,养胃生津。
【附注】  ①自古以来药用石斛品种很多,据调查及记载,现有石斛属的原植物种达33种,其中产量较大,使用最广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同属的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黄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 Rchb.f.、钩状石斛D.aduncum Wall.ex Lindl.和罗河石斛D.lohohense Tang et Wang等。
②在商品石斛中曾多次发现有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的根状茎及假鳞茎混作石斛入药。干品呈黄棕色,根状茎圆柱形、直径约3mm,节间长2~5mm,上生假鳞茎略呈长圆柱形,有纵横纹,长2~4cm,粗约5mm,肉质,易折断,断面平坦。
③霍山石斛为最早使用的石斛品种之一,历史上认为是石斛中的佳品,为产于安徽霍山的道地药材,但因过度采集,资源少,未收入中国药典。

关木通(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马兜铃科 东北马兜铃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藤茎
【产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采收加工】  10月至次年2月采收,截取粗1.5~3cm的木质茎,刮去栓皮,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约lm,直径1.5~3cm,两端平截;
具微膨大的节,每一节上有一明显的枝痕。
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斑状浅棕色残余栓皮;
质坚体轻,不易折断。
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窄,木部宽广,有整齐环列的小孔与类白色射线相间排列成蜘蛛网状。髓部不明显。
气微,味苦。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香气。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① 木栓层颇厚,药材通常仅见残存的木栓细胞。
② 栓内层约有20列扁平的薄壁细胞。
③ 韧皮部外方有帽状纤维群(原中柱鞘纤维),并有极少数石细胞;韧皮部中压缩的筛管群和韧皮薄壁细胞相间呈层状排列。
④ 形成层明显。
⑤ 木质部宽广,大型导管常单个横向排列,与小型导管相间交错形成明显的层次。
⑥ 髓部压缩成条状。
⑦ 木质部及韧皮部射线明显。
⑧ 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色。
① 木纤维主为纤维管胞,大多成束,长梭形,壁有明显的具缘纹孔,纹孔相交成十字形或斜裂缝状。
② 分隔纤维直径21~42μm,斜纹孔明显。
③ 石细胞少见,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
④ 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0μm。
⑤ 具缘纹孔导管大,多破碎。
⑥ 具缘纹孔管胞少见。
【成分】  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齐墩果酸;
三萜类成分:常春藤皂苷元;
木兰碱。
    【理化鉴别】  取关木通乙醇提取液,点在滤纸片上,干后, 紫外光灯下 天

蓝色荧光。于点样处加稀盐酸1滴,干后,    黄绿色荧光,用氨试液熏后    天蓝色荧光。
【浸出物】  本品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不得少于16.0%。

川木通(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毛茛科 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l.
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 . –Ham.  藤茎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2~3.5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膨大,残余皮部易撕裂。
质坚硬,不易折断。
切片厚0.2~0.4cm, 圆形或略斜向切片,边缘不整齐;
残存皮部黄棕色; 木部浅棕色或浅黄色,宽广, 满布小孔排列成若干同心环状层纹,具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
无臭,味淡。

大血藤(Caulis Sargentodox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木通科 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et Wils.  藤茎
习称“红藤”。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3cm。
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横裂纹及疣状突起(小疙瘩)。
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枝痕或叶痕。
质坚体轻,折断面裂片状。
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
木部黄白色,排列不规则的细孔(导管)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车轮纹)。
气微,味微涩。
【成分】  含鞣质7.7%;
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

桂枝(Ramulus Cinnamom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樟科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嫩枝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直径0.3~1cm。
表面棕色至红棕色,有纵棱线及细皱纹,可见小疙瘩状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或点状椭圆形。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
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苏木(Lignum Sappan)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豆科 苏木 Caesalpinia sappan L.  心材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有的连结根部则呈不规则稍弯曲的长条状或疙瘩状,长短不一,直径3~10cm。
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有时可见红黄相间的纵向条纹,有刀削痕和枝痕。
质坚硬沉重,致密。
横断面略具光泽, 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
气微香,味微甘涩。
    取碎片投于热水,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液,仍变成红色。
【成分】  含巴西苏木素(brasilin)约2%,在空气中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即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
苏木酚;
挥发油:d-α-菲兰烃、罗勒烯,为苏木的香气成分。

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豆科 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藤茎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  秋、冬两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或切段晒干。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
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纵沟。
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
横切面可见皮部内侧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木部淡红色,小孔洞(导管)不规则排列,皮部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小形的髓偏向一侧。
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红色物。
② 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③ 维管束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轮。
④ 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细胞层;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十多个切向排列成层;纤维束较多,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射线多被挤压;
⑤ 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400μm;木纤维束亦为晶纤维;木薄壁细胞中少数含棕红色物; 木射线有时含红棕色物。
粉末:棕红色。
① 纤维及晶纤维成束,末端的壁易分裂成数条,呈针状纤维束。
② 石细胞成群,类方形或类圆形,壁厚者层纹明显,壁稍厚者常含草酸钙方晶。
③ 导管以具缘纹孔为主,有的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
④ 分泌细胞胞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常与韧皮射线垂直排列。
⑤ 草酸钙结晶方形,类双锥形等。
⑥ 木射线细胞、木薄壁细胞及木栓细胞具纹孔。
【成分】  含鞣质;
异黄酮、二氢黄酮、查耳酮;
三萜类和甾醇类成分。

降香(Ligni Dalbergiae Odoriferae)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豆科 降香檀 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树干和根的心材。
【性状鉴别】  呈扭曲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紫红色至红褐色,有致密的纹理。
质坚硬,富油性。
气香,味微苦。
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
【成分】  含挥发油:β-欧白芷内酯,β-没药烯,反式-β-合欢烯、反式-β苦橙油醇等;
黄酮类成分芒柄花素、3-甲基黄豆苷元等。

沉香(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瑞香科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
沉香A. agallocha Roxb.       含有树脂的心材。
【产地】  白木香主产于广东省。
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等国,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  本品全年均可采收。自树干中割取沉香,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黄白色木质部及朽木部分,晒干。
【性状鉴别】  国产沉香(白木香) 呈不规则块、片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
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偶有孔洞,
可见黑褐色或棕黑色的树脂斑块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
空洞及凹窝的表面多呈朽木状。
质疏松或较坚实,大多不沉于水。
断面刺状。
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沉香  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长约10cm,宽约2~4cm的条块。
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有刀劈痕,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系含树脂的部分),有时可见黑棕色树脂斑痕。
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
气味较浓。
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
    以色黑、质坚硬、油性足、香气浓而持久、能沉水者为佳。
【显微鉴别】  白木香横切面:
① 导管呈圆多角形,直径42~130µm,往往2~10个成群存在,有的含棕色树脂。
② 木纤维多角形,直径20~45µm,壁稍厚,木化。
③ 木射线宽l~2列细胞,壁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棕色树脂。
④ 木间韧皮部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及丝状物(菌丝),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切向纵切面:可见木射线细胞同型性,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
      导管为具缘纹孔,多为短节导管。
      纤维细长,有单纹孔。
      内函韧皮部细胞长方形。
粉末:白木香黑棕色。
① 木纤维主为纤维状管胞,长梭形,多成束,直径20~45µm,壁较薄,有具缘纹孔,纹孔相交成十字形或斜裂缝状。
②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28µ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导管内棕色树脂团块常破碎脱出。
③ 木射线细胞单纹孔较密。
④ 内函韧皮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质,细胞壁非木化,有时可见纵斜交错纹理及菌丝。
⑤ 韧型纤维较少见,壁上具单斜纹孔。
⑥ 草酸钙柱晶,长69µm,直径9~15µm。
沉香显微特征与白木香区别为:
① 木射线大多宽为l列细胞,高5个细胞。
② 韧型纤维较细,壁不具单纹孔。
③ 具缘孔纹导管直径至150µm。
④ 草酸钙柱晶极少,长至80µm。
【成分】  白木香含挥发油: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l)、白木香酸及 白木香醛等;
树脂。
    沉香含油树脂。其挥发油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倍半萜烯醇、沉香螺萜醇、沉香萜醇等。
    白木香酸及白木香醛具有镇静作用。
【理化鉴别】  取醇浸出物(热浸法) 微量升华 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于油状

物上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   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浸出物】  醇溶性浸山物(热浸法)不很少于15.0%。
【附注】1劣沉香
为瑞香科 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 木材
呈不规则块状。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具孔洞,无或少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相间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坚实,断面剌状。气芳香,味淡。
2假沉香
为樟科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 l经多年水浸腐朽船底板的残木。
呈不规则块状或朽木。表面粗糙,黑褐色,常有纤维散在。质轻,较易折断,断面常枯朽状,末枯朽者断面呈淡黄色。微香,有腐木气。
3苦槛蓝
为苦槛蓝科 近似苦槛蓝属一种Myporumsp. 木材
呈短条块状,外表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可见深浅相间的纹理或凹槽,木理较细。略具香气。燃烧时香气弱。
4用它种木材加工伪制品
系用它种木材加工状或块状,表面黄色,可见刀臂痕,伪造的网状纹理及细小的孔洞,无树脂状物。气弱,味淡。

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为茜草科 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
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
毛钩藤U. hirsuta Havil.、
华钩藤U.sinensis (Oliv.) Havil.
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    带钩茎枝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福建、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  秋、冬两季采收有钩的嫩枝,剪成短段,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鉴别】  钩藤  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约2~3cm,直径2~5mm。
表面光滑无毛,具细纵纹,红棕色至紫红色。
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
钩略扁或稍圆,基部较阔,先端细尖;钩基部的枝上可见环状托叶痕和窝状叶柄痕。质轻而坚韧,
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性空洞。
无臭,味淡。
   
大叶钩藤  小枝具突起的黄白色小点,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
钩表面灰棕色,末端膨大成小球。
    毛钩藤  枝或钩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状凸起,被褐色粗毛。
    华钩藤  小枝方柱形,表面黄绿色,钩端渐尖,常留萎缩苞痕,常有宿存托叶。
    无柄果钩藤  钩枝具稀疏的褐色柔毛,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叶痕明显。
【显微鉴别】  钩藤茎枝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外侧角质增厚。
② 皮层细胞内含棕色物质。
③ 韧皮部外侧纤维连成间断的环带(环管纤维、原中柱鞘纤维)。
④ 韧皮部纤维有厚壁性及薄壁性两种,常单个或2~3个成束,较中柱鞘纤维细小,微木化;韧皮射线细胞宽1列。
⑤ 形成层明显。
⑥ 木质部导管类圆形,多单个散在;木纤维细胞壁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分。
⑦ 髓部宽阔,四周有l~2列环髓厚壁细胞,具单纹孔,内含棕色物质。
⑧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粉末(钩藤茎和钩):淡红棕色。
① 纤维大多成束,直径16—42μm,非木化或微木化,孔沟不明显;有的壁稍厚,木化,具明显的单斜孔。
② 纤维状管胞少见,壁有具缘纹孔。
③ 导管为螺纹、网纹、梯纹及孔纹,后者直径至68μm。
④ 表皮细胞棕黄色,类方形、多角形,壁稍增厚,细胞内有油滴状物,断面观可见较厚的角质层。
⑤ 微木化的薄壁组织碎片众多,壁稍增厚,具多数椭圆形或圆形单纹孔。
⑥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大叶钩藤茎横切面:表皮具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毛钩藤茎横切面:复表皮2~5层细胞,
单细胞非腺毛钩状弯曲,多细胞非腺毛由2~15个细胞组成。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
   
华钩藤茎横切面:具复表皮。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

无柄果钩藤茎横切面:表面细胞外壁向外突起,
具多数单细胞短角状毛,表面有疣状突起。
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石细胞层。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成分】  含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为降血压的有效成分。
赛鸡纳碱(去氢钩藤碱)、异赛鸡纳碱等。

【理化鉴别】  粉末5g+50%乙醇30ml  回流2min 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去乙醇,
Δ
残留物加1%盐酸溶液lml,使溶解,滤过。
滤液1ml+碘化铋钾试液l滴    黄色沉淀;
滤液1ml+碘化汞钾试液或硅钨酸试液1滴     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植物系统分类 下一篇藻、菌、地衣类中药生物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最近编辑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