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知识库 >>所属分类 >> 生物与医药   

标签: 结核 肺结核

顶[0] 发表评论(34) 编辑词条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还有结核性脑膜炎、肠结核、肾结核、骨结核等。在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仍占感染性疾病致死的首位。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均属于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生长缓慢,甚至可处于对药物不敏感的休眠状态;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富含脂质,很多药物不易穿透;此外结核杆菌常生活在巨噬细胞内,或结核纤维化(或干酪样或厚壁空洞)病灶内,药物不易接近。故分枝杆菌感染对药物的治疗反应缓慢,需要长期治疗。目前根据疗效、毒副作用和病人耐受情况把抗结核病药分为两大类: ①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cin及其类似药物)、吡嗪酰胺(pyrazinamide)、乙胺丁醇(ethambutol)和链霉素(streptomycin)。②第二线抗结核病药: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丝氨酸(cycloserine)、卷曲霉素(capastatin)、阿米卡星(amikacin)、乙硫异烟胺(ethionamide)、对氨水杨酸(aminosalicylate)、卡那霉素(kanamycin)等。与第一线药物比较,第二线抗结核病药或一般疗效较差或毒副作用较多较重,因此,为抗结核病的次选药。

目录

常用抗结核病药编辑本段回目录

异烟肼  Isoniazid

Isoniazid,又名雷米封(rimifon),为目前治疗各种结核病的首选药。与其他抗结核病药相较,isoniazid疗效高、毒性小、口服方便、价格低廉。

【抗菌作用与机制】 Isoniazid有强大的抗结核杆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本药对结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25μg~0.05μg/ml,10μg/ml具有杀菌作用;大于500μg/ml才可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在体内isoniazid对结核杆菌的抗菌强度与结核杆菌所接触的药物浓度正相关;增殖期结核杆菌对isoniazid较静止期敏感。Isoniazid使结核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减少,细胞壁的屏障作用降低。其抗菌机制较复杂,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为抑制分枝菌酸(mycolic acid)的合成。分枝菌酸为分枝杆菌的专有成分,是结核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因此isoniazid选择性抗结核杆菌而对其他微生物几无作用。结核杆菌对单用isoniazid易产生耐药性,故应与其他抗结核病药合用以增强抗结核病疗效,缩短疗程,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体内过程】 Isoniazid穿透能力强(即跨膜能力强),表现在:①口服易吸收,吸收率为90%,常规剂量用药后1h~2h血药浓度达峰值浓度(3μg~5μg/ml);②体内分布广泛,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Vd值为0.61L/kg。脑脊液、胸腹水、关节腔、肾组织药物含量较高,脑膜炎时脑脊液中isoniazid浓度与血浆相近;③易穿透细胞膜而作用于细胞内的结核杆菌;④能渗入纤维化或干酪样的结核病灶内。Isoniazid在肝乙酰化而失活,约75%~95%药物(其中绝大部分为代谢物)在药后24h内从尿中排出体外。Isoniazid在肝乙酰化速度有种族遗传的差别,有快、慢两种代谢型。快者t1/2为70min左右,慢者t1/2为2~5h。在黄种人中,慢代谢型占10%~20%,在黑人和白人中慢者约占50%。

【临床应用】 Isoniazid为目前治疗各种类型结核病的首选药。临床上常与其他抗结核病药合用,单用适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不良反应】 Isoniazid在常用治疗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时或慢代谢型病人较易出现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本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5.4%,其中皮疹2%,发热1.2%,黄疸0.6%,外周神经炎0.2%。

1、神经系统毒性   可引起:①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脚麻木等;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眩晕、失眠等。Isoniazid化学结构与维生素B6相似,其神经毒性可能与其增加维生素B6排泄,竞争性抑制B6参与的神经递质的合成有关。嗜酒者、儿童、营养不良者更易出现神经毒性。用isoniazid治疗结核病时可同时预防性应用维生素B6,否则每日5mg/kg isoniazid周围神经炎发生率可达2%,大剂量时可高达10%~20%。Isoniazid大剂量中毒可用等剂量的维生素B6对抗。

2、肝损伤  用药期间可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多发性肝小叶坏死,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

3、皮疹、发烧、粒细胞减少、嗜酸白细胞增加、血小板减少、口干、上消化道不适等。

肝功不良、癫痫、精神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含铝的抗酸药可干扰isoniazid 的吸收;isoniazid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可减慢香豆素类抗凝药、phenytoin sodium、theophylline、carbamazepine、sodium valproate等药的代谢;rifampin和ethanol可增强isoniazid的肝毒性。

利福平  Rifampin

Rifampin又名利福霉素(rifamycin),为人工半合成衍生物,又名甲哌利福(力复)霉素。

【抗菌作用】  Rifampin抗菌谱广,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革兰阳性菌尤其耐药性金葡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Rifampin最小抑菌浓度为0.1μg~0.8μg/ml,但0.005μg~2μg/ml即可抑制结核杆菌生长,4μg/ml可抑制大多数分枝杆菌。对结核杆菌的抗菌强度与isoniazid相当,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细菌均有效。可渗入吞噬细胞而杀灭细胞内的结核杆菌。微生物对单用rifampin可迅速产生耐药性,这与其作用靶点基因突变有关,但rifampin与其他抗结核病药之间无交叉耐药。在体内rifampin可增强isoniazid和streptomycin的抗结核杆菌作用,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Rifampin的抗菌机制为:特异性地抑制敏感微生物的依赖DNA的RNA多聚酶,而阻碍其mRNA的合成,其结合点为该酶的β亚单位。对人体细胞的此酶无影响。

【体内过程】 Rifampin穿透力强。口服吸收良好,吸收率可达90%以上,2~4h血药浓度达峰值,口服600mg峰值浓度可达7μg/ml,但个体差异较大,食物可减少其吸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Vd值为1.0L/kg,体内大部分组织和体液内均可达到有效抗菌浓度;能进入细胞内、结核空洞内和痰液中。Rifampin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物去乙酰基利福平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利福平及其代谢物经胆汁排出,可形成肝肠循环,胆汁中药物浓度较高;约60%的药物从粪便,30%从尿中排出体外,其中少半为原形药物。Rifampin t1/2约为1.5~5h,rifampin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可加快自身的代谢,服药2周时其t1/2可缩短40%。

【临床应用】 ①各种类型的结核病:是目前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常与其他抗结核病药合用以增强疗效,防止耐药性的产生。②麻风病:是目前治疗麻风病的最重要的药物之一。③耐药金葡菌及其他敏感菌的感染。④严重的胆道感染。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4%,约1.5%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多不严重。少数人可出现药疹(0.8%)、药热(0.5%)等过敏反应。可引起肝损伤,出现黄疸等,正常肝功者较少见;慢性肝病、酒精中毒或与isoniazid合用时较易出现肝损伤,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动物实验表明rifampin有致畸作用,妊娠早期禁用。此外,因药物及其代谢物为桔红色,用药者的粪、尿、泪、汗、痰、乳汁等可染成桔红色。

【药物相互作用】 对氨水杨酸可延缓rifampin吸收,故两者合用应隔8~12hr。Rifampin有肝药酶诱导作用,可缩短口服避孕药、口服降糖药、口服抗凝血药、cortical hormones、digoxin、quinidine、ketoconazole、propranolol、clofibrate、人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制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等药物的t1/2。

利福喷汀和利福定  Rifapentine and Rifandin

Rifapentine和rifandin均为利福霉素衍生物。其抗菌机制和抗菌谱与rifampin相同,对结核杆菌的抗菌效力分别比rifampin强8倍和3倍,与isoniazid、乙胺丁醇等抗结核病药物有协同作用。此二药的t1/2较rifampin长, rifapentine的消除t1/2为13h。此二药与rifampin有交叉耐药。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

Pyrazinamide抗结核杆菌作用弱于isoniazid、rifampin和streptomycin,抗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较强。与isoniazid和rifampin合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结核杆菌对单用本药迅速产生耐药性,但与其他抗结核病药无交叉耐药现象。口服易吸收,体内分布广泛,主要经肾滤过排泄,血浆t1/2 为9~10h。现临床上常采用低剂量(15 mg ~30mg/kg/d)、短疗程的pyrazinamide进行三联或四联联合用药,治疗其他抗结核病药疗效不佳的患者。较重且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肝损伤(剂量在40 mg ~50mg/kg/d范围时,肝损伤发生率可达15%,黄疸2%),很少发生肝坏死致死;现临床用量较安全。肝功异常者禁用。本药抑制尿酸的排泄,可诱发痛风。

乙胺丁醇  Ethambutol

Ethambutol抗结核杆菌作用比isoniazid、rifampin和streptomycin弱,对其他微生物几无作用。单用可产生耐药性,但较缓慢,且与其他抗结核病药无交叉耐药现象,对isoniazid和streptomycin耐药的菌株仍可有效。其抗菌机制可能为与二价离子Mg2+结合,干扰细菌RNA合成。常与其他抗结核病药合用于治疗各型结核病,特别是用isoniazid 和streptomycin治疗无效的病人。口服吸收率约80%,2h~4h血药浓度达峰值。约75%的药物以原形经尿排出,t1/2 约为3h。目前常用量(15mg/kg/d)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较严重的毒性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0.8%), 表现为弱视、视野缩小、红绿色盲等,其发生率与剂量相关,停药可恢复。皮疹和药热的发生率分别为0.5%和0.3%。本药可引起50%患者的血尿酸盐水平增高。

链霉素  Streptomycin

Streptomycin是最早的抗结核病药,体外实验表明,本药0.4μg/ml即可抑制结核杆菌,高浓度可杀菌,10μg/ml对大多数结核杆菌有抗菌作用。本药不易透过细胞膜,故主要对细胞外结核杆菌有效;也不易透入纤维化、干酪化及厚壁空洞病灶内,故对这些病灶中的结核杆菌不易发挥抗菌作用;本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对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较差。结核杆菌对本药易产生耐药性,加之长期应用耳毒性增强,故本药在抗结核病药中的地位日趋下降。目前多联合用药治疗重症结核病,如播散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

对氨水杨酸  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

PAS对结核杆菌仅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远弱于isoniazid、rifampin和streptomycin。单用价值不大。耐药性产生缓慢。 注射剂应新鲜配制,避光保存,变色者不能再用。本药毒性低,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高达10%~30%,胃肠剌激症状较常见。其乙酰化物溶解度低,尿中浓度较高,少数病人可在肾析出结晶而损伤肾组织,加服碳酸氢钠可减轻这一不良反应。PAS可干扰甲状腺摄碘,使腺体肿大,停药后可恢复。由于现已有疗效好、病人耐受性好的抗结核病药物如rifampin和ethambutol,PAS已成为二线药物。

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原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1、早期用药 早期结核多为浸润性,病灶血流量较大,药物容易进入病灶,而晚期常有纤维化、干酪化及厚壁空洞形成,药物不易接近结核杆菌;早期结核杆菌处于增殖期,对药物较敏感;早期病人抵抗力较好。

2、联合用药 大部分未接触过抗结核病药的结核杆菌对isoniazid、rifampin、ethambutol及streptomycin很敏感,但结核病对药物治疗反应缓慢,结核杆菌对单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加之长期大剂量用药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为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性、缩短疗程、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在结核病治疗中必须强调采用二联、三联甚至四联用药。联合用药中,必须保证至少有两个药对结核杆菌敏感。一般以isoniazid 为基础,加其他1~2个抗结核病药。对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空洞、肾结核开始就应采用四个或更多抗结核病药合用。

3、长期全程规律用药 结核杆菌可处于对药物不敏感的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药物不易接近的环境,故治疗结核病需要长期全程规律用药。治疗结核在开始阶段多采用强化治疗,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采用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临床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有:①如无耐药现象,首先用isoniazid、rifampin和pyrazinamide治疗2个月,接着用isoniazid和rifampin治疗4个月;②isoniazid 和rifampin联合治疗9个月。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抗恶性肿瘤药 下一篇抗麻风病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